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类型及实践路径

2015-05-21 22:14许大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2015年5期
关键词:观照节律优质课

许大成

科学理论是教学实践的指路明灯,但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轻视理论学习的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视野囿于应试教育,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既不能分辨不同类型的理论,又缺乏用理论指导自身实践的具体路径。本文提出观照型、示范型和框架型教学理论的内涵作用及其限度,在实践中探索出每一种理论的运用策略,建议政治教师提高认识,增强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握契机,在困惑中自觉寻求理论指导;明确目的,把实践改进作为理论学习的归宿。

教学理论 教师专业 成长 政治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科学理论是教学实践的指路明灯。但在一线教学实践中,这一常识并没有成为中小学教师的共识。最近在一项“关于高中政治教师专业成长”的问卷调查中,当问及“教学理论对你的教学有没有实际指导作用”时,76%的教师认为“没有实际指导作用”;当问及“你最喜欢看的教学书籍有哪些”时,80%的老师选择了“三教”——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以及教辅用书;在问及“当你遭遇教学困惑时,谁能给你最有力的帮助”时,72%的老师选择了“身边的同行”,而选择“研读教学理论书籍”的不到10%;当问及“你是否有自己的教学理论”时,90%的老师选择“没有”。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中学政治教师普遍存在着淡化学科体系、轻视理论学习的倾向,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视野囿于应试教育,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既不能分辨不同类型的理论,又不能确定具体的应用策略。因此,梳理影响中学教学的理论类型,研究不同类型理论的应用策略,不仅是一个认识问题,更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实践问题。它将有助于增强教学理论对教学改革的引领作用,提高中学政治教师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促进中学政治教师从经验成长走向智慧成长。

一、分类述评:三种教学理论的内涵、作用及其限度

借鉴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对教学理论的阐释,结合中小学教师理论接触的实际,笔者把指导中小学教师教学实践的理论划分为三种类型:观照型理论、示范型理论和框架型理论。所谓观照型理论,主张理论即观照。这种类型的理论主要是教育理论家提出,如布鲁纳的发现理论、怀特海的教育节律理论等,它存在于教师实践之外,但教师是理论的运用者。所谓示范型理论,主张理论即示范。该理论认为优秀教师的教学可以作为榜样和典型让同行老师分享与共有,如提供全国中学政治课大赛中的一等奖课例等,其中蕴含着参赛者新的教学理念与追求,它存在于优秀教师的实践与反思中,一般教师是理论的借鉴者。所谓框架型理论,主张理论即框架。理论内隐于实践,并在实践内部发挥着导向作用。譬如一线老师在实践中积累的草根式教学理论与先进的理念,像洋思中学教师总结的“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和杜郎口中学教师总结的“预习展示、反馈达标”的有效教学理念等等,它存在于一线教师的实践和探索中,广大教师既是理论的建构者又是理论的实践者。笔者将上述三种理论类型内容及示例列表总结如下。

三种理论内涵不同,各有利弊。观照型理论的优点在于为教师提供自身无法形成的视角,有助于改变教师的思维方式,提升教学改进的品质;不足在于离教师的一线教学“高远”,一线教师往往只能“眺望”这些理论,觉得可望不可及、好看不中用。怎样接地气,发挥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需要诸多中间的转换环节,尤其是要提高教师的基本理论素养,更新教学理念。示范型理论的优点在于比观照型理论更加尊重优秀教师的创造性和主体性,普通教师容易从优秀课例中找到亮点加以模仿借鉴,从而缩短和减轻自己摸索的“阵痛”;不足在于它以教学“尖端部分的实践为焦点”,脱离或拔高常态化的教学,忽视教学的日常性和经常化。框架型理论优点在于理论主体和实践主体都是一线教师,这种“同一性”消除了理论向实践转化的“中介”,实践在理论的框架中自然有效地运行;不足在于教师容易自以为是,形成“遮蔽”,从而囿于自身经验,失去进一步改进的方向和动力。

二、策略建构:理论促进教师智慧成长的路径探索

怀特海说:“智慧是掌握知识的方法。它涉及知识的处理,确定有关问题时所需知识的选择,以及运用知识使我们的直觉经验更有价值。”梳理三种教学理论的内涵、作用和限度,目的是为了能动地掌握它,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运用它。

1.观照型理论的运用策略

案例一:在省课题《“教育节律”观照下高中政治课教学的改进研究》的研究中,我们认真学习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并把教育节律理论的核心观点概括为四个方面:过程为上是教育节律思想的哲学基础;成长为本是教育节律思想的根本目标;智慧为要是教育节律思想的价值追求;依序而教,“在约定的季节收获庄稼”,是教育节律思想的根本方法。以此观照当下政治课,审视政治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三个实际问题,即过度追求浪漫的公开课取向、过度追求精确的应试取向、过度重视“知识”训练而忽视“应用”训练的倾向。针对上述问题,我们以教育节律理论为指导,确定四个教学实践的改进措施:一是校本课程开发:编辑《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的“浪漫阅读”》,让学生享受一份浪漫阅读;二是创新教学设计:形成“一个知识、三种形态”的备课图式;三是组织课堂教学:从容安排“浪漫”和“探究”两个环节;四是分型指导学生:促进知识的“活化”、“固化”和“转化”。

