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使用导学案的思考

2015-05-26 12:46辛红梅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5年6期
关键词:教案自学学案

当前,“导学案”作为一种新的课型已经悄然走进新课改的课堂。我们着力探究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使用“导学案”教学,以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进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真正实现高效课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导学案”的内涵

“导学案”就是导学方案,主要是由教师主导编写完成,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难易程度适中,供学生学习使用的方案。它既反映学习结果,又体现学习过程。

用“导学案”教学就是以学案为凭借,在教师主导下,通过学生自学、生生合作、师生合作等活动,最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导学案”实施的意义

使用“导学案”教学是在新课改的过程中,为了追求并实现高效课堂的一种教学模式的大胆尝试。它一改过去“满堂灌”的教学现状,真正做到师生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学案,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完成相关内容。这种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要求,符合语文学科学习和教学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三、高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

一份好的“导学案”应与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心理等具体情况相适应。所以笔者认为“导学案”的设计应遵从以下要求:

1.“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必须明确合理。能紧扣教材,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的三维角度较全面地体现教材的知识结构,使知识更具有条理性、完整性。

2.“导学案”的内容设计难易程度要适中。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各层次的学生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给予学生能学、学会的成就感,激发学生想学、乐学的内在动力。

3.“导学案”的问题设计要题量适当,重点突出,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高中语文“导学案”的设计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又要注意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熏陶和引导。

四、“导学案”的实施

1.“导学案”的编写。因为“导学案”必须在课前发到学生手中(建议前一天),所以必须提前编写好。而且内容需要连贯、统一,还需要进行勘误,所以至少提前一周编写。“导学案”的编写要充分发挥备课组的力量,由备课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较好的方式是每一位老师负责若干份编写任务,然后由备课组讨论确定用于实际教学的“导学案”,这样既能保质又能保量。“导学案”的编写要在充分调查本校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现状的基础上进行。

2.使用指导。为了更好地使用“导学案”,教师一要让学生明确本专题、本篇课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二要让学生最好了解学案的编制思路,以便学生在自学阶段能更好地走近教材,走进教材。

3.“导学案”要“双批双改”。教师要充分掌握“导学案”的“主动权”,定时发放,准时收回,及时批改,适时反馈。学生预习自学阶段完成后,教师要收缴学案进行第一次批改,了解学情,预设生成。学案不是课堂上一次性使用的材料,教师要回收学案,进行第二次批阅。二次批改便于老师掌握学案的使用情况,以及学生自学阶段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其中学生错误的共性,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

4.恰当处理练习强度。一般情况下,导学案中当堂检测的强度是够的。当然,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练习的量。我校是通过导学练的方式进行的,分篇章、分模块的编写,然后采用检测考试的形式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强化训练。其实这里的“强度”更应指“导学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强弱,而非仅仅指训练的多少。切不可只重形式,而忽视了“导学案”的真正价值。

五、使用“导学案”应该注意的问题

1.教案不能成为制定导学案的蓝本,导学案也不能代替教案成为教师教学的唯一。“教案”的重点是突出“教”,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和教材情况编写的,供教师讲授使用的案例。 “导学案”重点突出的是“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教师用来导学的凭借,是学生培养自学能力和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手段。因此,不能单纯地将教案中要求学生掌握的问题照搬到学案上让学生完成。

2.不能以练习题定“导学案”。导学案编写的大忌是把教材简化为练习题,把本应生动的课堂变成了一堂习题课;我们还要防止学生自主学习的随意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扮演好导游的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凸显。

总之,用“导学案”教学只是新课程改革下的一个尝试,有没有更好的模式,有没有更好地编写“导学案”的方法等问题都有待于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思考,进一步解决。

辛红梅,教师,现居江苏邳州。

猜你喜欢
教案自学学案
基于先学后教 培养自学力
教学与自学
《立定跳远》教案
沈尹默:如何自学书法,才能少走弯路?
乡愁导学案
Does a kangaroo have a mother, too教案
5.4.1认识分式方程 教案
“比例尺(一)”导学案
《半张纸》教案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