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迪 杨爽
【摘要】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价值,积累有益经验为消化内科临床教学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4年4月我院实习生18名作為本次试验对象;将18名实习生随机分为传统组(9名)和导图组(9名);传统组学生予以常规授课方法教学,导图组在传统授课基础上引入思维导图教学,比对两组学生实习前后消化内科临床知识考核的成绩。结果:(1)实习前,两组学生的消化内科知识考核成绩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习后,两组学生成绩皆有提升,导图组成绩为(85.5±7.5),优于传统组的(78.6±6.4),组间实习后成绩及实习前后比较差异明显,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思维导图教学法可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知识理解能力,是提高教学成果的有效手段,值得在今后临床教学中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消化内科 临床教学 思维导图
【基金项目】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编号:2014SJGLX048。
【中图分类号】R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246-02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图,最初由英国人Tony Buzan创立,是一种发射性思维的记忆、学习、思考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具有图文并茂、层次分明、关系清晰、记忆链接等众多特点,注重对规律、联系的把握,注重知识的联想和想象,可有效提高学习者的自学能力和自我探究能力。如今,思维导入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商业、制造业以及教育教学等领域,并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将8名消化内科实习生纳为研究对象,探讨思维导图在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及价值,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1)对象选取:选取2014年2月~2014年4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临床实习本科生18名作为本次研究对象。(2)分组情况:随机分为传统组(9名)和导图组(9名)。传统组中:男生5例,女生4例;平均年龄(24.8±1.2)岁。导图组中:男生5名,女生4名,平均(24.5±1.5)岁;两组实习生在实习前经统一闭卷考试,成绩无明显差异。(3)教学情况:两组实习生的实习指导教学相同,且日常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相同。(4)导图组与传统组实习生在性别、年龄、学习等一般资料方面分布比较均衡,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研究价值。
1.2教学方法
(1)本研究中,对传统组实习生:带教老师予以常规授课方法教学,教学内容为消化内科临床知识。(2)对导图组实习生,带教老师在消化内科临床知识传统授课基础上,引入思维导图教学,具体措施如下:首先,教学前讲解思维导图知识及创作原则;目的教学内容的主题词置于中央,通过知识联想向外扩张重要知识点,一般5~7点为宜,每个重要知识点分子用关键词描述,使用箭头等符号将各知识点的联系描述出来;拓展各知识点内要点,充分发挥想象力,用符号、文字、颜色、图形等生动易辨识符号创造记忆联想。其次,向学生展示教师自制的常见消化内科知识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消化知识,构建思维联系,加深知识点的理解,然后鼓励学生在课下自我创作相关教学内容的思维导图。
1.3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涉及数据用SPSS 17.0统计学数据包进行处理,学生实习前后的成绩用平均值±标准差(x±s)描述,组间考核成绩比较用t检验,以P<0.05差异为存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1)实习前:对两组学生进行消化内科知识测评,传统组成绩为(66.8±7.2)分,导图组成绩为(65.5±8.5)分,18名实习生消化内科知识掌握程度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习后:对两组实习生进行第二次消化内科相关知识考核,传统组成绩为(78.6±6.4)分,导图组成绩为(85.5±7.5)分,思维导图组学生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思维导图教学组实习前后消化内科成绩平均提高了20分左右,明显高于传统组的12分,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消化内科知识体系庞大、复杂,短时间理解记忆存在一定难度,学生压力较大。如何构建知识体系间的有机联系,提升学生积极性,将消化内科临床知识化繁为简是长期以来业内关注的一大课题。在本研究中,我院尝试性将思维导图教学法引入到消化内科临床知识教学中来,得到了带教老师和学生极大认可,有效提升了教学效率。研究结果表明:思维导图可见复杂的消化内科知识系统化、简洁化、清晰化关联起来,能够使学生更好的对教课书中知识进行融汇贯通和理解,更好的进行自我学习,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值得在今后临床教学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晓燕.思维导图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4,08:88
[2]沈建强;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教育技术;201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