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秀兰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03-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从低年级进入中年级,很多学生会出现“不喜欢写作文”这样的一个难题,有些学生脑子空空,无话可说,也就是无话可写。有些学生套话虚话连篇,思路单一,千篇一律。怎样帮助三年级学生突破作文瓶颈,顺利起步呢?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探索:
一、大量阅读,让习作更自由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古人的这些总结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积累对写作的重要性。实践证明: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量的课外阅读,可以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积累大量的语言素材,我们知道三年级的小学生很多不会表达,出现句子不通顺、词语贫乏、语言干枯、言之无物等现象,归根结底是读书少的缘故。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很好的阅读能力,要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作用,就会对学生的习作起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外阅读,引领学生与书为友,带领孩子们走进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积累语言,提升写作素养。规定课前读书不少20于分钟,周末每天不少于一个小时,每周要写读书积累卡,每月读一整本书。可以推荐给学生的书籍有《列那狐的故事》《小学生拼音报》《十万个为什么》《童话故事》《爱的教育》等。学生们读的很感兴趣,收获也很多,阅读的过程就是感悟写作技巧、与作者进行思想碰撞的过程。书读的多了,语言表达就会流畅,写作技巧就会形成,情感经历也会丰富起来。通过阅读来提高作文水平,表面看来起效慢,但实际它是最有效、最省心,也最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作文能力。
二、培养观察兴趣,让习作更轻松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观察是人们认识生活事物的开始。对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会有话可说,有啥可写。因此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培养观察能力是写好作文的前提。
每次作文前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做到观察有一定的目的。交给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前到后等,还注意引导学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比如在学生写一种小动物前,我这样引导:“孩子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你最喜欢哪一种小动物?”让学生们互相说一说,然后布置学生课后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先从总体上观察,再从局部观察,先观察动物的外形特点,再观察小动物的活动特点和生活习性,学生观察的仔细,发现的东西自然就多,学生习作时也就变得会轻松有趣了。
三、亲身实践,让习作出真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让学生学会写作文,首先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叶圣陶先生曾说:写真经历,真体会,真感受,这是解决写什么的最好办法。可见作文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生活为本,强化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来感受世界,经历活动过程。这样学生才会“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表达出真实的情感。
如作文《记一次家务劳动》,为让学生对家务劳动的过程描述具体,感受更深刻,教师可以先布置让学生在家都做一件家务事,要求本次家务事是以前没有做过的,并且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的,比如第一次洗衣服,第一次做飯,第一次包饺子等等。课堂上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劳动的过程,劳动的感受,内心的想法,父母的评价等,由于学生们参加了劳动实践,有了真实的体验,发言积极,感受真挚。然后再进行作文写作,由此降低了作文的难度,学生愿写、乐写,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四、评价激励,让习作更快乐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批改不易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此意好。”根据叶老师的指点,在作文教学中必须坚持运用爱的效应,多鼓励,多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学生乐于表达。一味的批评和责备,只能让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特别是三年级的小学生,热情的鼓励,真诚的赞扬是最好的作文促进剂。因此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大胆想,放开写,尽管有的句子不通顺,有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甚至文不对题,要尽力从他们的作文中找出优点,进行放大,并且大张旗鼓的表扬,哪怕是一个好词、一个妙句,都要圈画出来,给予肯定。对于作文有进步的学生,及时提出表扬,对于写得精彩的文章或片段,让学生上台读自己的大作,给学生树立榜样,这样不断地激励,让学生体会到了作文的快乐,自信心也不断增强,习作的兴趣更浓了。
泰戈尔说过:“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但我知道鸟儿已经飞过。”只有学生喜欢作文,真正感受到写作的快乐,才会有更多的鸟儿在习作的天空里自由地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