碳素明胶印相工艺The Carbon Process
碳素印相工艺于1855 年被路易斯·普瓦提埃(Luis Poietvin)发明。碳素工艺是基于重铬酸盐和胶体混合进行感光的。他的发现不仅仅可用于碳转移,也对后来画意派摄影家所推广的很多其他印相工艺,包括树胶重铬酸盐工艺、珂罗版和溴化银印相工艺起到引导作用,并在1859 年获专利。然而,直到很多年之后才由约瑟夫·斯旺(Joseph Swann)推出一种实用的方法来制作碳转印。1864 年,斯旺获得了制作碳素纸和碳转移法改进的专利权。斯旺选择纸张的一面涂抹色素明胶溶液来做支撑体,这个纸张被称作碳素纸。在纸张敏化和曝光之后,碳素纸被转移到一个临时的橡胶介质上来进行显影。干燥之后,得到的浮雕颜料转移到最终的呈现介质上(通常是纸张)。这个印相方法在今天仍然被碳素印相制作者们所使用。
蛋白法银盐工艺Albumen
蛋白印相法在1850 年由路易斯·德西雷·布兰夸特-埃瓦德(Louis Désiré Blanquart-Evrard)发现。蛋白印相法一直被广泛使用到1900 年左右。由于印相的需求催生了一个庞大的蛋白法纸张行业,麦克·罗宾逊(Mike Robinson)在他的文章《蛋白印相法成为焦点》(Albumen Printing in Coming Into Focus)中指出,19 世纪80 年代,德国德累斯顿的一家公司每年使用超过600万个鸡蛋来制作蛋白法纸张的涂层。在19 世纪后期,火棉胶和明胶逐渐取代了蛋白法纸张作为印相纸。蛋白法纸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很快就从商业市场中消失了。蛋白印相法是摄影史上最成功的印相介质之一。据估计,蛋白印相法在它商业化生产的50 多年中的总生产量只有20 世纪后期的彩色相纸数量超过了它的总数。
溴化银印相工艺Bromoil
溴化银洗相法是明胶银盐印相的一种,油性墨水代替了漂白和银盐。在漂白的时候,明胶会变黑和硬化,这个比例是根据银盐存在的数量决定的。印相的阴影区域含有的银盐越多,就会越黑,硬化得也比较厉害。亮部含有较少的银盐,所以没有那么黑而且不会硬化得很厉害。当把最终的印相结果浸泡在水中的时候,基于油墨的印相会产生不同的排斥效果,较软的亮部会在水中比硬化的暗部更容易排斥墨水而膨胀。最终的结果是一个全色调的印相。
铜凹版印相工艺Copperplate Photogravure
对于铜凹版印相工艺的实验开始于福克斯·塔尔伯特(Fox Talbot), 他于1852 年发明了铜凹版印相工艺,并且获得了专利。经过重铬酸钾处理过的明胶在光线下曝光的时候会变硬。通过这个原理,塔尔伯特发明了一种基于抗腐蚀明胶的凹版方法来制版,这有点像现代形式的网版。塔尔伯特也认识到某种形式的网版可以解决图像的层次问题。起初它使用网格纱布来喷粉末,但是最终发明了一套使用松香粉末给版子喷粉末的技术。塔尔伯特的方法在1879 年由卡尔·克里希(Klíc) 进行了优化,他拥有一个非常优越的技术专利权,这个技术使图像上的网点更加突出,最终可以使阴影部分的蚀刻网点效果更深。克里希还发明了一种把图像从负片通过碳素印相工艺转移到铜版上的技术。这使所有照相挂网凹版达到了工业水平,所有使用铜凹版印相工艺的摄影艺术家更喜欢凹版看起来柔和一些,并且在同一个时间对摄影印相进行统一的观察。克里希对铜凹版印相工艺的改进正好与摄影中被称为画意的新兴运动同时兴起。彼得·亨利·爱默生(Peter Henry Emerson)是第一个使用凹版法对摄影原稿书进行插图的人,他在1887年 至1895 年出版的5 本书都用了这种方法。后来阿尔弗雷德·施蒂格利茨(Alfred Stieglitz)采用凹版工艺用于他的出版物《摄影作品》(Camera Work)中,毫无疑问,这本书是最著名的凹版印刷作品。凹版作品在20世纪50 年代早期被很多人遗忘,在20 世纪70年代由乔恩·古德曼(Jon Goodman)复兴起,这个复兴一直延续到当代, 一群现代大师也在使用这种工艺。
蓝晒印相工艺Cyanotype
