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杰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又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苏州吴县人,明朝著名的书画家、诗人。据说他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生,故取名为寅。
唐寅才华横溢而又玩世不恭,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即民间所说“江南四大才子”),画名更著,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为“明四家”。
洒脱的绘画风格
唐寅画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画。他足迹遍布名山大川,胸中充满千山万壑,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缺少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洒脱。如《虚阁晚凉图》,远处山峦起伏,泉流折叠于茂林烟雾间。近处枝叶茂盛,深掩茅屋草堂。旁有溪桥流水,意境清幽。盛暑时节,两三老人,在此消暑谈心,乐以忘忧。
他的人物画也很有特色。《秋风纨扇图》为其代表作,图中仕女手持纨扇,于秋风渐起之时,在庭院中徘徊,脸上愁云微露。全画纯用水墨写成,以淡墨染衣带,浓墨画发髻,浓淡枯湿,墨韵生动。背景处理极为简括,仅以坡石一角,上侧缀有双钩细竹,疏疏落落,给人以空旷萧瑟、冷寞寂寥的感受。
书风的数次转变
唐寅的书法不及绘画、诗文出名,但艺术成就也很高。大体上说,其书风变化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30岁以前,他与同年龄的文徵明交好,两人书画风格均很接近。唐寅书法从赵孟頫入手,结体端丽,用笔秀润。
第二时期是30岁至36岁,唐寅科场被黜,无奈以诗文、书画谋生。他上追唐人,力求规范,尤崇尚颜真卿的楷书,用笔凝重,结体偏于长方,雄强茂密,点画横细竖粗,并吸纳隶法,富有力度。
第三时期是37岁至45岁,唐寅正值壮年,居住在世外桃源的桃花庵,专心从事自由自在的诗文书画创作,生活自得,创作也达到顶峰。书风重又归返赵孟頫,以结体俊美婉媚、用笔娟秀流转的赵体为根基,并融入了李邕斜长的字姿、有力的笔法和生动的布势,于秀润中见遒劲,端美中见灵动。
第四时期是46岁至54岁去世,他进一步看透了世事,思想更加通达,书法亦变为率意,并吸取了米芾求意取势的书风,用笔迅捷而劲健,沉着而痛快,八面出锋,追求力量、速度和韵味;同时又融诸家笔法于一体,使结体、用笔均富于变化,更加挥洒自如。
诗文抒胸臆
唐寅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是一位诗人。他创作的诗,据不完全统计,约有600余首。其诗风婉华丽,通俗流畅,即兴抒怀,以才情取胜。诗文的内容多为揭露社会矛盾,抒发不平之气。下面这首《桃花庵歌》,隐约可以照见其一生的风采: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车尘马足富者趣,酒盏花枝贫者缘。
若将富贵比贫者,一在平地一在天;若将贫贱比车马,他得驱驰我得闲。
别人笑我忒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