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则怡
摘 要: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笔者认为其学习观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着有益的启示:学有兴趣才能提升学习效果;学思结合才能真正学有所获;通过学习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的要求。
关键词:孔子 学习观 启示
孔子是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在从事教育事业。他不仅是三千弟子的老师,也是历代中国人的精神之师。他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学习观对今天我们做好教师工作仍然有着有益的启示。
一、学有兴趣才能提升学习效果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认识到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二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相反,如果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被动地去学习,学习的效果必定事倍功半。钢琴家郎朗是大家熟知的名人,郎朗的成功固然和他的勤奋分不开,但练琴的人很多,为什么他最行呢?郎朗有音乐的天赋,更乐于从音乐中感受,对他来说,练琴的过程虽然有苦,但更多的是享受一种快乐的情感体验过程,所以他才能成功。每个人的天赋素质、兴趣爱好都不一样。因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在某一方面表现出的潜能,应加以鼓励和引导,努力为学生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发展提供必要的平台,不然的话就可能造成他们天赋的浪费,那是很可惜的。
同时,还应想方设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呢?以历史课为例,历史教学中教师过多的讲授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从而导致学习效果降低。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就是要把被动的学习过程变为积极主动的求知和探索过程。课堂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兴趣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探究。
如:学习《鸦片战争》一课时,教师可提出这样的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引起的。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在学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再由教师提供一些补充材料供学生分析讨论。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说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只是战争的导火线,即使没有禁烟,英国同样会找其他借口挑起战争,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通过讨论和探究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思考者和真理的探索者,去感受学习的快乐。这样才能有助于提升学习效果。
二、学思结合才能真正学有所获
孔子非常重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主张在学习过程中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就是说,只学习而不深入思考就会迷惑;但只是去空想而不去学习,那就很危险了。他深有体会地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去苦思冥想,结果没有什么益处,还不如去学习呢。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学习要与思考结合起来。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既要学习又要思考。死记硬背,人云亦云,不去思考,很难学到精髓,更难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现实中有些学生学习不可谓不刻苦,不踏实,但收效甚微,就是因为缺少思考。要想学有所获,必须善于思考。但是,一味思考,不去学习,没有一定量的知识储备,那也是徒劳无益的。学习与思考二者必须结合起来,只有学思结合才能真正学有所获。爱因斯坦曾说过:“空间、时间是什么,小学的课本就解释得很清楚了。把从书本里学到的,思考了近十年,才弄懂了空间与时间的关系。”正是在学习中善于思考问题,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成为世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三、通过学习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孔子十分强调通过学习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孔子认为,一个人美好品德的形成是需要文化和道德知识作基础的。他的名言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意思是,如果三个人在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选择他的优点长处,而跟从他学习;看到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就检查自己反省自己加以改正。他认为,唯有通过学习才能克服自身的品德缺陷。他提出“六言六蔽”说:“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论语·阳货八》)。今天,重金钱、轻事业,讲实惠、淡理想,求享受、畏艰苦等社会风气蔓延。这些不良现象的存在侵袭着校园,影响到教师的职业道德。一些教师缺乏敬业精神,仅仅把教师职业作为谋生的手段,既不研究教学方法,也不考虑教学效果,热衷于办补习班挣钱,把本该在学校学习的内容放在补习班里讲。
学生如果不上这样的班,学习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上这样的班既得多花钱,又要挤占课余时间,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利益。这种做法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不利于学生的成长,有损于教师的形象。还有一些教师,不想通过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修养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是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为了晋职称,或请人代写论文或抄袭他人论文,哪有师德可言?这样的教师怎么能为人师表、怎么去教书育人?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只有品德优良、作风正派才能言传身教,带动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加强学习,扩展自己的知识视野,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只有这样,才能承担起培养21世纪人才的重任。
四、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的要求
现在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也被称为学习经济。“终身学习”已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所谓“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其一生的学习过程。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他自己一生“学而不厌”(《论语·述而》)。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他还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这些都反映出了孔子终身学习的观念。当今社会,知识更新很快,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需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另外,教师对学生起着表率的作用。教师积极地进行学习,就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学而不厌”的教师,才会有“学而不厌”的学生。“一个优秀教师有着多个方面的特征,但有一个特征是必备的,那就是持续学习的能力,爱学习、善学习、会学习。人类的进步、知识的更新、职业的挑战、自身发展的需求、学生的深刻变化等,都需要教师终身学习,把学习当做一种生活方式、工作责任、精神需求。可见,今天人们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和孔子的学习观相似,两者都把学习看成是个人人生观的一个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杨春茂.提升教师素质的又一重大举措——解读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J].人民教育,2013(2).
[2]郑金洲.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挑战、新特征、新角色[J].人民教育,2014(7).
(作者单位:泌阳县教师进修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