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若木
1910年,爱迪生拍摄了以吸血鬼为题材的12分钟短片,宣告恐怖片的诞生。20世纪20年代德国表现主义运动掀起恐怖片电影史上第一个创作高潮。美国电影巨头、环球电影公司总裁卡尔·勒姆尔无意间读到加斯通·勒鲁的小说《歌剧魅影》,将其改编成恐怖片。从鬼魅到人性,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在恐怖片初创期高潮和电影技术变革浪潮中,《歌剧魅影》在世界电影史中具有鲜明的独特性。
一、从鬼魅到人性:魔术师魅影
1925版《歌剧魅影》由鲁伯特·朱利安执导,郎·钱尼、玛丽·菲尔宾等人主演,讲述了被称为“魅影”的音乐奇才,他容貌丑陋,隐居在歌剧院的地下迷宫,有如鬼魅一般的神出鬼没,他爱上了女演员克里斯蒂娜,任何妨碍她成名的人都会被魅影杀死,可惜她仍不爱魅影,魅影也难逃民众制裁。
魅影向克里斯蒂娜倾述爱情同时,也自述了自己的身份,一个叫艾利克的人,因貌丑而不被世人所接受。影片中有对魅影身份的介绍:学习过作曲,精通妖术。妖术是对魅影诸多“特异功能”最好的解释了,比如魅影将拉乌尔和神秘警察困在释放高温的刑讯室,并让克里斯蒂娜做选择,扭动蝎子机关即释放拉乌尔,但要嫁给魅影,扭动蚱蜢机关则歌剧院化为灰烬。
影片中,魅影多次以剪影形式出现,并赋予魅影一个魔术师似的形象,权威且无所不能的形象放大到极限。影片意在宣扬平等、自由、博爱,魅影以“鬼”的形象来讲述他作为“人”的故事。
二、“千面人”郎·钱尼:神乎其技的化妆术
环球电影公司请来“千面人”郎·钱尼饰演魅影。郎·钱尼因主演《巴黎圣母院》(1923)而闻名,精湛的演技和令人称道的化妆术使其成为20世纪20-30年代好莱坞恐怖片明星之一。
好莱坞恐怖片初创期受到电影技术手段的约束,恐怖效果主要依赖于美术。形如枯槁的四肢、骷髅一般的面容,拉伸且扭曲的五官,郎·钱尼塑造的魅影吓坏了当时的观众,以至于20世纪20年代很多家长用郎·钱尼来恐吓不听话的小孩。他扮演魅影时用极细的金属丝将鼻孔用力地向后拉,因此常导致面庞流血不止。当克里斯蒂娜揭开魅影面具,那张扭曲的面孔呈现于镜头前,当时的评论界对此定义为“视觉强奸”,这一表现手法至今还应用于恐怖片中。
郎·钱尼的《巴黎圣母院》和《歌剧魅影》能在当时获得空前的成功是有社会原因的,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许多士兵回到故土,因战乱而毁容、伤残的士兵不计其数,郎·钱尼的这两部电影无疑迎合了战后心理。
三、从配乐到色彩:独特的探索
在电影技术上,1925版《歌剧魅影》是一部具有探索意义的影片。首先在声音方面,从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放映电影时配有钢琴音乐伴奏开始,声音与电影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1908年无声电影配乐登上历史舞台,延续到20世纪20年代,无声电影配乐的形式已经广泛地应用起来,1925年的《歌剧魅影》也不例外,最初,该片由古斯塔夫配乐。第一部有声电影《爵士歌王》诞生后,无声片受到巨大冲击,有声电影炙手可热,环球电影公司请来戴维·布鲁克曼、山姆·派瑞、威廉姆·席勒为《歌剧魅影》重新配乐。
其次,在色彩方面,作为一部黑白片,《歌剧魅影》也是极富探索性意义的。美国特艺色公司开发的“特艺色染印法彩色电影”尝试了加色法和减色法等电影技术,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1925年《歌剧魅影》正是“特艺色染印法彩色电影”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代表作品,在假面舞会的段落中出现了彩色画面,魅影一身红衣,骷髅头面具,惊悚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全片中,仅此一段彩色片段,将当时的“二色减色法”技术很好地展现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