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40例中的应用

2015-05-22 12:34黄利惠陈彬容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医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

黄利惠 陈彬容

【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模式在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何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模式,根据患者不同疾病证型,辨证施护,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总有效率分别为92.5%、6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7.5%,与对照组7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辨证护理对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具有明显的护理疗效,患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按摩

【中图分类号】R248.2【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08-0169-02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中医称之为“腰痛病”,多因患者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受到破坏,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1]。患者发病时腰部及以下一侧或者两侧均会感到剧烈的疼痛酸麻[2],从而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无论采取保守或手术治疗,在康复过程中应用有效的护理均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中医护理是近几年逐渐发展成熟的临床护理模式,在护理中可以提高患者对中医治疗的依从性。笔者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和西医常规护理,探讨中医护理模式在临床上的效果。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科室收治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3]和保守治疗的适应症[4]。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30~65岁,平均年龄(48.7±1.6)岁,经CT检查,一个椎间盘突出的患者28例,两个椎间盘突出的患者9例,三个椎间盘突出的患者3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29~66岁,平均年龄(48.5±1.5)岁,CT检查显示,一个椎间盘突出的患者27例,两个椎间盘突出的患者9例,三个椎间盘突出的患者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椎间盘突出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治疗患者入院后进行推拿按摩及腰椎牵引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推拿按摩时患者俯卧位,采用一指禅法,按照膀胱经、胆经循行,在患者腰部及下肢部位进行推拿按摩,时间持續5min。配合点位按摩,力度主要以局部酸胀为宜,接触患者痉挛的肌肉后采用旋转复位法,30min/次,2次/d;采用腰椎牵引方法时患者采用侧方型突出俯卧位进行牵引,中央型突出患者进行仰卧位牵引,牵引的重量起始主要为体重的25%左右,每次进行25min左右,1次/d。30d作为患者治疗的一个周期。

1.3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患者采取体位护理、疼痛护理、牵引护理等方式。根据患者腰痛的性质,给予不同缓解疼痛的护理模式,例如冷痛感的患者可以采用热敷以缓解患者疼痛程度,采用按摩、轻叩、口服止痛药物缓解疼痛;对患者采取牵引治疗时,应将牵引重量保持在患者体重的1/4,时间维持在30~60min,每天1次,餐后不可实施牵引术,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模式,以运用针灸、按摩、心理护理以及辨证施护等为主。①针灸护理:以肾俞穴、去室穴、委中穴、阳陵泉等为主穴,采用行泄法进行针灸,每次20~30min[5],对肾气亏损患者,加阿是穴、承山、殷门、悬钟等穴位,隔天一次,如若患者有严重的寒湿症,以艾条置于腰部疼痛部位进行湿经散热;②按摩护理:穴位按摩疗法可以使患者肌肉舒缓、精神放松,扩张局部毛细血管,增加血流动力,使循环加快,起到了舒筋活络、调理气血的功效。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环跳、委中、承山、秩边穴位采用中指进行点按手法,在患者腰椎以及下肢疼痛处进行按压揉搓,按压揉搓时间为20min,1次/d;③心理护理:患者因疾病的疼痛多具有焦虑的心情,患病后日常生活受到限制,加之患者对自身疾病认识的不足出现焦虑的情绪,从而产生恐慌及不安的心理。在护理中应及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应用科学的心理护理方法,使患者对自身疾病以及治疗方法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使患者多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给予患者最大程度的满足感,同时与家属进行沟通,使家属配合护理人员,经常对患者进行鼓励,从而建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④辨证施护:中医认为疾病的治疗主要是“三分治,七分养”[6],在中医护理中主要以饮食起居为首位,是中医护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对血瘀型患者选择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禁忌肥甘厚味,避免产生痰湿阻碍气血的运行;寒湿型患者的饮食应该以丰富营养为主,切忌冷黏腻的食物,避免对脾胃造成损伤,加重患者的病情,延误治疗时机;湿热型患者饮食主要以清淡爽口为主;肝肾亏虚患者在饮食护理中应注重营养丰富,选择用猪肉、贝类、蟹类等食物滋补肝肾;对于偏阴虚患者多以食用甲鱼、枸杞子、驴肉等食物为主;而对于偏阳虚型患者饮食中加用羊肉、狗肉、鱼、虾等;气滞血瘀型患者给予三七、红花泡水饮用;肾虚型患者可以食用黄芪炖鸡汤。

1.4疗效判定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7] 治愈:患者腰腿疼痛症状消失,体征恢复正常,腿抬高试验双腿抬高程度>80°,腰椎活动无疼痛感,患者生活及工作均恢复正常;好转:患者腰腿疼痛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恢复常态,抬高试验双腿抬高程度>70°,腰椎活动功能稍有改善,正常工作、生活基本恢复;有效:患者症状减轻,部分体征转阴,功能改善,可以从事轻体力劳动;未愈:患者症状、体征无改善,不能从事繁重的劳动。

1.5护理满意度评价采用我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定,包括患者对护理服务的礼仪、患者自身对护理的感受、心理护理以及医护人员护理技能方面进行评分,共计100分。分为四个等级:即非常满意、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其中90~100分为非常满意,80~90为满意,70~80为基本满意,≤70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数+满意数)/总例数×100%。

1.6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效果比较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65%护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护理满意度比较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率达到97.5%(39/40),对照组护理满意率为70%(28/40),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中“腰腿痛”、“痹症”范畴[8]。腰椎间盘突出病因复杂,多因外伤或者正气亏虚,寒湿邪造成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所致。临床上,多数患者经保守治疗后体征症状可以明显得到改善,但保守治疗后的有效护理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护理是中医综合治疗中的重要部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点,根据患者的疾病分型给予对症的护理是中医护理的精髓,具有比常规护理模式更加灵活多样的护理方法。本文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模式,根据患者体质的不同,给予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整体护理及针对性的饮食,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使患者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辨证施护中进行疾病知识的宣教、康复指导,具有较好的临床护理效果,与对照组患者的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中医护理具有更好地临床效果。

综合上述,中医护理以中医作为主要的护理手段,采用疾病穴位辨证实施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上值得深入开展实施的护理方式。

参考文獻

[1]赵继英,边小青.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中医护理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2):338-340.

[2]张晓红.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中医护理探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8):346-348.

[3]赵定鳞.现代骨科学[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2006:86.

[4]胡有谷.腰椎间盘突出症[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7-248.

[5]石艳.中医护理腰间盘突出症60例[J].中国中医药,2013,11(4):123-125.

[6]王佳琳.中医辩证施护在社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0):892-893.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6:201.

[8]杨文芳,杨敏,吕琼芳,等.中医护理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4,21(8):130-132.

(收稿日期:2015.01.21)

猜你喜欢
中医护理腰椎间盘突出症
尪痹的中医护理体会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