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健美操队形变化训练的策略与思考

2015-05-25 03:17刘沁珂
体育教学 2015年5期

刘沁珂

摘 要:小学生对健美操运动中的队形变化比较陌生,学习难度较大。要从根本上先“认识队形变化中的‘美”,否则他们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些什么。建立初步的队形变化概念后,才能有效地引导他们“找到队形变化中的‘我”,否则就不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这两点体现了“自我”的重要性,但这并不能使队形变化达到要求,还需要关注“队形变化中的‘你”、配合“队形变化中的‘他(她)”。通过“伙伴”意识,激发“互补”意识,从而让学生知道“伙伴”之间合作与互补是需要具体行动来实现的。

关键词:队形变化;相对静止队形;流动队形;固定小团体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5)05-0038-03

目前,有一小部分学校的体育课开展了健美操教学,健美操比赛也慢慢成为学校体育常规工作之一,就使得健美操这一内容逐渐成为日常体育教学内容了。健美操这一内容即将纳入教材,但已有的小学健美操教学方法缺乏系统性。从展示性的健美操课来看,教学重点都在技术,而队形变化仅是作为健美操教学中的拓展练习,实则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在教授技术动作和队形变化时,会觉得队形变化比技术动作的教学难度更大。如何高效地完成队形变化的教学任务,让学生迅速地掌握队形变化的方法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研究与探索的。这一研究内容也会促使健美操教学在小学阶段的实施更加系统化。

一、小学健美操队形变化训练的有效策略

(一)认识队形变化中的“美”

从美学角度来看,体育中的美主要是指协调舒展的身体,健美的体形,熟练、敏捷、优美的动作。在健美操队形变化中除了队形的多样化之外,也体现了这些美。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美学家、体育家也竭力主张体育与美育相结合。所以,引导学生认识队形变化中的“美”,也体现了健美操教学中美学教育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发现了队形变化的美,才能使其明确队形变化的重要性,知道这套操的队形变化是“要我合作”完成的。

1.采用录像分析法

录像分析法就是用录像机将运动员的成套动作拍摄下来,然后组织运动员观看,让运动员直观了解自己完成动作的情况、自己与他人的动作差别,以加强训练的针对性[1]。借用录像分析法,找一些高水平健美操比赛视频,或请一些同学一起进行队形变化,再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师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队形变化进行分析,让学生认识到花样百出的队形变化给健美操运动增添了美感与观赏性。同时,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从而端正练习态度。

2.激发丰富想象力

人们在认识健美操和参与健美操运动的过程中,不仅能感知到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动作、音乐和指导员给予的肌肉、神经等因素的刺激,而且在思维和指导员指导动作的共同参与下,还能在头脑中创造出某些没有经历过的动作形象,激发他们在健美操练习中的积极性[2]。教师将自己编排的队形变化,以图片形式逐一展示,对每个队形进行分析,让学生展开想象,甚至能想象出教师编排以外的队形,从而对队形变化产生兴趣,激发他们在队形变化练习中的积极性,消除畏难情绪,使学生对整套操的队形变化具有初步的概念。

(二)认识队形变化中的“我”

健美操队形变化的基本形式有相对静止的队形和流动的队形两种。相对静止的队形是队员固定在场地某一位置上形成的各种队形;流动的队形是队员在保持一定队形的基础上,采用不同的运动路线、方向形成的在空间上瞬息即变的各种图形[3]。健美操的队形变化是“静止”与“流动”相结合,对小学生来说十分复杂,不能很快地给自己定位。

1.游戏定位法

让学生在游戏中给自己定位,以化解烦躁情绪。

【案例背景】

某校园健身操大赛要求36人参加,男、女生各18人,成套动作至少要有4次以上的队形变化。学生没有什么健美操的基础,也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还不知道这个比赛到底需要他(她)们做些什么。当学生把动作都学完后,开始了队形变化的学习。当学生把所有的队形变化学习完,学生出现了彻底烦躁的状态,每一次的练习看上去都有混乱感,我决定立即停止后面的反复练习。

【案例描述】:抢位置

生:今天又要练习队形变化吗?

师:不!今天我们休息。给你们放松放松,今天的练习内容是游戏。

生:(一阵欢呼。)

师:今天我们玩个“抢位置”的游戏,老师出示一些队形图片,看谁能最快、最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

生:那哪知道位置啊!