蓝晒工艺是在公布达盖尔工艺之后的第三年,由约翰·赫歇尔爵士(Sir John Herschel)发明的。20 世纪50 年代前后,蓝晒工艺大多被用来复制工程蓝图。它经常被说成是最简单的手工印相工艺,因为只需要两种化学药品就可以制作蓝晒印相。蓝晒工艺看起来很容易制作并且材料也很简单,所以初学者经常把它当作第一种进行练习的古典工艺。但是制作真正好的蓝晒印相并不容易,一方面是它需要依赖高的pH 值;另一方面,它需要在微酸的环境下进行工作,并且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
彩色奶酪印相工艺Casein
奶酪是牛奶中的蛋白质。当奶酪和重铬酸钾混合并进行曝光的时候, 奶酪在负片的下面硬化成图像。曝光之后,可以在普通的清水中进行显影。为了在同一张纸张上涂不同颜色的图层印制成彩色照片,曝光和显影需要进行多次反复操作。
化学制图成像法Chemigram
化学制图成像法于1956 年11 月10 日由皮埃尔· 科迪亚(Pierre Cordier)发明。这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工艺流程,它在相纸上使用防腐剂,这很像是用蜡作为蜡染布的抗污染剂。防污剂能在一定的时间内阻挡显影液和定影液在黑白相纸上的化学反应。相纸放入显影液之前已经在正常房间的光线下进行过曝光,除非是有防污剂的区域,其他区域将会变回原来的样子。被防污剂保护的那部分相纸会在房间的光线下继续曝光并改变颜色。同样,纸张放进定影液中会变白,除非是有防污剂的区域可以阻挡化学反应。被防污剂保护的部分,继续在房间的光线下进行曝光并改变颜色,普通的黑白相纸也有可能突然变黑、变白或在两种颜色之间。
彩色树胶印相工艺Gum Printing
重铬酸盐晶体与水混合后用于增强胶体的黏性。
重铬酸盐和上色的阿拉伯树胶混合后均匀涂布到一张纸上,然后放在负片下面进行曝光,之后浸泡在水中,画面中最亮的部分承受的胶质将会变得最硬,画面中没有受光的部分将不会硬化。中间调区域的胶质将会按比例硬化。在水洗的时候,没有硬化的区域会被冲洗掉,剩下的胶质是从负片上得到的不同密度按比例硬化的正像。
明胶蚀刻工艺Mordan·age
在明胶蚀刻工艺的制作过程中,把印制好影像的黑白银盐印相纸放在被酸化的漂白溶液中,这可以漂白和溶解印相纸中含有银的部分,特别是深色部分。在纸张上使用显影剂或者是棕色碳粉重新印制影像。注意 !这个过程需要你自己承担一定的风险,不得在烟雾中呼吸 !只能在有良好通风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这个环节。需要戴防护镜和手套,穿防护服。记得随时向水中加酸,不要把水加入酸中。
感光树脂凹版工艺Photopolymer Gravure
感光聚合物金属板在最上面有一层对紫外线敏感的乳剂层。把金属板放在负片下面,对着太阳或者紫外光源进行曝光。然后把金属板放在水中漂洗,洗掉没有曝光的成分让图像显现出来。图像被涂上油墨并通过凹版印刷机在纸张上打印出来。
铂/ 钯金印相工艺Platinum /Palladium
铂金印相工艺(Platinotype)的最终成像形式是通过铂或钯金属,或者它们的某种组合。铂金和钯金是具有很高的抗腐蚀和抗氧化的金属, 如果工艺处理得当,可以保存很长时间。铂金印相作为商业化的工艺流程,原有的专利在1873 年准许转给威廉·威利斯使用,之后这个工艺经过了吉塞普·皮泽戈里上校和冯·胡伯男爵的改进。到了19 世纪末在欧洲和北美有很多铂金纸制造商。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导致铂金和钯金的成本价格不断上升,致使作为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可行的商业化铂金印相工艺最终灭亡。在20 世纪70 年代我们又见证了铂金印相的复兴,特别是使用手工涂布纸张一直持续到了当代。复兴的保障是商业化生产的化学品和工具包,这样可以让摄影师涂布他们自己的纸张。麦克·沃尔(Mike Ware)(沃尔普拉迪普法,1986 年)和迪克·沙利文(Dick Sullivan)(齐亚工艺,1996 年)研究出各种工艺流程的新变种。