从上述案例可以清晰地看出观照型的应用策略。首先,研究理论,把握精髓。观照型理论的运用常常出现寻章摘句,存在将只言片语当作理论本身的肤浅化倾向。这样做不可能引领教学改革,更不可能改变教学实践,必须对理论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概括和提炼。本课题组通过对四个方面教育节律理论的探索,把握教育节律的精髓,真正为政治课教学改革提供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矫正和理想性引导。其次,对照理论,寻找落点。怀特海的教育节律理论是一个高深且宏大的理论,不直接具备实践层面上的清晰度和可操作性,也不可能成为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因此,能否找到落点,让理论在实践层面实行“软着陆”,才是运用观照型理论的关键。我们在教学研究中,依托课例载体,要求老师们树立“用理论照亮课堂生活”的学科意识,自觉对照教育节律理论,并把这些问题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作为政治课教学改革的有效切入,从而有效地促进教育节律理论的学科化重建,坚决克服机械照搬,简单移植的倾向。最后,遵循理论,付诸行动。从课程到教学,从教学设计到课堂生成,直至课外辅导,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渗透着教育节律理论的精神,彰显出观照型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基本路径。

2.示范型理论的运用策略

案例二:新学期,我们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脉络是什么?2014年9月,本校教研组集中观看、学习、研究2010、2012年全国思想政治优质课大赛获得一等奖及近年优质课的视频录像。事先要求大家重点聚焦以下3个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好课应该是什么样子?我们自己的课与这些优质课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将这些获奖的好课还原为常态课,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上,使每个老师每堂课都充满着生命活力?”结合大赛评委董晨老师的精彩点评,大家经过讨论琢磨,提炼出优质课的四个特点:基于学习的情境创设、基于问题的现实关怀、基于生成的精心预设、基于内涵的教师个性风采等。相比之下,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新课程倡导的“三个贴近”原则没有落实到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还仅仅是一个标签,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引领;教学起点与终点间缺失“过程”和“照应”,导致生活现象和知识结论的简单链接。针对学校生源条件、课时安排和课外不留作业的“堂堂清”管理要求,要把优质课引进日常课,还应当作如下努力:强化知识教学,即克服架空学科知识,造成知识教学目标“悬空”或“虚无”,一堂课下来没有留给学生任何实质性内容的倾向;完善教学环节即从教师的教学行为看,优质课教学任务的反馈环节比较薄弱,导致学习的课外负担加重,因此要克服弱化训练、缺乏反馈、教学效率不高的倾向;平衡文本与生活,即克服过分追求政治课生活化倾向,导致生活问题缺乏学科加工和文本边缘化倾向。

从上述案例可以得出示范型理论的运用策略,一是提炼亮点,形成标准。每次全国思想政治优质课大赛,都是新课改实践成果的一次展示,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它仅仅看作一次比赛,而应该把它看成是学科建设,尤其是新课程实践的一个路标,它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为今后政治课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开辟了新的路径。我校政治组从优质课中提炼出四个特点,成为下一步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为我们找到自身差距提供了一个“标准范式”。二是对照标准,找出差距。我校政治组同仁们敢于相互揭短,善于解剖自己,严格对照标准,找出在新课程理念、教学目标的落实和教学过程的缺失三个方面的差距,为示范型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切入点。三是研究情境,形成方案。这是示范型理论发挥作用的关键。但有了好的方案是否意味着作用就一定能够实现呢?政治组针对学校的课时安排和课前课后不留作业的“堂堂清”的教学管理要求,对优质课作了三点改进,即强化知识教学、完善教学环节、平衡文本与生活,对于发挥示范型理论的指导作用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虽然这一改进不一定科学先进,更不会惊天动地,但却是政治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无法回避的现实,用佐藤学的话说,就是这种存在于教师外部、制约教师实践的种种要素构成的情境,对于教学理论作用的发挥具有决定性意义。因此,把示范型理论放在校本教学情境中思考和改造,就会使优质课走向日常化、常态化和生态化。