师:放心!是大家熟悉的队形(这时学生们都安静下来了。)

师:睁大眼睛,仔细看啊!(出示图片。)

图1

(这时学生看得很仔细,而且开始小声地讨论起来了。)

师:这是两个队形,五角星是老师的站位,红色代表男生,黑色代表女生。

有一个学生很快在这两个队形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随后,学生都陆陆续续地上来“抢位置”了,而且找到位置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

【案例反思】

(1)学生的游戏兴趣很大,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赢的兴奋,输的开心,再也没有那种烦躁和混乱感了。从这个游戏看,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还是挺强的,都能够根据老师的分析找到自己的位置,化解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使得下面的练习顺利地进行下去。

(2)图片中的“×”可以用数字“1、2、3…”代替,而且数字可以让学生记得更清晰、更直观,代表自己的数字是“活动”的,每个队形的每个部分都是由几个数字组成的,使游戏更加有趣。

这个教学环节将动态训练转变为静态训练,以游戏的形式明确定位,印象深刻。这实际上是一个“脑体同练”的过程,静态训练难度较大,它直接影响动态训练的效果,“让学生知道‘我在这里”才是关键所在。

2.相对静止法

一轮“抢位置”的游戏结束,立即采用相对静止的队形方法来巩固,直接到训练场地上找自己的位置,因为是小学生,需要更细化的学习步骤,暂时不需要健美操的参与。在这种静止的队形练习中学生开始主动寻找变化的“标志点”进行队形变化记忆,进一步明确了“我”的位置。相当于整套队形变化在“静止”中又练习了一遍,而且学生的遗忘情况大大减少,只有极个别学生还需要强化。

这两种方法都实施过后,可进行流动队形变化的练习,采用分段练习的方法,配合健美操动作,这样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掌握队形变化,大大提高了练习的质量与效率。通俗地说,就是让学生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么做。

(三)关注队形变化中的“你”

学生知道自己的准确跑位才能完成队形变化,才会具有“我要合作”的意识,但仍处于个人能力表现为主导的阶段,认为自己的定位就是最正确的,要求别人以自己为标准。再加上队形变化由单一到多样化,学生对身边同伴的变化不了解,甚至忽略同伴的存在,结果整体的队形显得更加参差不齐。那么,如何使学生关注身边同伴就显得尤其重要了。

1.数字记忆法

就是把需要记忆的数字以两位数为单位转化为词语,然后前后串联成故事进行记忆。如3592,可以转化为“珊瑚”和“揪耳朵”,故事情节是“发怒的珊瑚揪着自己的耳朵”[4]。这是([日]七田真著)《超右脑快速记忆法》中的训练方法之一。将这个方法加以改进,用来帮助学生记忆复杂队形中的“你”,将队形图当中的“×”换成数字“1、2、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号码,而且更容易引起学生关注旁边的数字,关注旁边的“你”(图2:红色代表的是男生)。

图2

这个队形的难度在于“前后左右对齐”。明确了自己的号码,同时也发现自己原来和其他号码是一个小组的,如1、2、5、6是一组。学生很快就能记住,这个队形变化时,是和哪几个号在一组,应该和哪些号对齐组成一个小正方形。如3号既要与4号对齐,也要与前面的1号对齐。至少整体队形中的“小队形”越来越整齐,有的学生甚至能意识到“位置的一致性”,这个方法增强了趣味性,同伴的名字由数字代替,队形变化由数字的变化来完成。数字,使学生开始关注同伴的变化了。

2.固定小团队

所谓“固定小团队”是指在教学班中组织各支健美操队。简单地说,就是相对固定的伙伴组织成一个练习小组[5]。

学生已经能掌握“小队形”变化后,关键是集体项目中的位置一致性的训练。位置一致性指的是成套动作训练时运动员之间身体距离的一致性。先做一些简单的步法移动,规定运动员之间的间隔距离,要求运动员始终保持这一距离。比如,在做运动前确定运动员之间的相对位置,规定运动员之间间隔一臂距离,在运动员做完步法组合动作后再测量运动员之间的相对位置,看是否仍保持着一臂距离。反复进行练习,直到运动员能有效控制相对位置,然后再进行复杂的步法移动训练,最后完成集体项目的动作组合[6]。这种训练方法对小学生来说,过于单调、枯燥,所以要结合“固定小团队”学习法,重点在“相对固定的伙伴组织成的一个练习小组”(图3:红色代表的是男生)。

