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实现教学效应最优化

2015-05-21 21:18金芝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5年2期
关键词:品德课程标准历史

金芝

读历史,可以让人充满智慧——在历史事件里可以明白兴衰存亡的道理;在历史人物身上,更能学习品质,感悟精神,陶冶情操,懂得事理。因此,历史知识成为了《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必不可少的内容。在小学五、六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你时不时就会与历史相遇,动不动就会与历史人物面对面。在使用这些教材时,有的老师感到新教材虽好但不好教。新教材所呈现的历史资料,作为一个中国人必须知道,每位老师对这一点非常清楚,教学时却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从何教起,以致把品德与社会课上成了传统社会课的历史部分,课堂上只剩下需要记忆的年代、事件、人物这样索然无味的历史筋骨,让学生望而生畏。我想,教材的编写意图是通过历史知识把学生带到品德教育的场域。它不仅仅是告诉学生一段历史,重要的是进行品德的陶冶。怎样进行品德的陶冶?我的理解是让学生走进历史,在历史知识中探究,提升道德认识,然后带着见解、收获走出历史。这样的课堂才是有生命意义的“活”课堂。

一、在发现中探究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历史中的人,历史中的文物,乃至赋有历史文化色彩的山山水水,学生都有发现的欲望。在发现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接受和记住现成的历史知识,而是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在主动解决问题。教学中,老师除了保护这欲望外,还需提供学生发现的平台,这平台就是根据教材而选择的历史资料。

二、在质疑中探究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是思维之始,也是学生探究之始。所以,引导、培养学生质疑的能力,让学生在质疑中探究、感悟,是品德课堂中一大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质疑,教师就必须钻研历史资料,充分把握教材潜在的智力因素和学生的思维基础,善于在难点上制造悬念,留下“空挡”把思维的机会、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三、在活动中探究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教材中呈现的历史资料,那是一个远离学生的世界,有点枯燥,但真实、发人深省。只有在活动中探究,学生才能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

教学《李奶奶身上的伤痕》一课时,学生读了第86页“南京大屠杀”的小资料后,对日军的暴行感受不深,老师就让学生算一算:“六个星期中,南京被屠杀的军民达30万,日军每周屠杀多少人?每天屠杀多少人?”当算出来的数据与太仓市常住人口6万,新区二小学生1300多人比较时,学生反应激烈多了,再叫学生说说日军是怎样虐杀我们同胞的。学生越说越愤慨,内心都被日军的暴行震撼了,深切感受到战争所带来的深重灾难。这时老师告知学生,从卢沟桥事变到侵占南京,日军仅用了不到6个月的时间,又讲述了济南会战、徐州会战、南京会战等有关史料。此时,学生的内心凝固了,他们理性地去寻找原因了,并在思考中有所得。

四、在古今中探究

教材是“活性因子”。作为教师,要明白鲁洁教授所说的教材是“活性因子”这句话“活”在哪里?即要理解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的内在价值,不能被素材的表象所局限,教学仅停留在一些文字、图片所反映的知识层面,而要对其内涵进行深度开发,挖掘出他的德育价值,使“死”教材“活”起来,焕发出生命光彩,发挥其“造血功能”(鲁洁语)。我所理解的“活”是要让学生活起来——大脑活起来,能想会思;嘴巴活起来,能说会道;情感活起来,能共鸣可体悟……在教授历史内容时也需如此,且更需注重历史内容的现在价值,找出历史与现在的联系,古为今用,以史为镜。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这就要求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材,开发教材,改造教材,让教材说话,引导学生用探究的方式去观察、感受、研究社会,力求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发现者和探究者,使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和生机。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中历史课型的教学是在对话中进行的,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为纽带,以多媒体为手段,以交流体验为中心,因势利导,激活学生的思维,触发学生的灵感,让其获得对课文独特的体验和感悟,从而达到知识、经验、智慧、情感共享的境界,让每个学生在品德课堂上展示内心,张扬个性,体悟真情,实践品德课堂教学效应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真正实现与历史的对话。

【作者单位:太仓市新区第二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品德课程标准历史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新历史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论茶的君子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