3.框架型理论的运用策略

案例三:在多年来的政治教学中,笔者实施情境教学,强调能力为重,深受学生欢迎。“许老师从来不要求我们背书,但我们都能记住书”,这是学生对笔者的普遍评价,的确感到欣慰也为此骄傲。2010年9月,笔者刚调到现任学校任教,发现W老师每节课都用5分钟时间让学生背诵知识点,记住要考的内容。笔者不以为然,认为这样做会降低政治课的品位和价值。在期中考试中,本人所带班级的政治均分没有W老师高,于是将班级同学的试卷和W老师班级同学的试卷进行了认真比较,发现我班同学在基础知识上失分多,主观题的答案中知识含量低,口语化严重,答不到点上。于是笔者在备课组活动时主动提出这个问题,一个年轻老师说“许老师坚持能力为重的追求是值得学习的,但实际上是能力唯一了”。言外之意是批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忽视了基础知识教学,导致学生似懂非懂。对此,笔者进行了冷静的思考,同时重新定位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研读了吴少荣编著的《中学政治教学新论》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论述,当读到“知识作为学生认识的客体,具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唯有将知识的地基建得结实、深厚,才能使过程的推进坚实可靠,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内化、积淀和升华”时,明白了自己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存在缺陷的。于是,无论是在认识上还是在行动中,不再仅仅坚持“能力为重”,而是完善为“知识为基,能力为重,落实为要,有效为旨”的十六字方针。在教学中,在保持基本框架不变的前提下,每节课压缩3分钟讲授时间,增加一个“知识小结”环节,让学生在每节课结束前3分钟回忆和巩固知识,并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由上述案例可见,框架型理论镶嵌在实践中,教学实践存在于理论的框架中,两者相互依赖并相互促进。在运用框架型理论进行情境教学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要明晰理论。教师的教学实践都在内隐的理论牵引下开展。情境教学、夯实基础、能力为重是笔者教学的支撑。二要反思理论。框架型理论的完善需要借助本人的反思、同伴的对话和书本的引领才能完成。笔者面对低分境遇的痛苦反思,备课活动中同行老师的直言指陈,以及有的放矢地重新学习文献等,都是框架型理论完善的重要途径。三要完善理论。框架型理论最容易受到挑战,更需要完善。均分低于同行的境遇,促使笔者感到自己实践的缺憾与理论的不足,容纳不下优质的教学,因此下决心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理论。四要创造新的教学实践图景。框架型理论的完善和行动的改进是同步进行的。笔者不仅建构了新的理论框架,也在理论的引领下创造了新的教学实践图景。

三、实践反思:让教学现实趋向教学理想

在多年的实践反思中,最能拨亮笔者心灯的是马克思曾说过的一句话:“光是思想力求成为现实是不够的,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虽然深奥,但仔细寻思,启发很大。“让现实趋向思想”,是中小学教师优化教学实践、走向理论自觉的必由之路。它充分表达了思想、理论对“现实”所具有的批判性牵引、导向与塑造功能。同时,也表征出没有深刻的思想与理论,既无法对“现实”作出深刻的理性判断,更不可能对现实的发展目标作出科学合理的筹划。一句话,具有历史与现实规定的感性实践活动,内在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理论、观念体系作为其牵引与支撑。因此,必须克服弱化理论的倾向,不断地反思已有的思想、观念与理论,不断保持思想、理论的科学性与先进性。为此,笔者建议广大同仁做到以下几点。

1.提高认识,增强理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伽达默尔说得好,“理论就是实践的反义词”。这个语境中的“反义词”,并不仅仅在于理论的“观念性”和实践的“物质性”,更在于理论的“理想性”和实践的“现实性”。教学实践的改进和创新,不是自发完成的,需要通过理论这一“理想”的引领才能完成。因此,要坚持教学与研究的统一,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提高认识,创新实践,把教学实践看作是一个在理论引领下不断丰富提升发展的过程。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教学实践就会停滞不前,自我重复,在经验中兜圈子,而这肯定是要吃苦头、走弯路的。

2.把握契机,在困惑中自觉寻求理论指导

教师经常遭遇认识与实践的困惑,陷入痛苦中。实际上,有困惑不一定是坏事,它会激发教师解释乃至解决教学困惑的内在需求。而理论由于能够把握到实践的“规律”,它的介入,有助于“缩短”并且“减轻”实践过程中的“阵痛”,启发教师思考,生成问题解决的智慧,因此,保持对问题积极主动的思考,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是理论切入的最佳契机。

3.明确目的,把实践改进作为理论学习的归宿

维特根斯坦认为,如果学习哲学只是让你能够讨论似是而非的深奥的逻辑问题,不能改善你关于日常生活中重要问题的思考,那么,学习哲学有什么用?作为一线教师的理论学习,应该是解决实际问题继而引发新问题的学习。理论学习的过程就是带着这些问题与学习内容发生“关联”和“对话”过程,理论学习取得多大成效,关键看教师自身的问题有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有没有生成新的问题,以及新问题与老问题相比有没有质的提升。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参考文献

[1] 佐藤学.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钟启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 孙正聿.理论及其与实践的辩证关系[J].光明日报,2009-11-24.

【责任编辑 王 颖】

猜你喜欢
观照节律优质课
家庭伦理剧: 从人伦差序到地域关系融变的影像观照
老年人工作记忆成功恢复
关照与观照
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2018年教育研究与评价项目获奖结果
青出于蓝 汉语当代节律研究述评
例谈x/1+x0)题型的构建
优质课评选当精减
爱的节律
算算你俩的高潮重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