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本质是“创造”,是一种独创性极强的脑力劳动。写作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种创新性在作文教学中就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写出“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意思来,因而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我认为同学们作文时学生打开全新的作文视野,能够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和多向思维进行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就能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好作文。
一、反弹琵琶,引发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逆向思维指的是对一个问题从不同方向甚至相反的方向去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方法。在作文教学中,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启发学生,突破习惯性的思维定势,从前所未有的新角度、新观点去认识事物。如“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一俗语,可以运用逆向思维,翻出新意,想到良药裹糖衣,人们更爱吃,同样利于病,进而想到做思想工作关键在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不一定要逆耳;推心置腹、促膝谈心,犹如春风化雨,更能使人茅塞顿开,心悦诚服。写作训练中,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可以很好地增强学生创新能力。
训练前我从辩证法讲起,引导学生用发展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问题,而不习惯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接着再找出几个人们惯用的似乎已成思维定势的成语、警句反其意而用之,如“欲速则达”、“狐假虎威有何妨”、“一失足未必成千古恨”等,让学生讨论、领会。如对“狐假虎威有何妨”,有的同学就讲道,在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的地下革命工作者打入敌人内部,借敌长官的威风,威慑敌人,屡建奇功,这种“狐假虎威”是大智大勇。“欲速则达”一出很快被接受。倒是“一失足未必成千古恨”与“一失足成千古恨”竟引起了一场不小的辩论,整堂作文指导课气氛活跃,反响热烈,所以当布置课外作文,任选一个成语、俗语、警句翻出新意,写一篇求异作文时,同学们很踊跃。两天后交卷,有了诸如“杞人忧天未必多余”、“言利未必非君子”、“微也足道”、“人爱出名猪爱壮”、“近水楼台不得月”、“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等有创见的好文章。所以,我们平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质疑求异心理,来激发学生敢于不囿于传统思维模式,不断写出富有时代感、有新意的作文来。
二、旁敲侧击,引发侧向思维
什么是侧向思维?它是指在特定条件下,通过“旁敲侧击”、曲径通幽的方式另辟蹊径,将思维流向由此及彼,从侧面扩展和扩广,从新的角度探索被人们忽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与逆向思维的区别在于,侧向思维是平行同向的,而逆向思维是逆向的。其特点是不受消极定势的影响,对一个问题从侧面进行思考,随机应变地将思路转移到别人不易想到,比较隐蔽的方向去,以求突破现有的论证和观点,提出不同凡俗的新观念,获得新的结果,产生新的创造。
美国著名科学家,电话的发明人贝尔说过:“有时需要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你就肯定会发现前所未见的东西。”作文中运用侧向思维,可以使学生“离开常走的大道,潜入森林”,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收到独辟蹊径的效果,达到文章出新意的目的。
三、纵横驰骋,引发多向思维
我国作文教学多运用定向思维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僵化,不敢创新,不敢越雷池半步。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运用思维,从多角度、多元化、多维式去考虑问题,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
对同一问题、同一素材、同一题目或同一题材的不同处理,从多个角度、多个方向进行思维构思的活动,我们可以把这种思维形式当作多向思维。在作文训练中,运用多向思维,可以促使学生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如以《根》为题写作,从表达方式上思考,可以写成写人叙事的记叙文;可以写成说明、介绍植物根系的功用、形态、生态、培植等的说明文;可以写成托物寓意的抒情散文,借根抒情,赞颂那些不争荣誉、无怨无悔、在最底层开拓的人,赞扬顽强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可以写借物阐发观点的议论文。如果以根为材料写议论文,也可以提炼很多观点:如从根固定和支撑整棵大树,阐发“要有扎扎实实的基础才能有所建树”的观点;从枝叶被毁,有根存在而春风吹又生,阐发“遭受挫折,只要不屈不挠,坚持奋斗,最终会取得胜利”的观点;从根深埋地下,默默的吸收养料、水分滋润枝干,阐发“不为名利、无私奉献”的观点。这些做法既可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又可以发展学生的多方面、多角度想象的能力。
同学们大多有纵横驰骋多思遐想的习惯,思绪在广阔的天地里遨游,若能把这些用文字描绘出来的话,那么你们的作文一定会写出奇、新、美的境界。
江兰,教师,现居湖北英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