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光芹
[摘 要]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以赏析悦纳式的教学模式为主,这就严重地制约了课堂该有的创新活力。因此,阅读教学应该适时地采用批判性的思维方式。批判性阅读要坚持宜文、宜度、宜情、宜人的原则,以引发学生的思维风暴,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
[关键词]批判性阅读 宜文 宜度 宜情 宜人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3-021
一直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都是以赏析悦纳式的教学模式为主,追求读懂文本内容,读透本质内涵,读会表达方式。这就严重地制约了课堂该有的创新活力。因此,阅读教学应该适时地采用批判性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宜文”:文本立根,坚守底线
并非所有类型的文本都适合运用批判性阅读方式进行解构,如纯粹写景或者状物类的课文。批判性阅读的开展应该在具有一定价值意蕴的文本中,尤其是地域相对较远,时间相对悠久的故事中。文化的差异为批判性阅读提供了扎实有效的平台。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值得探究与玩味的典范之作,很多是大家名作。因此,必须将尊重文本、理解文本作为批判性阅读的底线。在教学中,切不可直接进行批判性阅读。因为,一是不契合学生的认知实际。没有对文本内容的梳理、意蕴的体悟,学生的批判从何谈起?二是不符合批判性阅读的要求。批判性阅读的目的并非在于颠覆文本的核心价值取向,而在于打破传统的自我认知,突破学生认识的局限性,使文本的解读走向建设性倾斜。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叶老所说的“例子”,不仅是学生品悟语言、学习表达等工具性层面的例子,更是调动学生思维、创新感知的载体。
二、“宜度”:珍视个性,另辟蹊径
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批判性阅读更呼吁超越文本。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提出与众不同、创新独特的看法。在尊重文本的基础上,如何大胆地超越文本,实现批判性阅读呢?
(一)要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从课文、拓展资料中读出属于自己独特的价值认知,不迷信权威,不矮化自我,不做文本的俘虏,更不能轻易地认同别人的观点,要坚信自己的理解。即便想法有误可以通过自我反思进行调整。经历这种自我反思的思维过程,要比轻信他人好得多。
(二)要另辟蹊径解读文本
相同的文本不同的读者进行阅读,就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如果能够对相同的文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进行解读,那么就会读出新意。因此,教师要善于突破常规,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口进入文本,经历不同的解读路径,从而夯实学生的阅读能力。如,郭初阳老师在执教《珍珠鸟》一课时,没有依循传统教学中解构文本的方法策略,而是引导学生辨析大鸟和小鸟在对待人的态度上存在的不同,揭示出大鸟因为被囚禁而深知自由的可贵,将文本的主旨从原本的“信赖”逐渐向“禁锢”转移,拓展了学生的认知,深化了主题。这里,教师引导学生摆脱了固有的思维定式和文本凸显出来的价值取向,借助文本中蕴藏的另一条路径探入文本,打破了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宜情”:依循体验,生发问题
批判性阅读要想有全新的突破和收获,质疑和问题是基础工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初步感知中生发问题,在细读梳理中探讨问题,在解决旧问题中生发新问题。如,在教学《牛郎织女》一文中,学生根据课文的内容提出问题:王母娘娘秉公执法、铁面无私,为什么人们却对王母娘娘一直耿耿于怀呢?学生的质疑显然并不契合文本的价值取向,但是这样的质疑引发了学生的思维风暴,强化了学生的认知。于是,教师再次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并联系生活,将学生的认知引向了“法制建设的合理性”的高度,体现了批判性阅读的核心要旨。
四、“宜人”:尊重差异,鼓励多元
如果阅读仅仅是为了吸收别人的观点,重复别人的思想,就不能成为具有真正意义的阅读。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各不相同、解读能力参差不齐,他们对文本的批判性阅读也会呈现不同的格局。不管学生的认知有着怎样的偏差,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的表现以肯定,而对于价值把握偏离较大的认知应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引领作用,让每个学生都能形成正确认知的能力。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这课时,一位学生进行质疑:“廉颇请罪,为什么要招摇过市,背上荆条呢?这是不是廉颇故意作秀?”学生的求异思维为本节课的批判性阅读提供了极好资源,但这样的认知与千古流传的佳话背道而驰,需要教师进行引领。教师让学生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思考,得知蔺相如和廉颇作为当时赵国的文武代表,他们的团结对赵国的安定非常重要。
教师要认识到批判性阅读的价值在于引发学生的思维风暴,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阅读。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