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实意义

2015-05-26 02:46李婧婷
经济研究导刊 2015年12期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李婧婷

摘 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在经济学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所揭示的市场经济规律指导着人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经济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深入学习和讨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现实意义,并使它在指导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商品二因素;劳动二重性

中图分类号:B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12-0007-02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科学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规律的基础,因此,全面准确地分析劳动价值理论,可以更好地解决我们现实经济中所遇到的新问题,对于我国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一)商品二因素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开篇,就向我们论述了商品的两个因素。马克思从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首先阐明了商品的使用价值。马克思指出:“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使用价值作为有用物,在任何社会里都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在存在商品生产的社会中,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使用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没有使用价值就不能进行交换,就没有交换价值,也就不能实现价值。

马克思在论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之后,又向我们论述了商品的另一个因素——价值。马克思关于价值的分析不是从概念出发,而是从现象到本质,也就是从交换价值到价值,两种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够按一定比例进行交换,说明这两种不同的商品中存在着一种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的东西“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在这些产品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种凝结在商品体内的抽象人类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总之,商品是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二者缺一,就不能够成为商品。

(二)劳动二重性理论

商品具有二因素,是由于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了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他生产使用价值。”作为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生产同一商品的劳动,只是同一劳动,不是两个劳动,也不是两次劳动,而是同一劳动具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二重属性而已,所以,二者是统一的。但二者也有差别,作为形成使用价值的具体劳动,其意义是从质的方面被考察,回答的是怎样劳动、是什么劳动的问题;作为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其意义是从量的方面被考察,它回答的是劳动多少、劳动时间多长的问题。

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发现并论证的,是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全部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以劳动二重性为依据,马克思在扬弃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观点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马克思从劳动二重性和价值出发,完善了价值量理论

马克思在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考察了商品价值量的决定,指出了商品不仅具有质的规定性,还具有量的规定性。“那么,它的价值量是怎么计量的呢?是用它所包含的‘形成价值的实体即劳动的量来计量的。”但是,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不是由某个生产者所花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即社会平均劳动时间决定的。“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总之,“只是社会必要劳动量,或生产使用价值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该使用价值的价值量”。

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又进一步阐述了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由于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力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使商品的价值量也发生变化。因此,商品的价值量同生产商品的劳动生产力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劳动生产力越高,生产一种物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就越少,凝结在该物品中的劳动量就越小,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小。相反地,劳动生产力越低,生产一种物品的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多,该物品的价值就越大。可见,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

(四)价值形式

古典学派由于从来没有分析商品的价值形式,所以把价值和交换价值相混同,把价值与价格相混同。这样,就无法揭示商品交换背后所掩盖着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马克思在研究价值形式时,深刻分析了价值和价值形式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既揭示了在交换价值中怎样隐藏着价值,又揭示了价值怎样通过交换价值才能表现出来。

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共四个阶段。由简单的价值形式发展到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形式,货币形式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成形式。在简单的价值形式中,马克思分析了价值形式的两级,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指出了二者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揭示了简单价值形式的秘密。随着交换的发展、扩大和经常化、固定化,出现了扩大的价值形式,之后随着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进一步发展,扩大的价值形式就发展为一般的价值形式,在一般的价值形式中,当起着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固定在金银身上时,出现了货币,一般价值形式又发展为货币形式。马克思在对价值形式的发展作历史性分析的同时,揭示了货币的起源和本质,也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部秘密。

(五)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及其秘密

在商品社会中,一切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出现,就会产生“神秘性质”。商品的神秘性,使商品具有拜物教的性质。马克思深刻地分析了商品拜物教的来源和产生的原因,指出商品的神秘性不是来源于商品的使用价值,也不是来源于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简单地说,所谓商品的拜物教性质,就是指在商品形式中人与人的劳动的社会关系表现为物与物的社会关系,即商品与商品的关系或者商品与货币的关系,从而人的社会关系被物化。既然拜物教来源于商品的形式本身,那么产生拜物教的原因实际上也是商品产生的原因。

生产商品的劳动首先是一种私人劳动,但是,社会分工又使各个生产者的劳动之间互相依赖,每个生产者只生产特定的产品,而他们的需要又是多方面的,于是产生了交换产品的必然性。每个生产者能否取得别人的产品,取决去自己生产的产品是否能够满足他人或社会的需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潜在地具有社会性。但是,私人劳动能否现实地转化为社会劳动,只有在产品的交换中并通过这种交换才能得以实现或得到证明。同时,也正是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产生了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商品的拜教性质。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现实意义

劳动价值论经过这么多年的历史演变,作为它的“内核”劳动二重性依然不变,劳动价值论不仅没有过时,当今时代的许多问题仍然可以用劳动价值论的原理去解释,以科学的态度认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并对其进行当代阐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虽然是从19世纪英国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分析中得出的结论,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阐述的劳动价值论,研究的是一般商品生产,而不是特指资本主义商品生产。马克思认为,只要存在商品生产,不论是在什么社会制度条件下,价值都是由劳动创造的。可见,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仅适用于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同样也是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根基于劳动价值理论的价值规律是现代市场经济理论的基础理论,也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可以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国民经济更加健康的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所包含的关于市场经济的一般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现阶段收入分配制度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提高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的重要理论基础,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关系。新形势下,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坚持以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为理论基础,使作为创造价值源泉的“活劳动”与其他要素相比能获得较高收入,努力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在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践中也需要不断创新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使创造社会财富的广大劳动者在再分配中能获得一定的公平收入,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三)学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需要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研究资本主义一切经济现象与揭示资本主义经济的运动规律的基础。马克思一生的最大贡献是通过科学地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和矛盾,论证了阶级社会向无产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必然性。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也由此而来。坚定理想信念,是党凝聚力、战斗力的源泉,也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共产党人必须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学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利于坚定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更进一步提高共产党员的思想境界与自我修养。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 杨勇斌.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科学内涵、现代形态及当代意义[J].兰州学刊,2008,(11).

[4] 高秀娟,张新军.综述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

[5] 王振中,裴小革.关于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几个问题[J].经济研究,2001,(12).

[责任编辑 刘娇娇]

猜你喜欢
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四个短板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鲜活体现
科技劳动视角下的超额剩余价值来源探析
现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及其可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