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淑荣
摘 要:通过几年来的科学教学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对他们来说科学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无限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的学习更上一层楼,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提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强化记忆能力,使学生在科学课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键词:兴趣;探究材料;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7-278-01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智慧从动作开始,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可以使信息不断地刺激脑细胞,促使思维活跃,便于储存和提取,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活动,用实验活动启迪思维,使思维在实验活动中得到发展。从这几年的科学实际工作中,我感觉到实验教学活动有很强的魅力,吸引着师生不断地探究。
一、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能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专长,自动形成一种内在的激励动因,成为一生事业成功的起点;兴趣是成功的沃土,历史上任何一位科学家都是从兴趣开始转化为无限的动力,从而获得更大的成就;兴趣是学习目的之一,学生一旦产生了兴趣,学习对他们来说就不是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兴趣就像磁块那样吸引着学生,诱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才有希望造就坚韧的攻关者,广博方能深钻。只有丰富的兴趣、开阔的视野,让学生纵情而学,才能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在科学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做实验。对小学生而言,科学知识大多是通过实验获得的。真实、直观的实验既能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精神。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什么事情都很好奇,教师结合学生特点进行实验活动,充分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从而了解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冀人版三年级科学《导体与绝缘体》一课,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后,让学生根据要求动手实验:把能通电的物体放在一面,不能通电的物体放在一面。比较哪组做得又快又好。各组同学看到桌上这么多的实验材料,都按捺不住了。霎时兴趣来了,个个争先恐后,不甘示弱,实验热烈、有序。通过学生的亲自实验,他们很快知道了电路的构造,同时明白了“能导电的物体就是导体,不能导电的物体就是绝缘体”的科学道理。又如四年级《变色游戏》一课中,学生在实验中惊奇地发现:将紫甘蓝汁中加入小苏打水变成绿色,加入白醋变成红色,此时学生欢呼雀跃,学习兴趣一时无法抑制。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兴趣浓,效果好,学生的兴趣不断提高。
二、科学实验材料要有结构性、要循序渐进
学习由简单到复杂、由一般到特殊,需要一个过程,科学实验也是这样。这样的实验就要求实验的材料要有结构性,要循序渐进。例如四年级《盐到哪里去了》一课,教师把实验教材分为三个层次——盐、砂;黏土;高锰酸钾。首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进行对比实验,在实验中抓住特征(找差异)。把盐、砂分别放入水中(按一定比例),搅拌后静置,观察像盐在水中没有沉淀变成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就是溶解。像砂那样沉入水底,就是不溶解。其次,黏土与水混合,学生的认识产生了冲突,有的说像盐那样溶解了,有的说像砂那样沉淀了。学生不能用溶解与不溶解来判断了,学生的思维参与有了深度。这时引入判断是不是溶解的科学方法——过滤。学生构建自己的溶解认识,即不能使用过滤的方法把两种物质分开就是溶解。随后引入高锰酸钾与水的混合(高锰酸钾1粒),经搅拌分散在水中,颜色均匀、透明,无悬浮、无沉淀,使学生对溶解过程清晰可见、真实完整。实验充分说明实验材料具有结构性,使学生的知识循序渐进,学生积极参与的思考与行动是学生自主创设互动提升的表现,开放互动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的心扉融入新的生机。
三、在实验中要培养学生科学的表达能力
教学语言是师生课堂交流的工具,是师生互动的纽带。学生对科学实验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让学生把实验现象、过程等用语言来表达,有的结结巴巴、有的没头没尾、有的语无伦次、有的答非所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怎样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呢?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一是教给学生怎样表达。例如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教师用填空的方式练习让学生说,三年级后学期可用简单的问答方式。二是课堂上尽可能让学生多说。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哪些地方作为引言部分,哪些地方要学生接着说,教师及时指导疏理,再让学生复述。三是让学生模仿着说。例如《小吊车》一课,师生共同总结小吊车的工作原理:拉紧上(下)牵引绳,放松下(上)牵引绳,吊臂向上(下)运动。再让学生根据“人的上肢图”,在实验中模仿小吊车的工作原理说明人的上肢是怎样运动的。让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如做“醋与小苏打混合”实验时,学生把看到、听到、闻到的都描述出来,还观察到实验中伴随的其它现象(如放出热量)。随着学生年龄和年级的变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验,及时把学生的语言加以概括总结,并有目的的板书重点词汇。活动后,再让学生根据板书词汇训练学生有条理、连贯的表达。学生的语言表达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这样,学生的表达能力不断提高。
通过几年来的科学教学活动,我深深地体会到,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对他们来说科学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执着的追求、无限的动力。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让学生的学习更上一层楼,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提升。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强化记忆能力,使学生在科學课中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