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安妮
“布衣参事”的产生和履职,是创新参事制度以适应科学民主决策的有益尝试,加强了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交流。以专家学者为主体的精英型参事同布衣参事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在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的同时,也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提供了渠道。
对参事制度的创新
长期以来,政府参事多由自上而下的“推荐”产生,成员以专家学者和党政领导干部为主,准入门槛很高。由于参事机构自我封闭性较强,社会参与度不高,导致参事制度的地位和作用远未引起足够重视。
不同于这些精英型参事,布衣参事对竞聘者的学历、职业、身份甚至户籍并无硬性要求,更强调竞聘者的建言献策能力和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布衣参事来自于草根,地位超然,在倾听民众呼声、反映民众诉求方面有独特的地位和优势,能够在释放民间压力、补充信息资源、破解社会难题、提供咨询决策方面同“精英参事”形成功能互补的局面。“布衣参事”的探索,是参事制度由“内循环”向社会化转变的一次尝试,为那些愿意为政府发展建言献策的人,无论是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媒体人员还是普通公民提供“准入”机制和渠道,是对参事制度的拓展和创新。
推进科学民主决策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首次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
2013年武汉市政府参事室开始了向智库建设的转型。政府参事既关注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又能够针对当前社会诉求和社会期盼提供可行的决策咨询,无疑是政府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有力支撑。在参事室的智库建设中,精英型参事更能贴近治国理政的实际,更了解决策过程和思路,对政府决策起主要咨询、支撑作用。但“布衣参事”的创举,吸纳了更多民间智慧作为政府的“编外高参”,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也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储备人才。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作为一头连着决策者、一头连着社会民众的重要桥梁,参事制度是实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重要通道,发挥着将决策意图传导给社会民众、将社情民意导入决策者的“传输带”作用,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
现代社会,公民的政治参与主要是一种意见的参与。“布衣参事”作为普通百姓中的一员,能够零距离了解民情民意,通过深入基层走访社区、机关、学校及网络互动等方式,激活人民群众参与政府决策、参与监督政府工作的热情。同时,“布衣参事”也传递政府的政策指向,向群众阐释、宣传政府的政策主张。“布衣参事”所具有的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优势,使其在政府和公众之间搭建公共政策讨论的平台,成为政府与公众进行政策制定、修正和反馈的中介与桥梁,加强政府与公众之间协商沟通和矛盾化解。但在利益多元的当下,3名布衣参事不可能代表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因此,应进一步确定布衣参事的代表性和活动范围,以利于更多的民意诉求和民间智慧及时、真正地得到反映,从而促使参事制度更好地融合民间智慧、政府智慧和专家智慧,为政府决策贡献力量。
(作者系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