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蕊
摘要:高校音樂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核心与关键、生命与灵魂。而这种素质教育本身又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本文从专业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三大理论层面,对高校音乐素质教育这一重要课题,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研究与论述。对于高校音乐素质教育,具有理论思考与实践参考的双重价值。
关键词:高校 音乐 素质 教育 专业 心理 综合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改革的核心与关键、生命与灵魂。然而,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本身,乃是一项全方位、系列化、深层次的复杂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广,触及的层面深。为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地对这一重要课题进行研究,本文将其分解为以下三大理论层面,以求对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提供必要的理论思考价值与实践参考作用。
一、专业素质教育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第一个层面,是专业素质教育,这是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中心与主体。
所谓“专业素质”,对于音乐专业的教育而言,就是音乐艺术的各种能力,其中又以音乐的表演(演唱、演奏)能力为重点。
(一)演唱能力
演唱能力是声乐专业的基础能力,也是音乐专业素质的核心能力与主体能力。演唱能力又分为以下几种:
1.识谱能力。歌谱是演唱的“设计图纸”,演唱过程就是“音乐建筑”的“施工”过程,必须依照“设计图纸”进行。而不会识谱,就无法“施工”,识错歌谱,就会造出“劣质工程”与“豆腐渣工程”。因此,要对五线谱、简谱、工尺谱有全面精准的识懂能力与视唱能力。
2.发声能力。要具有正确发声的能力,明确声部(高音、中音、低音)、声类(抒情型、戏剧型、花腔型等)、声性(真声、假声、混合声)、流派(美声、民族、通俗、原生态)等。
3.呼吸能力。呼吸乃演唱的动力,沈湘说:“歌唱的艺术就是呼吸的艺术,因为歌唱中所有的变化都是来自呼吸的支持。”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并掌握偷气、换气等呼吸技巧。
4.共鸣能力。共鸣能力也是演唱的重要能力,意大利许多歌唱家都把声带比作“本钱”,而把共鸣比作“利息”,力主“用‘利息歌唱”。要掌握正确的共鸣方法,正确运用共鸣腔体。学会打开喉咙、寻找“面罩”,学会头腔共鸣、口腔共鸣、胸腔共鸣。
5.语言能力。语言能力也是歌唱的基础能力,要学会依字带声、字正腔圆,掌握字音、字调、字韵,唱准字头、字腹、字尾,不“倒字”,不“吃字”,学会收声归韵。
6.听音能力。音乐是听觉艺术、声音艺术,听音能力是重要的音乐素质,对于歌唱者而言,灵敏的耳朵比什么都重要。要学会用听音能力对自己的演唱进行“导航”,对自己的演唱进行全方位和全程的同步跟踪,进行辨别、分析、判断。
7.表演能力。表演能力也是演唱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要通过表情、眼神、手势、身姿等各种表演手段,正确地表现演唱曲目的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各个要素。
(二)演奏能力
演奏能力是器乐专业的基础能力,也是音乐专业素质的核心能力与主体能力。演奏能力也分以下几种:
1.视奏能力。视奏能力是识谱能力与演奏能力的密切结合,要读准乐谱,奏好旋律、节奏、和声等。掌握不同乐器的不同演奏方法和演奏技巧。
2.伴奏能力。要具有为独唱、重唱、合唱与其他乐器演奏的伴奏能力,并且有即兴伴奏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为戏曲、歌剧、舞剧、音乐剧、舞蹈、杂技、曲艺等各种形式的艺术的伴奏能力。
3.演奏能力。要具有本行乐器的独奏、合奏、协奏、重奏等各种演奏能力,尤以独奏能力为重中之重。
二、心理素质教育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第二个层面,是心理素质教育。这是一种“软素质”教育,但又是一种智力教育与动力教育。
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理素质教育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据未来学预测,心理学将大有可为和大有发展,很可能成为未来前沿学科之一。未来的社会生活,对人心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把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能力型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心理学在社会中的作用也将会越来越大。”
但是,在传统的音乐教育中,只注重音乐素质的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则处于严重缺失的状态。其实,按照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理论,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极为重要的素质。一切艺术都是物理力、生理力、心理力的三力合一、三位一体、三维互动。同样,音乐艺术也是物理力(声学之力)、生理力(人体发声之力与演奏之力)、心理力(人的各种心理要素产生之合力)的三力合一。
音乐教育中的心理素质教育,包括感知力、注意力、联想力、想像力、理解力、意志力、情感力、创造力等各种素质教育,以及心理抗压力、心理调节力各种素质教育。其中尤以情感力与创造力为重点。
情感力乃音乐人必备的心理素质。因为音乐艺术本身就是情感艺术,情感是音乐艺术的生命。黑格尔明确地指出:“音乐所特有的因素是单纯的内心方面的因素,即本身无形的情感。”李斯特也明确地指出:“……音乐是不假任何外力,直接沁人心脾的最纯的感情的火焰;它是从口吸入的空气,它是生命的血管中流通着的血液。感情在音乐中独立存在,放射光芒。”音乐表演(演唱或演奏)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表演者(演唱者或演奏者)通过切身深切的情感体验,把音乐作品(歌曲或乐曲)中词曲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转化为自身的情感,再通过“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演唱或演奏,把这种情感传达给听众或观众,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最终收到“以情动情”的表演效果。可见情感之重要。
创造力也十分重要,因为音乐表演的过程,是一个艺术创新过程,必须以创造力作为支撑与动力。创造力的培养,又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包括灵感思维、逆向思维、跳跃式思维、发散式思维等等。
三、综合素质教育
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第三个层面,是综合素质教育。这种综合素质教育,又分三个层面:
(一)小综合
小综合是指专业素质教育中的专业范围内的综合。例如声乐专业教育除本文所提到的专业素质以外,还包括音乐创作、音乐研究、音乐制作、音乐策划等各种素质教育。
(二)中综合
中综合是指专业素质教育中演唱能力与演奏能力的综合,即声乐专业学习器乐,器乐专业学习声乐,声器互通,共利双赢,达到自编、自唱、自奏的程度。
(三)大综合
大综合指专业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与德育、体育的大综合,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创新型、复合型音乐人才。
参考文献:
[1]吕利.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用教学新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8.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