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佳 李光辉 王晓英
摘 要:在中职教育中,由于学生入校时原有数理基础较差,导致其在学习新知识时容易出现学习困难、考试成绩偏低的现象。本文根据教育心理学、智育心理学等有关理论,以化学、生物教学为载体,设计对照实验,通过分析学生初中知识水平、现有的认知结构等影响学生数理基础的因素,提出针对性策略:任务分析策略、现代学徒制“做中学”策略、陈述性知识策略、程序性知识策略,帮助中职教育工作者完善教学体系,提高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职教育 初中基础 教学策略 教学效果
当下,职业教育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已经成为我国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是职业教育的核心。笔者针对所在学校近几年相关基础课程的教学情况展开调查,通过对学生在学习基础课程时出现学习困难、考试成绩偏低,以至严重影响后续医护专业学习的原因进行分析,发现其中较为突出的一个原因是学生入校时原有数理基础较差,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又无法给予系统辅导补习,导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受到阻力,学习效果差。
针对上述矛盾,笔者以中等职业教育为背景,以化学、生物学科教学为载体,在现有教学体系下,研究便于教师在基础课程教学中灵活运用的有关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跨越学习障碍,取得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这也是从事中等职业基础课程教学工作者长期关注并致力于研究的课题。
一、教学策略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是认知结构。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及其组织结构。学生原有知识是指就学习新知识而言不可缺少的知识,它们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固定点。学生的学习,总是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尤其是有意义的学习(即通过理解而进行的学习),总是通过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知识建立起联系而进行的。
二是任务分析策略。任务分析策略也称作业分析,指在开始教学活动之前,为了使教学目标取得期望的结果,需要对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详加分析,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
三是现代学徒制“做中学”策略。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都寓教学于工作之中,通过工作的完成获得经验技能。程序性知识重在模仿与操作,掌握结果自动化。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解示例法、讨论教学法、演示教学法、练习教学法等都不失为有效的认知学徒指导方法。
四是知识类别。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一类是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即“知什么”,范围包括词语、名称、术语或标记,单一的命题或事实、事件,作为有联系的论述而组织起来的命题或事实的集合等;程序性知识即“知如何”,主要包括智慧技能、动作技能中的认知成分、认知策略三类。认知策略是能够学会的,而且能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去。
二、实验研究框架
针对近几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学生的中考数理化成绩进行综合分析,发现影响学生数理基础的因素主要有三项:
一是学生初中水平的认知结构,即初中知识点掌握的程度。显然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他们开始中职教育学习所具备的知识及其组织结构。
二是原有知识与现在所学知识之间的空缺。学生在初中学过的知识与现在基础课程教材学习的内容之间有一部分空缺,这个空缺是现在增加专业实训课时删减了基础课程部分知识所致。
三是学生具有的认知策略。无论是在初中还是在中职学校,认知策略是制约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通过自己学,才能有效掌握教学内容。很多学生就是缺乏这方面的能力,导致自身学习效果差。
针对上述原因,选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构建如下研究框架:
三、相关教学策略研究及实例分析
(一)任务分析策略
任务分析策略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有:帮助教师明确学生的知识背景,能够判断出学生学习新知识时是否具有了相关的知识准备,帮助学生找到学习受阻的障碍点,主要操作程序有:
1.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起点能力是指学生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之前原有的知识准备。
2.分析中介目标。即在起点与终点目标之间,有一些知识技能学生尚未掌握,而这些知识和技能是达到终点目标的前提条件。
3.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有效的学习除了必要条件之外,还要有支持性的条件。