有两种基本类型的铂金印相工艺:DOP和POP。在DOP 方法中最初的曝光只是留下一个隐约可见的图像,这必须经过显影才能使图像完全可视化。
盐纸印相工艺Salt Printing
盐纸印相工艺的色调范围很广,并且只需要一些便宜的材料。盐渍纸张首先使用明胶盐来上浆,之后使用硝酸银进行感光层的处理。
铁银印相工艺阿盖洛法(Argyrotype)铁银法(Kallitype)范·戴克法(Vandyke)
铁银印相工艺的基本理论在1842 年约翰·赫歇尔的论文中出现过,他描述道:“太阳光谱在蔬菜颜色和一些新的摄影工艺上的照射作用。” 然而,直到1889 年,W. W. J.尼克尔获得了第一个实用的铁银印相工艺的专利,即铁银法。范·戴克法是铁银印相工艺中的一员,还有阿盖洛法,铁银法还有其他几种越来越被很少使用的工艺。
最流行的铁银工艺是范·戴克法。范·戴克的工艺配方被称为棕色范·戴克法,1895年出现在阿恩特和特罗斯特的德国专利中。最早出版在1895 年10 月的《照片的灯塔》(The Photo-Beacon)一书中。我们现在所知的范·戴克法在20 世纪的前几十年当中有几种其他的名字, 包括:棕褐色印相、棕色印相或者简单铁银法。卡塞尔(Cassell) 的百科全书列出了铁银印相工艺,在1983 年迪克·史蒂文斯(Dick Stevens)称这种工艺为“棕色铁银印相(brown print kallitype)”。克劳福德(Crawford)也把范·戴克法当作铁银印相的一种。到1983 年, 范·戴克法这个名称开始变得普及。在1961 年版本的《大英百科全书》(The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中提及范·戴克法的时候只是把它作为一种铁银工艺。
制作范·戴克法时,使棒子或刷子在合适的纸张涂布含有柠檬酸铁铵、硝酸银和酒石酸的溶液,干燥之后,将感光纸和负片放在一起在紫外线下进行曝光。在紫外线下曝光的时候,三价铁离子被还原成亚铁离子, 然后用硝酸银反应形成银影像。曝光之后,把纸张放置在普通的水中显影、定影、水洗、晾干。
日光法工艺Solargram
曝光之后的相纸通常需要在适当的化学药品中进行显影来呈现图像。然而,图像可以简单地在强烈的光线下曝光形成。这是制作日光法的简单原则。
这个工艺有时候会被称作“流明印相(lumen prints,流明:光通量单位)”。基本材料是在暗房中使用的银盐相纸。把感光相纸放置在负片或者扁平的物体下面,例如植物的叶子,在柔和的室内光线下放在接触印相框内,或在明亮的日光下曝光几个小时或者几天,之后放回到光线偏暗的室内并从印相框内拿出来加以检查。图像如果曝光充足可以成像很好。然而,如果之后还是放在光线下,纸张仍旧会对光线敏感而且会持续变黑,这需要在相纸的定影液中进行定影和清洗,和通常的暗房程序相同。图像在定影液中会变轻而且颜色会改变很多。在水洗和干燥之后,它就可以永久保存,而且可以视为通常的摄影作品。
没有进行定影的日光法照片通常更吸引人,颜色更丰富、更深,通常可使用平板扫描仪使其变成电子文件,并通过数码打印机打印。同一张原始图像可以定影、水洗并保存成不同版本的图像。
这个工艺所使用的相纸可以是新的,也可以是过期很久的感光纸,还可以是RC 相纸或者纸基相纸。这可以使结果呈现的颜色和色调有着不同变化。
湿版火棉胶工艺Wet Plate Collodion
湿版火棉胶工艺是在1851 年由弗雷德里克·斯科特·阿彻(Frederick Scott Archer)发明的,这种制作负片的方法流行了30 年左右。湿版火棉胶工艺取代了达盖尔银版法(daguerreotype)和珂罗版工艺(collotype)。湿版火棉胶没有之前的工艺那么危险,比之后的工艺更清晰。历史上湿版工艺主要用于三种路径:
1.使负片在玻璃上成像,然后用于制作正片印相。
2.制作玻璃干板。把曝光不足的玻璃负片放在黑色的背景下,看起来像正像。
3.制作湿版摄影。一种把湿版乳剂涂布在抛光的金属板上。湿版工艺在19 世纪80 年代由干版负片代替,但是19 世纪晚期的美国街头摄影仍然使用湿版工艺,并且20 世纪初很多不发达地区的国家也在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