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现状研究

2015-05-23 00:45张忠朝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100872
中国医疗保险 2015年1期
关键词:流动人口救助困难

张忠朝(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北京 100872)

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现状研究

张忠朝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北京 100872)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我国城乡困难家庭慢性病和大病患病率高,医疗救助需求大,救助比例比低,额度小;医疗支出高,医疗保险报销后负担仍然较重;距离医疗机构较远,到达时间较长;主要就医途径是去私人诊所或社区/村卫生服务站。需从疾病知识宣传、基础设施建设、私人诊所建设、医疗救助投入和医疗救助监管等方面进行完善。

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社会政策

医疗救助是城乡困难家庭生命健康的安全网,也是确保人人享有医疗服务的兜底制度。目前我国医疗救助体制还存在大量问题:一是职责分工不明确,管理体制不顺畅,人们往往把医疗救助混同于医疗保险,把互助性救助混同于医疗救助,医疗救助的职能主体本应是民政部门,现实中却存在多头管理或无人管理的状况。二是医疗救助基金供需矛盾突出,主要原因是贫困或特殊患者数量增多、医疗费用价格上涨和医疗救助经费不能及时到位。三是政策法规滞后和多样,使得医疗救助承担了很多本不应该承担的责任。

我国城乡困难家庭主要面临家庭主要劳动力没有工作、家庭主要成员没有劳动能力、子女教育负担难以承受、家庭成员需要长期照料、家庭成员疾病负担重、被长期拖欠工资、家庭成员发生意外事故、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困难。林闽钢等研究认为,95.78%的农村困难家庭面临上述八大困难,城市为92.34%。总体来看,城乡困难家庭中分别约有四成和五成家庭成员健康状况欠佳;家庭中有1位和2位慢性病患者的比例,农村困难家庭为28.1%和3.9%,城市困难家庭为29.3%和4.5%。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病更贫在城乡困难家庭中较为常见。

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国家重大课题“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2013年的调查,该项目从2008年始,每年展开一次全国性的综合调查。该调查以家庭为单位,以城乡困难家庭人员为对象,按照“省—市—区(县)—乡镇(街道)—户”的顺序,综合运用立意抽样、分层抽样以及简单随机抽样等多种方式最终确定调查样本。调查地区为辽宁省、山东省、山西省、湖南省、甘肃省、重庆市(以上为首批试点省份)和安徽省、贵州省、陕西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上为增加省份),共10省市。本次调查收回农村有效问卷为6166份、城市有效问卷6062份、流动人口有效问卷3162份。

表 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支出带来的经济负担

2 结果分析

2.1医疗救助需求量大

在最需要哪些救助中(限选三项),农村困难家庭的医疗救助比例最高,为49.9%;城市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困难家庭医疗救助比例分别为39.1%和 17.2%。医疗救助作为医疗保障的安全网,是城乡困难家庭获得生命健康保障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困难需求量最大的救助项目之一,需要政府和社会加大供给力度,更好地尊重和保障公民健康权和生命权。

2.2医疗费用高、医疗负担较重

2012年,农村困难家庭治疗慢性病平均花费为5968.09元,城市困难家庭平均为8550.19元,城市流动人口困难家庭平均为9613.07元,其中医疗保险报销均值分别为2468.89元、2834.08元、2509.95元。上述家庭治疗大病花费均值分别为20936.28元、25276.08元、26302.55元;其中医疗保险报销均值分别为9662.41元、10516.38元、6126.86元。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支出带来的经济负担较重(见表),严重制约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改善,极易导致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发生。

2.3医疗救助比例低、额度小

城乡困难家庭医疗救助的直接救助水平过低,病种限制过严。2012年,农村困难家庭只有29.6%享受到医疗救助,其救助额度均值为544.57元;城市困难家庭比例为23.5%,救助额度均值为640.71元;流动人口困难家庭比例为7.4%。从城市困难家庭来看,51.0%的人认为费用救助比例和封顶线过低,11.7%的人认为救助起付线过高,13.3%的人认为救助病种限制过严。医疗救助的比例过低,享受的额度较小,加上病种限制、药品限制等,城乡困难家庭享受医疗救助的权利无法充分实现,医疗救助的兜底功能无法发挥。

2.4就医距离较远,花费时间较长

城乡困难家庭离最近的医疗机构(包括社区/村诊所)相对较远,农村较为突出。农村困难家庭均值为2.07公里,城市困难家庭均值为1.18公里,流动人口困难家庭均值为1.33公里。一般到达最近的医疗机构所需时间(以通常采用的交通方式为准,包括步行)相对较长,农村困难家庭远远多于城市困难家庭和流动人口困难家庭,前者均值为22.28分钟,后者为前者的一半。可以看出,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城乡困难家庭很难实现,特别是在中西部农村地区,因医疗条件、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等因素限制,就医距离和时间会更远、更长。

2.5就医渠道主要为私人诊所或社区/乡村卫生服务站

城乡困难家庭成员患病时主要去私人诊所或社区/乡村卫生服务站就医,其中,农村、城市、流动人口分别占比为40.4%、26.7%、23.4%,自己到药店买药辅之。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基础在基层,这是建立分级诊疗体系的重要保障,是解决“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的关键,亟需加强私人诊所或社区/乡村卫生服务站的建设。

