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超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如今的阅读课堂,“满堂问”现象十分严重。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通过整合性的导读问题、舍弃性的阅读板块、点化性的阅读指导,变“问话”为“对话”,从而让文本阅读达到高效。
[关键词]文本阅读 对话 问话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0-050
实施新课程以来,传统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讲解分析为主的“满堂灌”现象减少了,但是,在阅读课堂上教师根据文本内容不断提问,学生不断回答的“满堂问”现象却非常严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变“问话”为“对话”,从而让文本阅读更高效。
一、导读问题——突出整合性
在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问话”式课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导读问题过多、过散。这样,学生自然就不能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导读问题是教师根据文本内容为学生设计的具有导向性阅读提示的问题,应具有概括性。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问题进行整合,设计少而精的导读问题,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导读问题对文本进行有效的自主阅读。
例如,我在教学《狐假虎威》这一则寓言时,是这样设计导读问题的:(1)你认为狐狸狡猾吗?从哪里可以看出狐狸的狡猾?(2)画出课文中描写狐狸狡猾的词句来读一读,并和同桌议一议为什么可以从这些词句中看出狐狸的狡猾。这两个问题已经把课文的相关内容包含其中,整堂课我就通过这两个问题来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解读。有的学生说:“从狐狸‘眼睛骨碌一转’,可以看出狐狸鬼点子很多。”有的学生说:“从狐狸‘扯着嗓子喊’,可以看出狐狸虚张声势。”有的学生说:“从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的样子可以看出狐狸很会在其他动物面前演戏。”……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为教师根据文本内容设计了两个具有整合性的导读问题,所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才会开阔,才会根据课文内容来表达,从而实现与文本的深入对话。
二、阅读板块——体现舍弃性
实施新课程以来,板块化阅读教学已经得到了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一致肯定。板块化阅读教学能够体现简约与高效,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为学生选择有效的阅读板块。阅读板块的选择不能够按照课文内容照搬,而是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文本内容进行舍弃,对于值得学生进行阅读研究的文本内容要舍得在课堂上花时间让学生去阅读,而对于不值得或不需要学生进行阅读研究的内容则要大胆舍去,从而让学生的文本阅读变得更加轻松。
例如,在教学《早》这一篇课文时,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板块引导学生与课文内容进行文本对话。第一板块,通过引导学生品味腊梅来体验“早”。在品味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感悟作者为什么开篇即写“深冬,酿雪的天气”,为什么写“迎面先扑来一阵清香”等。第二板块,通过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故事来感受“早”。在这一板块中,要引导学生解读两个问题:①面对寿镜吾老先生严厉的话语,鲁迅心中想的是什么?②鲁迅仅仅是把“早”这个字刻在书桌上吗?第三板块,在引导学生体验与品味“腊梅早”与“鲁迅早”的基础上,发现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验作者在写作时这样谋篇布局的巧妙。
这样,通过三个阅读板块的设计,就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通过“抓重点、读细节”的方法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对话,从而实现文本阅读的高效。
三、阅读指导——突显点化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小学生在文本阅读的过程中出现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具有点化性的阅读指导把学生的文本对话引向深入,促进课堂教学的生成。
例如,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这一篇课文时,对于课文中的“法布尔高兴地喊起来———‘妈妈,我捉到一只会唱歌的虫子!’”这一句话的解读,我是这样进行点化引导的: “同学们,在这一句中‘会唱歌’没有引号,是不是作者在写作时疏忽了,少加了一个引号呢?”这样的引导点化,有效地激起了学生强烈的辩解欲望。学生使出浑身解数,调动头脑中的有关知识,阐述加引号和不加引号的理由。经过一番辩论,学生明白了课文中不加引号恰恰说明了法布尔是个昆虫迷,在他心目中,虫子就是一种会唱歌的小生灵。
以上案例中,教师通过点化性的阅读指导,有效地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进行了深入解读,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深入对话,并且促进了课堂的生成。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是实现高效阅读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根据文本内容,通过整合性的导读问题、舍弃性的阅读板块、点化性的阅读指导,变“问话”为“对话”,从而让小学生的文本阅读更高效。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