例如,化学课程中有机化合物的基础知识,碳原子在有机化合物中的价态。
终点目标:碳原子在有机化合物分子中与其他原子结合形成四个共价键。
学生的起点:①碳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是6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②通常把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8个电子的结构称为稳定结构。
中介目标:化学键、共用电子对、共价键的概念及形成。
支持性条件:将知识点“共用电子对”与“碳原子最外层的4个电子”联系转换过来。
上述中介目标的化学键、共价键等知识,学生在初中没有学习过;在中职化学的教学中,由于课时数的削减,课时计划中也删去了这部分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如果缺少中介目标的过渡,直接讲到终点目标,学生就会对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产生混乱,进而影响到整个有机化学的学习效果。通过分析,对这一终点目标授课的顺序安排为:先复习碳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随后教师简明扼要地讲解共价键的形成(电子式表示),然后再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碳原子形成化合物时的价态及有机化合物结构式。
(二)学徒制“做中学”策略
在了解学生数理基础较弱的情况后,教师应该如何弥补加强呢?全面系统地给学生补习初中知识是不现实的,但学习新知识时又的确要以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成功解决这一矛盾是提高学习效果的关键所在,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1.缺什么,补什么;学到哪,补到哪。学新知识时,如果要用到以前的基础,教师随堂补习,要求学生学得明白、花费课时少。
2.依据教学情境,运用“做中学”策略,教师边示范边讲,让学生跟着做。学生掌握知识以“能运用、会操作”为首要目的。
例如,在学习摩尔质量的计算时,有的学生对于相对原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这是初中化学知识)的意义辨别不清,计算不太熟练。教师要先复习相对原子量和相对分子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再讲述摩尔质量的定义。以演示计算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为例,让学生跟着计算H2O的相对分子质量和摩尔质量。这样学生既复习了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以前不会计算的现在一并学会,又掌握了摩尔质量的计算,将新的知识纳入旧的知识体系中,使新旧知识结合。
(三)陈述性知识学习策略
1.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为了在记忆中保持信息而采取的学习策略。例如,在做溶液实验时,要求负责操作的学生向同组的同学叙述操作步骤,边说边做,同伴则在一侧观察,适时纠正,这样比只做不说留下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2.精制加工策略。指对要记忆的材料补充细节,举出例子,作出推论;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达到长期保持记忆的目的。主要的方式有:比较——在溶液的浓度教学中,将质量浓度ρn与初中物理学的密度ρ进行差异比较(都是质量除以体积,但物理意义不同,表达方式也有不同);记笔记——训练学生学会记笔记;抓关键词,如气体摩尔体积的定义中的标准状况、气体、22.4L/moL;类比——把握问题的实质且形象化,例如在生物课上描述蛋白质的组成和分子的复杂结构时,将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类比为几串珍珠项链,氨基酸和肽键比作项链上的珠子和线绳,这样的比喻形象具体,学生容易接受。
3.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指发现信息间的层次或其他关系后进行整理归类,使其带上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的目的。例如,在生物遗传的学习中,要求学生掌握基因表达过程,倘若完全用语言文字表达该内容,有较长一段话,学生难记,也抓不住重点,教师不妨训练学生用如下图式表示:
(四)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包括两步:一是选择条件认知学习策略,也叫模式辨别,即学习解决程序中“如果……”的问题;二是选择有效操作步骤学习策略,在条件认知后,寻求解决问题的步骤。
1.目标—手段
根据学习目标及分解的子目标,寻求相应的步骤并形成序列。例如,学习溶液的渗透压时,求溶液的渗透浓度。针对是电解质溶液还是非电解质溶液,应分别采用A、B两种不同的定义公式计算。操作步骤为:
(1)模式辨别。面对给出的溶液,分清哪些是电解质溶液,哪些是非电解质溶液。
(2)分类解决。对于电解质溶液用A方法求其渗透浓度,对于非电解质溶液则用B方法求其渗透浓度。
2.归因策略
在选择操作步骤时,分析各阶段成败的原因,确定每一步骤对完成学习课题的适用性,较多地应用于实验操作中。具体操作训练时,每步都要说明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使学生注意每一步操作的条件。
例如,在“溶液的配制与稀释”的实验操作中,训练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
将溶质在烧杯中溶解后,转移至容量瓶时,为什么要用玻璃棒,不用行吗?烧杯内的溶液转移至容量瓶后,为什么还要洗涤烧杯2~3次,洗涤液也要一并转移至容量瓶,不洗或不转移会有什么后果?
