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以来东欧国家的政党与政治思潮研究成果展示

2015-05-22 00:32方雷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东欧民族主义自由主义

方雷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20世纪以来东欧国家由于缺乏西欧那种民族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整合,而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特殊的地理地形和地缘政治环境使得东欧在历史上一直是东西方控制和争夺的对象,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到哈布斯堡王朝,从奥匈帝国到沙皇俄国,从纳粹德国到苏联,东欧长期是欧洲历次战争的舞台和冷战的前沿。从国内政治看,考察东欧政党政治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在20世纪的一百年中,东欧国家三易政治制度:20世纪初东欧国家在封建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资本主义性质的民族国家,实行了资产阶级的多党制;二战后东欧接受了苏维埃模式,大多实行了斯大林模式下的一党制;冷战后东欧的共产党政权瓦解,实行了多党议会民主制。可见,伴随着发展道路的重新选择,东欧的政党政治发生了三次根本性的转变。我们还可以看到,在东欧国家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各种外来的和本土的政治思潮均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不同程度地推动着其政党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更替。自由主义、共产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等在东欧地区此起彼伏,盘根错节。表面看来,这一百年只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争斗,实际上,无论是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占优势的时期,都无法湮灭其他思潮的冲击和影响。因此,研究20世纪以来东欧政党政治和政治思潮的变迁以及关联问题,不仅在学术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我们考量20世纪百年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衰,总结经验教训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二、基本线索

20世纪以来东欧国家政党与政治思潮的变迁和关联基本沿循着三条基本线索:

一是20世纪东欧政党政治的发展脉络从历史纵向的角度化分为四个阶段,即分析一战之前的东欧政党;两次大战之间的政党格局;二战后社会民主党的共产党化;冷战后共产党的社会民主党化。

二是20世纪东欧政治思潮的历史流变从横向上可以区分为东欧地区自由主义的历史脉络;共产主义的外部移植;民主社会主义的前因后果;民族主义的正负效应;法西斯主义的兴亡根源;民粹主义的社会根基。

三是东欧政党与政治思潮的关联从国家制度变迁的角度看,20世纪一百年东欧国家在面临三次发展道路选择时,各种政治思潮影响下不同政党的政治选择。即20世纪初资产阶级政党在自由主义主导下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二战后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建立社会主义国家;冷战后左右翼政党在民主社会主义和自由主义的纷争中重构议会民主制。

三、主要内容

本课题除了前言和结语之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自己的主题:

第一部分东欧民族主义及其政党,集中分析东欧民族主义的多面性、民族主义政党在东欧国家构建中的作用、民族主义在共产党执政期间的表现、转型改制中的民族主义政党、超越民族主义的东欧政党政治等问题。

关于东欧民族主义的多面性从成因多样、属性多元、变化多端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从成因上看,东欧不同民族的融合一直受民族的差异性、宗教的复杂性、阶层的差异性和外力的阻碍,发展程度的差异造成了各国民族主义的诉求不同,利益不同,而且常被大国列强利用,挑起民族矛盾。从属性上看,第一,不同于西欧国家的民族主义,东欧的民族主义更多地表现出群族民族主义的特征;第二,从民族主义内容及利益取向的侧重点来看,东欧的民族主义隶属于文化民族主义的范畴;第三,跨界民族主义成为东欧民族主义的重要特征。从变化上看,第一,在早期民族解放运动的过程中,东欧民族主义常常演化出泛民族主义和大民族主义的倾向;第二,在二次大战前和二战期间,极端民族主义在东欧部分国家演化为法西斯主义;第三,共产党执政期间东欧民族主义突出表现为与苏联大国主义、大党主义抗争的国家民族主义;第四,冷战后东欧国家的民族主义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分离主义倾向。

关于转型改制中的民族主义政党,东欧民族主义政党的价值和政策取向具体表现为:第一,民族主义政党意识形态中的自由民主内涵不断得到强化;第二,有些东欧民族主义政党对“欧洲化”的态度由敌视转向逐步认可,开始把单一的民族认同模式转变为一种混合型认同或多元认同;第三,跨国政党联系的建立与发展,呈现出新的聚合性发展趋势;第四,民族主义政党的政策重心开始向政治经济发展方面的具体问题倾斜;第五,民族民粹主义成为东欧民族主义政党新的发展方向。