2.6最大的困难是看病贵、费用高

城乡困难家庭看病最大的困难是看病贵、费用高,农村困难家庭比例为79.6%、城市困难家庭比例为86.9%、流动人口困难家庭比例为80.9%。看病手续繁琐和排队难也占一定比例。看病贵、费用高已成为城乡困难家庭就医的主要壁垒,加上排队难、手续繁琐和交通不便等,严重阻碍了其就医,生命健康无法得到保障。

2.7医疗费用减免能防止因病致贫

在最希望政府采取的脱贫方式中,农村困难家庭希望减免医疗费用的比例为15.9%;城市困难家庭比例为16.2%;流动人口困难家庭比例为7.0%。减免医疗费用成为城乡困难家庭脱离贫困的主要方式之一,也是该群体亟需政府提供的减贫脱贫措施之一,政府应重视医疗救助工作,适时减免医疗费用,积极帮助人民群众脱贫减贫,防止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的现象发生。

3 结论与建议

3.1加强疾病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帮助城乡困难家庭改善身体素质

城乡困难家庭由于经济条件、居住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接触疾病知识、卫生信息的机会相对较少。建议通过街道和居/村委会工作人员、专业社工组织以及新闻媒体、广播电视、新媒体、网络等力量等对城乡困难家庭定期进行卫生和疾病知识宣传及普及,尤其是慢病管理,帮助他们掌握更多预防疾病的知识,提升其健康质量和生活质量,防止因病更贫。

3.2加强社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基层医生的诊疗和服务水平

数据显示,当城乡困难家庭就医时,大部分都会选择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这就要求社区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服务水平能够满足群众的需求。鉴于目前其人、财、物的匮乏,建议重点加强其医疗设施建设和医生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

3.3加强西部地区私人诊所建设,完善私人诊所的管理和规范标准

私人诊所的存在能够弥补公立医院资源稀缺的不足,但目前我国私人诊所的发展相对落后,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有限。在西部地区,私人诊所是人们极为依赖的就医场所。因此,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西部地区的私人诊所发展,如提供贷款购买医疗设备、进行医疗卫生技能培训、规范诊所就医环境、提供诊所行医优惠政策等,同时要加强私人诊所的监督管理,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标准对其进行监管。

3.4与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无缝衔接,发挥医疗救助托底功能

近年来,政府对医疗救助的投入很大,但与实际需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医疗救助基金的募集主要依靠政府,但也要充分发挥民间组织和民间资本的力量,从而建立方式多元、渠道稳定的筹资机制。目前的医疗救助主要方式为直接救助和资助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医疗救助与医疗保险不同,其对象不是所有人群,不需要保险责任,也不需要结合权利和义务,而是由政府负责将社会底层最困难、最需要救助的人群纳入制度内,来解决其最基本的生存和健康问题,而现实中,直接救助中的起付线和封顶线严重阻碍了城乡困难家庭获得医疗救助服务的机会,使其不敢看病、看不起病,因此应逐步取消。对于不同的大病救助需求,各地应因地制宜,拓宽病种范围,把对人体危害较大、费用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罕见病纳入到医疗救助目录。做好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之间的制度衔接,有效地发挥两个制度的协同作用,最大限度地缓解困难家庭的疾病风险及因疾病带来的经济风险,筑牢保障底线,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3.5健全监督与评估机制,促进医疗救助健康发展

对救助资金、对象、内容和形式、标准等方面进行详细评估,综合考量医疗救助制度实施以来的成效。首先要强化监督机制,特别是增强医疗救助直接受益者即城乡困难家庭的监督意识;其次要强化评估机制,可以由官员和学者共同组成专家组定期对医疗救助实施情况、救助者受益情况进行评估;最后要加强医疗救助服务问责管理,在“谁应负责、对谁负责和负责什么”三个维度上要有清晰的问责机制,进一步提升受助对象的满意度,更好地为城乡困难家庭服务。

[1]林闽钢,梁誉,刘璐婵.中国贫困家庭类型、需求和服务支持研究——基于“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项目的调查[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4,16(3):3-11.

[2]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蓝皮书(2012)[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

[3]民政部政策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城乡困难家庭社会政策支持系统建设”课题研究报告.2011年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3.

Research on the Status of Medical Assistance for the Families Facing Diffi culties in China

Zhang Zhongchao (School of Labor and Human Resources,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at the prevalence of chronic diseases and major illness are very high in the families facing diffi culties, consequently, their demands for medical assistance are very high. However, the rate of assistant is relatively low and the assistant amount is small; the medical expenses are high and the burden after insurance reimbursements is still heavy; the families are far from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and it needs long time to reach; the major medical institutes to seek service is private clinic or community / village health service stations. So it needs to be improved in the aspects of broadcasting knowledge of diseases, constructing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ng private clinics, investing in medical assistance, and supervising medical assistance and so on.

urban and rural families facing diffi culties, medical assistance, social policy

F840.684 C913.7

A

1674-3830(2015)1-20-3

10.369/j.issn.1674-3830.2015.1.6

2014-12-14

张忠朝,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医疗保障,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本文系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号:14XNH050)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流动人口救助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水下救助抢险
救助小猫
选择困难症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
给流动人口更多关注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