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钦玲
【摘 要】语文课标要求习作要“我手写我心,表达真情实感”,但习作中的表达却高于学生生活中的口语表达。如何让学生的习作从“只讲真事情”提升到“善于表达真性情”?教师要引领学生体验观察丰富的生活,鼓励他们乐于表达和有个性地表达。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用研究
语文课标要求习作要“我手写我心,表达真情实感”,但习作中的表达却高于学生生活中的口语表达。如果学生不去讲究习作表达的形式与技巧,用生活中的自然状态下的语言来写自己生活中的真事,那就是词语机械堆砌在一起,不见学生自我情感的宣泄,自我认识的陈述。如何让学生的习作从“只讲真事情”提升到“善于表达真性情”?
一、外貌描写:什么+怎么样
学生习作中人物外貌描写,总有类似这样的句子:“妹妹有一张红扑扑的脸蛋,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有一头乌黑的头发,两条弯弯的眉毛,还有一排雪白整齐的牙齿,缺了颗门牙,笑起来十分逗人喜欢。”初学习作的孩子写人的外貌,是用“有……有……还有……”的句式和许多的数量词短语凑成一段。
到了高段习作,我们可以试着让学生把这些文字重新用“什么+怎么样”的主谓形式连缀成句成段,会发现许多外貌描写更突出了人物的特点,表达更具有文采,读起来更抑扬顿挫:“妹妹那红扑扑的脸蛋上,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总是显出聪明伶俐的神色。乌黑的头发下,两条弯弯的眉毛,像那柔柔的月牙儿。那一排雪白整齐的牙齿当中,缺了颗门牙,一笑起来,就成了个“缺牙巴”,十分逗人喜欢。”
二、语言描写:“混搭”提示语的位置
人物语言描写形式有四种:一是提示语在前面;二是提示语在中间;三是提示语在后面;四是没有提示语,独立成段。提示语不一样,表达效果也不一样,在语言描写中不能采用单一的形式,这样会显得呆板僵化,了无生趣。如果几种对话形式和表示“说”的词语(比如,喊,叫,祈求,央求,道等)能够穿插使用,“混合搭配”,叙述就会更紧凑,更能表现人物语言特点和生活情境,特别是单独成段的形式,让习作更干净利落,作文趣味性和可读性更强。
三、动作描写:写慢动作,写小动作
动作描写首先需要“解剖”大动作,把大动作分解成一个个细微的小动作。一个大动作,学生一提炼一概况,容易写得笼统,习作就失去了画面感和过程性了。教师可以做些这样的专项训练。比如,“我进了一个球”这个大动作,你能把它写成100多个字吗?那就要先分解成一个个“小动作”,再写成一个个连贯的“慢动作”:我稳稳地接住了球,一个假动作骗过对方球员,直奔篮下。对方球员见事不妙,飞快赶来扑防。说时迟那时快,我左手托球,右手扶球,高高举起,向着篮筐轻轻一抛,球已出手,可对方球员刹不住车,还是与我撞了个满怀,我倒在地上,仍目不转睛地盯着球。只见篮球故意想和我作对似的,在篮筐上转了一圈,才不情愿似的掉了进去。我跃起身来,大喊一声:“进了”!
四、神态描写:夸张+比喻=鲜明形象感
神态指人物在遇到事情时所表露出来细微面部表情和体态的变化,主要通过五官、脸色及面部肌肉的运动变化表现出来。比如,“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这都是《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神态刻画,突出了人物多愁善感、小心慎微的特点。如何让学生通过神态描写表现出人物的“喜、怒、惧、哀”?抓住一两个重要的表情,适当夸张,配合比喻句的使用,人物的神情就跃然纸上了:“他顿时嚎啕大哭,眉毛、眼睛都拧在一块儿,眼泪像喷水枪一样飙出来,嘴巴张得老大,像满腹委屈要倾倒出来一样。”“老人笑了,眼角的皱纹像一把打开一半的折叠纸扇。”同时,也需要训练学生在生活中多细心观察形形色色的夸张神态,习作中也可以运用神态、语言、动作等相结合的描写方式。
五、心理活动描写:多变换形式
习作中知道要进行心理活动,对于小学生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了。但是大多数孩子都习惯于这样表达:“我心想……”“我脑子里出现了两个自己,一个说……另一个说……”其实我们可以指导孩子使用以下几种心理活动描写方式。1.自言自语。如:(老师宣布考试成绩,下同)我考得怎样?全班第一,倒数?神啊!保佑我吧!我再也不踢球了,不看电视,不玩游戏了。2.穿越似描写。如:突然,一张满是鲜红的叉组成巨大的“试卷网”向我卷来,蒙住了我的脸,捆住了我的手脚,使我无法动弹,不能挣扎。3.用环境代言。如:教室外的天阴沉沉的,不时刮来阵阵冷风。风刮到我身上,我就不由自主地打颤。教室里静悄悄的,只听见“沙沙”的发试卷的声音。4.言行衬托。如:我用有点颤抖的手去慢慢地掀开试卷一角,一个鲜红的“4”字映入我的眼帘,我的手一抖,试卷又合上了。前面会是数字几呢?我一咬牙,把手伸到试卷底下,用力一翻,“啪”的一声,“妈呀──54”,我“唉”了一声便瘫在桌上。
六、场面描写:让“群众演员”说话
事情都是在特定环境中发生的。学生在叙述时,经常将其他人物轻描淡写甚至遗漏,往往将场面描写成单打独斗的独角戏,让“主角”孤苦伶仃。场面中,“主角”是要多着笔墨,但让“群总演员”出场说话,能渲染气氛,增加人气,烘托主角。比如写运动会,除了参赛队员要描写细致,场上的对手、看的人、喊的人、裁判等人的动作、语言等表现,或对比描写,或侧面描写,那“主角”就立体了,习作就丰满耐读了。
七、开头:要有特写镜头
习作的开头,是打开读者共鸣的“敲门砖”,应该避免出现“时间+地点+人物+主要事件”的四素句,这样平淡无奇的开头读起来令人索然无味。开头要有声、光、色、景的冲击力和直抒胸臆的情绪呈现,特写镜头,摄人眼球。比较这两个开头:1.他是我们班的体育健将,高高的身材,瘦瘦的胳膊,他是谁呢?先不告诉你,听我细细道来。2.“瘦是瘦,有肌肉!”这是他常常挂在嘴边的顺口溜。他高高的身材,瘦瘦的胳膊,可别小看他,还是我校体育健将呢!他是谁呢?嘿嘿,先不告诉你,听我细细道来!例2的开头是特写镜头,动感十足,引人入胜,当然完美胜出!
八、结尾:简短+恰到好处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入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因为学生受到规范严谨的教科书的影响,所以在叙述性习作的结尾总是要总结全文,点明中心:“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如果不这样写,就觉得习作的中心不明确,意义不深刻。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写好习作的结尾呢?1.巧用标点。如:“带着快乐,我们依依不舍踏上归途……”2.引用名句。根据内容选择恰如其分的名言警句,作为习作的结尾,富有言简意赅,画龙点睛的作用。3.联想梦境。结尾描写联想或者梦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小到大,由具体到抽象。如,呵,我和小树一起成长,真好!结尾应该如“豹”尾,短小精悍,刚劲有力,言有尽意无穷,留有余味,让读者自己去品味,去发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