关于超越民族主义的东欧政党政治。冷战之后,随着欧盟因素的介入,东欧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许多深刻变化,出现了所谓的“欧洲化”现象,民族主义政党作为东欧国家重要的政治力量,也必然受到“欧洲化”的影响。尽管面临“欧洲化”的巨大压力,东欧民族主义政党在国家构成、公民身份和行政区划等核心问题上,仍然坚持其基本主张,捍卫其民族立场。东欧民族主义政党不仅把自身的价值理念与自由主义有效融合,强化了自由民主的内涵,而且转变了对于欧盟和“欧洲化”的态度,成为“欧洲化”进程的支持者和获益者。同样,在“欧洲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背景下,东欧民族主义政党也在经历相似的转型和变革。因此,东欧的民族主义传统和民族主义政党不会成为“欧洲化”进程无法绕行的障碍。

第二部分东欧自由主义及其政党,集中分析东欧自由主义的历史脉络、自由主义政党与东欧国家的构建、新自由主义对东欧政党政策的影响、左右翼政党格局中的自由主义政党等问题。

关于东欧自由主义的历史脉络可以分解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东欧自由主义的兴起伴随着民族民主解放运动;二是东欧自由主义的确立伴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三是东欧自由主义的发展伴随着与社会主义的斗争。

关于自由主义政党与东欧国家的构建,主要从四个不同历史时期探讨自由主义政党在东欧国家构建中的作用:一战结束前东欧自由主义政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专制主义和王权,争取个人的政治权利、民主权利和宪政政府。二次大战之间,东欧自由主义在政治思想领域受到来自左、右两个方面的沉重打击:一方面是迅速传播的科学社会主义,另一方面是横行欧洲的法西斯主义。二战后初期东欧自由主义政党虽然对国家权力觊觎,但或被共产党取缔或被排斥在政权之外。冷战后东欧自由主义政党在政治竞争中把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等其他思潮有效结合,成为具有地区特色的右翼政党。

关于冷战后左右翼政党格局中的自由主义政党。从转型初期的成功到90年代中期衰落的历程表明单纯依靠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经济模式无法引导东欧的政治经济转型走向成功。如何把自由主义与其他意识形态结合起来,形成符合东欧具体情况的发展模式,成为自由主义政党孜孜以求的政治主题。自由主义政党的社会民主主义化和保守化是东欧自由主义政党两条主流的改良路线。尽管在特定时期的某些具体问题上,这些改良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这两种发展模式能否真正实现自由主义在东欧的本土化并推动东欧国家政治经济转型,还有待于时间的验证。

关于新自由主义对东欧政党政策的影响。东欧转型20年,也是新自由主义迅速传播的20年,其范式和主张逐渐受到重视,成为政治经济体制转型的指导思想。为了应对新自由主义浪潮的冲击,东欧国家的政党必须在政党政策的诸多方面做出调整和改变:社会经济政策成为各国政党政策的重心;欧盟和“欧洲化”成为各国政党政策的新内容;在党内政策上,各政党也趋于民主化。尽管在经济领域,新自由主义放任自流、缺乏调控和管理的经济发展模式饱受争议,但在政治领域,新自由主义的价值理念的确影响了东欧国家的政党政策,并推动东欧国家的政党政治走向成熟。

第三部分东欧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集中分析马克思主义在东欧的传播和早期工人政党的建立、共产国际时期的东欧各国共产党、东欧各国共产党对人民民主道路的探索、执政时期东欧各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东欧剧变与各国共产党的社会民主党化、剧变后东欧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的现状等问题。

