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对接和融合

2015-05-26 20:33江爱莲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对接大学英语教学融合

摘要:近些年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人们越来越重视英语学习,我国外语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定位还不够明确,中西文化导入失衡,大学英语教材缺乏本土文化的教学内容,教师本土文化意识淡薄。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英语与中国本土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国本土文化的对接和融合,以期能够促进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发展。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 中国本土文化 对接 融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2-0006-01

1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本土文化存在的问题

首先,大学英语教学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就要培养学生能翻译介绍中国国情或文化的文章。在制定英语教学大纲时,各个高校结合本校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需要,针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要求,对词语掌握,理解、口语表达能力等都做出了具体的要求,但是,高校普遍没有把文化教学写进去,至今没有明确的教学大纲,多半只是见缝插针,根本没有意识到文化教学的重要性。

其次,大学英语教材缺乏本土文化的教学内容。目前,大学英语教材极少涉及民族文学与文化的内容,主要以介绍西方的语言与文化为主,从而当想用于表达自己民族文化时,导致学生力不从心。如:在春节时,学生很难把贴春联、除夕守岁等风俗和内涵表达出来,只能描述走亲戚、吃团圆饭等内容。同时,在大学英语教材中,很少有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学与文化,如:哲学礼仪、历史名胜、饮食习惯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文化教学忽略了对本土文化的介绍,被定位语对西方文化的教学。从而导致学生不能用英语准确的表达中国本土文化。

另外,英语教师本土文化意识薄弱。语言是传递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而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培养,习惯把重点放在语言形式的教学上。同时,在文化教学方面,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中国文化意识的培养,更多是进行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忽视了中国本土文化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并且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在大学英语课上介绍中国文化、内涵,学生已经相当了解了本族文化。由于英语教师缺乏向中国学生输入本土文化的意识,缺少文化差异的意识,从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价值和爱国主义精神,造成了学生对英美文化认同超出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

2 大学英语教学中本土文化的对接和融合

2.1改变只讲授西方文化内容现状,整编写一些英汉双语注释的中国文化阅读教材

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囊括了西方政治、文学、经济等若干内容,每单元是由A、B两篇或A、B、C三篇组成,但是涉及中国本土文化的篇章几乎没有。而学生获取文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材,因此,为了使学生能用英语介绍中国本土文化,大学英语教材中应该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把反映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文章与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文学译文纳入大学英语教材中,教材注重中西文化并举。在内容上要融入各国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在选材上要突出文化内涵,特别是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系统的融入和加强中国本土文化教育。根据每个单元的主题编入一篇关于中国文化的文章。另外,为了向世界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可以编写一些英汉双语注释的中国文化阅读教材,从根本上弥补大学英语教材中传统文化的缺失问题,如:儒家思想、名家名言、名胜古迹等中国本土文化。

2.2挖掘语汇与成语的文化内涵,在篇章中融入本土文化,完善大学英语考试结构

首先,语汇教学是要学生对单词使用的语境、文化背景有所了解,是要学生认识单词的字面意思。如:英语词汇“peasant”是贬义词,指没有受过教育、社会地位低下的乡巴佬,而汉语词汇“农民”是褒义词,是指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汉语中许多与“土”、“地”相关的词语。而英国语言中与“sea”和“water”有关的短语很多,但是有趣的是汉语中“挥金如土”译成英语则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并且,中国成语多来自历史典故和传说,而英语成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burn ones boats 出自古罗马凯撒大帝,而中国的“破釜沉舟”出自楚霸王项目。此类成语可谓神似、形似。因此,这些成语要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加深对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了解。

其次,大学英语篇章中的文化知识主要涉及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为了和本土文化对接和融合,可以根据文章涉及的内容进行,教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典型的中国文化象征,让学生掌握象征中国传统文化词汇英语表达方式。如:孔子、兵马俑等。也可以在讲到西方传统节日时,介绍一些我国的传统节日。如:春节、七夕节等。使学生能够用英语完整表达各种节日的起源、风俗,在学生学会语言的基础上,可以为国际交流奠定基础,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地位的认识。

另外,长期以来,教师和学生在应试压力下,忽视了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容,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语言学习上。为了转变这一局面,在英语各类水平测试及等级考试中,要增加爱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考核,增加大学英语文化知识的考核比重,把英语作文题目与文化融为一体,并辅以相应的评价体系,从而促进大学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的有效融合。

2.3转变教学理念,加强教师的综合素养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大学英语教师要把语言知识的讲解与文化知识的传授协调统一,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在掌握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具备终身学习的精神,要充分了解学生文化、本土文化等之间的差异,及时了解、更新本土文化英语的表达方式,同时还要掌握一些比较文学的理念和原理,将语言训练与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根据主题,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对接和融合,从而使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语境下同类事物的不同表现形式、内涵和表达方法。并且在实际教学中,要采用正确的方法,遵循适当的原则,使文化双向导入效果性达到最佳。

参考文献:

[1]刘晓圆.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探讨[J].中学生英语(高中版),2014(15).

[2]宋俞彦.注重文化渗透融合 促进英语有效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3(10).

作者简介:江爱莲(1971-),女,民族:汉族,籍贯:江西余干,学历:硕士学历,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猜你喜欢
对接大学英语教学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与幼儿美术教学对接的几点思考
G20在和一些国际组织“对接”;杭州峰会不会“跑题”
翻转课堂在民办高校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