从图3中可以看出,根据队形的变化可以组成若干个相对固定的小团队,比如“1、2、5、6、13、14、9、10”为一个小团队进行位置一致性的练习,然后可以重新组合成另一个小团队,比如“5、6、7、8、13、14、15、16”。不断地重新组合小团队练习单一的位置一致性,让“枯燥”变得“新奇”,学生在练习中积极交流,主动与同伴有目的地进行练习,虽然有时会产生小矛盾,但“小矛盾”强化了他们的“伙伴”意识,认识到“我要合作”实际上也是“我们要一致”,相互间配合才能完成“一致性”。“关注队形变化中的‘你”就是“与队形变化中的‘你一致”。

(四)配合队形变化中的“他(她)”

紧接着进行小团体之间的整合,小团体内部的成员已经很有默契了,关键是整体队形变化的统一。由小团体变成整体练习,人数大大增加了,难度增加了,也离不开重复单一的反复练习。

经过前面的磨合练习,大家已经掌握了队形变化的方法了。既有相同的方法,也有自己的独特方法,整体的磨合就是要让各自的独特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小学生的能力是有限的,但可塑性极大,既要完成动作,又要迅速地完成队形变化等所有的一切,对他们来说是非常有挑战的,必须知道与“队形变化中的‘他(她)”怎么配合,其实就是“小团体”之间的“我要合作”式的交流与磨合,既有个人之间的,也有团体之间的,慢慢地开始学会根据身边同伴进行自我调整。彼此之间有了“互补”的意识,能有意识的兼顾到他(她)人的变化,以此使自己的动作更加精准。

二、小学健美操队形变化训练的理性思考

1.明确“个人表演”与“整体展示”的合作关系

这实际上是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正确的”价值取向。“个人表演”与“整体展示”也是相辅相承的。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如“小团体”学习法、“互交式”学习法等,其目的是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提高,增加其协作精神。此时,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表演”应配合于“整体展示”,这是不容置疑的。可是在反复强调“整体展示”的同时,也会造成阻碍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问题。因此,我们在健美操教学中,也应该高度重视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在团体训练中,完善个人的技术,在团体训练中磨炼个人能力,使个人的个性与特长的展示成为团队个性与特长的活力展现。

2.密切“以身体之”与“以心验之”的辩证关系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多尔教授把教师角色界定为“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他指出:在教师与学生的反思性关系中,教师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相反,教师要求延缓对权威的信任,与教师共同参与探究,探究那些学生正在体验的一切。教师同意帮助学生理解所给建议的意义,乐于面对学生提出的质疑,并与学生一起共同反思每个人所获得的心照不宣的理解[7]。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要求相互理解,进行平等对话与共同的探究,师生共同学习,在探究的过程中共同构建知识,完善自我,教师既是一个“领导者”,又作为学习者团体中的一个平等成员。师生共同研究学习方法,共同实践技术动作,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激发了老师的教学激情,师生共同“以身体之”。“以身体之”的过程也伴随着“以心验之”,没有“以心验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下降,教师的教学激情也会冷却。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在长期的深刻体验中自我发现,真正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

3.彰显“队形变化”与“队列队形”的密切关系

“队形变化”与“队列队形”的练习密切相关。队列队形练习能培养节奏感、协调性和审美观,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等,这些都是“队形变化”所需要的。特别是“队列队形”中的“行进间的队列队形”,它对健美操教学中队形变化训练有着辅助性的作用。行进间保持队形方向的正确,保持队列的整齐,掌握调整队伍技能,对健美操“队形变化”的学习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日常体育课应强化行进间队列队形的练习。健美操“队形变化”与“队列队形”紧密结合,是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实践与总结的。只有在“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的过程中,才能更准确地找到两者之间的交集点。

总之,在小学健美操队形变化训练中,只有引导学生发现“美”,才能激发他们“以身体之”的欲望。师生在游戏中找到“我”,在练习中关注身边的“你”和“他(她)”,在“以身体之”的基础上“以身验之”,使原来单一的学习方式变得新奇、有趣,学生了解到合作的真正意义,在练习中,更加自信、从容,对健美操学习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2][6]肖光来,马鸿韬,张平.健美操.体育学院通用教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2):120,187-188.

[3]黄晓丽.形体训练与健美.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系列教材[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4][日]七田真.超右脑快速记忆法[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7):7.

[5]吴滨,孙小田.健美操教学中小团队互助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06(2):79-81.

[7]肖川.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