在东欧近现代政治发展史上,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影响,尤其是共产党在东欧各国40多年的执政实践,为东欧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打上了深刻的烙印。马克思主义及其政党在东欧的发展既有高歌猛进的辉煌时期,也有一落千丈的沉沦阶段,其成功与失误、经验与教训,非常值得人们认真反思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在东欧的传播和东欧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建立,主要是在第一国际后期至第二国际时期。由于在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或称科学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在概念上往往相互混用,基本上是同义语,所以当时建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多称为社会民主(工)党或社会党,它们领导下的工人运动也就通常被称为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在后来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东欧国家中,除了前民主德国外,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较为发达的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主要是捷克地区)和波兰,是马克思主义传播较早的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东欧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大都转向了社会改良主义,脱离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轨道,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只有极少数政党或派别。十月革命胜利后,尤其是共产国际建立后,在俄共和共产国际的指导帮助下,东欧各国相继建立了共产党。由于各国政治运动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各国革命形势、革命条件和革命要求各不相同,共产国际过于强调集中、统一、权威和纪律的组织形式显然是不适宜的。

二战后,东欧各国以不同方式获得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并建立起完全不同于战前的新政权。新政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共产党人或共产党领导的左翼阵线在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采取了一系列民主改革措施。这种政权就其实质来说还不是社会主义的,但它却为走向社会主义奠定了基础;同时,这种政权在本质上也区别于资产阶级政权,因为它排除了资产阶级一个阶级专政的可能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称之为新型的人民民主政权。在东欧人民民主国家中,除阿尔巴尼亚外,其他各国共产党都对人民民主道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其中,以哥穆尔卡为代表的波兰工人党提出的“通向社会主义的波兰道路”、以哥特瓦尔德为代表的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提出的“捷克斯洛伐克式的特殊道路”和以季米特洛夫为代表的保加利亚共产党提出的“人民民主道路”,不仅在理论上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实践上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东西方冷战爆发后,在斯大林和苏共的直接干预下,东欧各国共产党迅速终止了对人民民主道路的探索,开始全盘照搬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到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东欧各国无一例外地形成了共产党一党执政的政治制度。事实上,此后的东欧已经完全成为苏联的政治经济附庸,并且在很长一个时期里与苏联经历着几乎同样的发展和危机。不过,尽管东欧的社会主义在道路、模式和体制、制度上高度效仿苏联,但由于具体国情的不同,各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理论仍进行了某种探索,而且在实践上也有一定差异。

在东欧剧变的过程中,各国共产党毫无例外地完成了向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转变,即所谓的“社会民主党化”。不同政党的“社会民主党化”是以不同的方式发生的,但实质上已逐渐完成向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转变,到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所有执政的共产党都完成了其“社会民主党化”,并相继丢失了政权。

随着东欧剧变和各国共产党的“社会民主党化”,东欧的共产主义运动陷入了低谷,马克思主义及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面临着严重挑战和危机。冷战后,东欧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和左翼学者在深刻反思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弊端的基础上,重新回到马克思主义,提出了对社会主义的新见解,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进行了一些创新。同时,东欧的共产主义力量和组织,在经过了一个时期的消沉之后,也重新有了一定发展。

第四部分东欧民主社会主义及其政党,集中分析社会改良主义思潮在东欧的发展与影响、二战前东欧各国的社会民主主义政党、二战后东欧各国社会党的共产党化、冷战时期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在东欧的影响、东欧剧变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兴起、冷战后东欧各国社会党的崛起与发展等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东欧各国社会民主党大都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坚决反对俄国布尔什维主义,转向了社会改良主义。就内因而言,东欧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更加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工人运动很不发达,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马克思主义素养本来就不高,因而在重大社会变革关头更易受各种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更易被来自阵营内的右倾机会主义所左右,成为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尾巴”。就外因而言,西欧工人政党中的伯恩施坦修正主义、右倾机会主义、社会改良主义以及社会沙文主义在第二国际的严重泛滥,深刻地影响着以西欧党为榜样的东欧社会民主党。再加上东欧各国民众大多对沙俄以及后来的苏俄怀有反感甚至仇视心理,因而这些国家的工人政党更易走上亲西欧社会党、反对俄国布尔什维克的道路。

猜你喜欢
东欧民族主义自由主义
浅析民族主义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东欧当代文献剧的样本
近几年国际新自由主义动向回顾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义(观察家)
“民族主义”的老问题与新困惑
新自由主义
煽动民族主义情绪 被疑与政府演双簧
东欧球星签名(一)
一个自由主义者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