综上所述,在影响学生数理基础的因素和与之相对应的教学策略的关系中,任务分析策略和学徒制“做中学”的策略是针对学生初中基础知识较弱、初中知识与现在所学知识之间有空缺而研究并实施的,用于克服由于这些因素造成的学习障碍,为学生开始新的学习做好铺垫和准备,使新旧知识转换结合自然、顺畅;而陈述性知识学习策略和程序性知识学习策略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的训练,让学生逐步学会或提高认知策略,进行自我调控,增强对课程知识的掌握以及后续学习的能力。
四、实验设计与效果分析
(一)实验类型和设计
本实验采用对照组实验设计,以南昌市卫生学校2013年秋季入学的两个护理班为平行研究组,以2012年和2013年各一个口腔工艺技术班为纵向研究参考组。每组甲班为实验班,乙班为对照班。
1.统计学生中考的数理化分数(满分320分),将其分为四档,计算各班每档的人数及占班级人数的百分比;
2.实验班用相关教学策略教学,对照班按常态方式教学;
3.统计将学生考试成绩(期中期末各占40%和60%),分为四级(优、良、及格、不及格),计算各班级四个级别的人数及各占班级人数的百分数。
(二)实验数据处理
1.实验数据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包计算,率的比较2×n格表X2检验。
2.实验数据项目:中考数理成绩档次比例、学期化学成绩级别统计、学期生物遗传成绩级别统计(数据表格限于篇幅略去)。
(三)实验效果分析
1.由学生中考成绩统计可知:学生入学时中考数理化普遍处于较低层次,约60%以上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在对照的两组班级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中考成绩基本一致,故实验时处于同一起点。
2.通过一学期实验教学,学期期中、期末考试成绩整理对比:
平行组中,化学实验班合格人数百分比为90.63%,对照班为70.62%;遗传课程实验班合格人数百分比为84.81%,对照班为59.38%。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纵向组中,口腔专业未开设生物遗传课程,故只统计化学成绩,实验班级合格人数百分比为84%,对照班级为67.7%,同样有明显差异。
不仅可以通过数据说明实验班的学习有较大提高,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精神面貌看出改变。在教师的引导和训练下,不少学生逐步学会了一些简单学习策略,如复述策略、记笔记、归纳概念结构图等。他们期中考试时进步还不太明显,到了期末考试时成绩就有了很大提高。2013级口腔技术班的两位男生,刚开学时知识基础非常薄弱,自控能力也比较差,经过教师的帮助和训练,期末考试时他们的化学分别获得了87分和73分的可喜成绩。
五、研究的初步结论
由上述实验数据以及教学实验开展后学生学习状况的改变情况,可以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针对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给学习带来障碍的现状,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智育心理学等有关理论,研究相关的教学策略,分析其在教学中的靶向性和规律性,将这些教学策略运用于教学中,对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益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在中职教育中,学生的数理基础与中职教育的相关基础课程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因此教师需要实施相对应的教学策略。另一方面,实验也说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有意识地训练,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学会运用认知策略进行自我调控,从而使教学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六、研究存在的缺陷
一是不同教师的差异。在实验中,实验班和对照班由不同的教师任教,教师教学风格和习惯的不同不可避免地产生实验误差。
二是学生学习的主观性。学生的思想活动和主观能动性对学习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本研究没有直接考虑这方面的因素。
参考文献:
[1]皮连生.智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崔允.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张大均.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芮小兰.现代学徒制和传统学徒制[J].消费导刊,2008,(2):216.
[5]黄 梅.基于三维目标的化学教学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0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