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兴 阮晓静
【摘要】在高校学生自主择业的今天,学校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更要积极地进行职业生涯教育。面对当下信息化、价值观多元化等新的时代特点,本文在分析了高校学生的基本突出特征后,重点从品德教育、知识教育、兴趣教育、健康教育、交往教育这五个方面,提出了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新探索,以期望对当下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有所助益。
【关键词】高校学生 职业生涯 教育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233-01
一、新时期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特点
(一)新时期时代的主要特征
首先,社会信息的密集渗透,促使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敏锐分辨和适应能力。
信息化的今天,我们时时刻刻都被无孔不入的各类资讯包围着。《老子》讲:五色使人目盲,五味使人口爽,五音使人耳聋。青年人本就好奇,勇于追求。在面对铺天盖地的资讯时,仅仅是分辨,就已经费时、费力;而在众多资讯中选择有益借鉴更是不易。这就促使我们需要在职业生涯教育中,有所删减,引导学生获取对自己职业成长有益的知识,必须积极传播正能量。
其次,社会浮华气息的弥漫,促使我们必须培养学生掌握奋斗和结局的辩证法。
都说我们进入了“拼爹”的时代,“官二代”、“富二代”,使得社会对知识改变命运的探索产生质疑。这种浮华的气息特别影响青年一代。知识无用论滋生了,不劳而获的思想蔓延了,怪父母没本事的情绪增长了。须知,奋斗是成功的必要条件,绝非充要条件;生活本是踏踏实实的过程,唯有踏实精进,才是普通人进步的本真生活。
再次,社会成功价值观的扭曲,促使我们必须培养学生踏实生活、工作的信心。
什么是成功,我常常告诫同学:最妙的谋略是真诚,最佳的方式是勤快,最大的成功是爱惜。在今天视财富为唯一成功的社会价值观影响下,很多同学在这种扭曲的时代观念下深受其害,不得其解。为了财富可以投机取巧,为了成功可以不择手段。青年学生虽不至于如此,却也深受社会这个大染缸的污染而心浮气躁。职业生涯的道路何其漫长,平淡是福,如果只是挂在嘴边的作秀,终究会在头破血流中承认其是真理。
(二)新时期大学生的突出特点
他们渴望被关注和关怀,需要全社会提供人性的关怀和滋养。[1]
青年正是花儿与少年的多情季节,他们时时刻刻渴望得到爱的呵护。亲情、友情,特别是爱情,是滋养青年成长的必须营养。枯燥和繁重的学习任务更使得青年的情感需要强烈,他们渴望爱,渴望得到社会的关心,这对于职业生涯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心情”二字便成了学生的口头禅,没“心情”上课、没“心情”吃饭、没“心情”睡觉,多少学生由于强大情感的孤独和寂寞,心灵扭曲,甚至产生危险的行为。我们必须通过提供帮助和关心,让他们在人性的温暖中成长,这是当下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迫切要求。
他们不断尝试建立自我,需要老师的指引和带路。
台湾电影《艋舺》里有句台词:年轻的时候,我也曾经以为自己是风。可是最后遍体鳞伤,我才知道我们原来都只是草。风往哪个方向吹,草就要往哪个方向倒。青年大学生,他们走过天真的童年和懵懂少年,进入了大学,开始逐渐建立自我对这个社会的真实认知。不再傻傻地相信王子和公主一定会结合,也不再以肆无忌惮地叛逆作为青春的标志。他们在自我不断地尝试、不断地探索中,免不了怀疑,免不了愤世嫉俗。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自己的完整人格。对于将来的职业发展,这个时期我们悉心帮助其建立的完善人格,定将影响他一生。所以我们需时时观察和注意学生的探索过程,给予他们必要的指引。
二、新时期高校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出路探索
(一)品德教育——做人为先
品德教育,先做人再做事的教育提倡了几千年,看似是老生常谈,实则是历久弥新。当工业文明的进程,让社会的契约性理念不断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各个层面后,我们依然对人性的罪恶面没办法用最精密的典章制度加以很好的约束。反而投机取巧的人类智慧更加肆虐地钻营一切可能获利的孔洞、缝隙,使罪恶更加隐蔽,更加具有杀伤力。西方社会经济曾引以为豪的无形之手,事实证明,其美妙的调整力量是有限的。东方智慧所提倡的发自内心的自觉约束和自律的君子美德,是另一种强大的控制力。这就是道德之美,品德之力。
一个人的职业之路走得多宽、多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人的品格和德操。所以,新时期高校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仍然首先是指引学生在平实的生活、学习中建立基本的品德素养。这是做人的最基础要求,也是职业生涯最坚实的根本路基。
(二)知识教育——社会延伸
知识有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区别。新时代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我们通过书籍、报刊,特别是互联网,可以接触到各类有益的知识资源,进行各种方式的学习。这些都是显性知识,今天非常易得。正因为易得,所以很多学生就不珍惜。总认为今朝不学习,这节课不去听,以后资源依然存在,故而对知识的尊重和渴求就再也不是《送东阳马生序》里的艰难与不易了。但须知“经师易求,人师难遇”,支撑一个人走完人生之路的知识,更需要从人师那里学会对待生活的态度和处事的方法。
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必须积极大力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绝不仅仅是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学到如何获取这些知识的方法,以及将来如何在生活和工作中去实践和运用。高明的学习是改变人的行为的学习。学习是要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更具有生活的大智慧,而不只是为了名利而仅仅学到了如何钻营的技巧和手段。正所谓智慧,即日知而心惠。
(三)兴趣教育——充实生活
生活本是精彩充实的,可单调枯燥的学习压力使得很多学生郁郁寡欢。而象牙塔外的花花世界又充满着五光十色的诱惑。一方面是枯燥的课本,一方面是多彩的世界,如何平衡,如何找到学习效率的基点。有人迷失了,有人困惑了。于是,正如前文所说,“心情”成了许多大学生的口头禅。而对生活本身的意义理解,青年学生又很有限。如果我们只看到明星的“范儿”,只关注富人的“谱儿”,那样的生活观念其实是残疾的偏见,短视的愚蠢。
兴趣教育,本就是为了找到生活的更多乐趣。它本与名利无关,只与生活情趣相伴。知识具有迁移性,在某个领域的学习,往往会遇到瓶颈和阻力,广泛接触其他学科的知识,经常会有触类旁通的效果,多少行家里手的学习实践过程就证明了这一点。
(四)交往教育——与人为善
现代社会的最典型特点就是分工,西方发达国家的自豪也源自于他们发现并积极运用的分工。特别是新时代借助互联网等电子媒体,分工更是精细地向前迈进。当今社会,已经是典型的网状型社会,单个个体再也不是农耕时代的自给自足就可以得到很好的发展。这就使得合作成为一种必然和本能。所以,学生常常被要求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这正是时代的本质要求。特别是那些性格比较内向并且自我表达比较欠缺的同学,在这方面尤其要注意加强锻炼和积极实践。
(五)健康教育——生活规律
当年90多岁高龄的李谨伯先生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老年人是很痛苦的,趁年青好好保护好身体,别把养生做成老年人的专利。青年学生正处在生理的巅峰状态,旺盛的新陈代谢使得我们对身体的关注程度很低。
职业生涯教育是伴其终生的修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职业的技艺会增进,身体的机能却在不断地消退。对于青年学生,健康教育最基本的要求,莫过于规律的生活。生活规律了,健康就有保证,学习效率就高,有了这个基础,生活、工作就走向了良性循环的道路。这是长久之计,决不能儿戏。
参考文献:
[1]覃憲儒.关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理性思考,[J], 高教研究:西南科技大学,2013年(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