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初中语文课堂成为德育教育的载体

2015-05-19 02:51陈军民
课外语文·下 2015年3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载体初中语文

陈军民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不仅使学生获得渊博的知识,而且给学生审美愉悦,陶冶情操,涵养精神等。初中阶段是学生习惯养成,待人接物,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初中语文中许多名篇,对学生德育渗透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使语文课本的人文精神融入德育教育之中,所以初中语文教学成为学生重要的载体

【关键词】初中语文;德育教育;载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位心理学家调查:初中生是学生一生中最关键时期,也是一个危险期。学生容易受到外界感染,条件反射最敏感,学生接受知识快,思想变化也快,是人生观定位重要时期。我们的语文老师责任重大,利用语文课堂这个载体,从教材提取德育教育要素,升华文本内涵,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辨别人间真、善,美、恶,丑,学会感恩,拾金不昧,见义勇为,无私奉献,有正义感,有集体观念和爱国情怀。因此我们语文老师要利用初中语文课堂这个载体,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既教书,又育人,为学生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下面来谈谈利用语文教学这个主阵地如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一、语文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形象感染学生

俗话说:榜样的作用是无声,也是无穷的。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注意自己的形象,穿着要朴素,大方,简洁,严谨,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鼓舞学生,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洗涤学生心灵上的灰尘,让学生珍惜今朝,不蹉跎岁月,挥霍青春,只有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有时老师的高尚和尊严,可以点燃生命的激情,老师的快乐和幸福,学生会感到很温暖。老师在课堂上往往一句鼓励话,会使学困生长生无穷的动力,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的心里,显得自己心里有阳光。”学生纯洁的心灵往往来源于老师心灵孜孜不倦的引航。老师应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特别是语文老师更如此,初中生最喜欢模仿老师的一言一行,所以,课堂上语文老师要多给学生正能量一些言行。

二、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学会感恩

我经过调查,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掌上明珠,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父母面前撒娇耍小性子是家常便饭,俨然过着小公主,小公子的生活.而且他们有一个共性:任性,自私,随性,没有感恩之心。当我讲到朱自清的《背影》时,我充分利用语文课堂这个载体,意味深长地与学生亲身感受的感恩教育。我回忆讲这堂课出现了震撼的场景,当时我在讲朱自清的父亲为他买橘子的描写:外貌描写,然后到父亲一些动作描写,如蹒跚、探下去,爬,攀,缩等,深刻体会父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切的爱。看到这种背影,朱自清内心深感对父亲的愧疚和疼爱,不自觉留下来热泪,马上去搀扶父亲,体现朱自清对父亲那种血浓于水之情,也体现作者对父亲的感恩之情,我借题发挥,你们的父母对你们的无私奉献,你感恩了吗?令我吃惊的是有两个女学生早已被感动,泪流满面,深深感觉到自己安逸的生活是寄托在父母辛劳之上,同时我也看到部分同学流露出愧疚的神色,说明学生已经懂了感恩了。

三、创设教学情境,融入爱国主义教育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在语文教学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结合语文教学内容,营造轻松愉快的情境,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显示文字意境,这也是德育渗透妙处。例如《岳阳楼记》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启示学生熟知范仲淹以天下之事为己任,心系人民的爱国情操;讲《三峡》时,以课文为引导,用多媒体展现三峡的壮观秀丽,让学生欣赏祖国大山秀水美丽的风景,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我在讲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我展现一幅“七里冰封,万里雪飘”北国风光,从长城上极目远望,惟余莽莽壮观,让学生思考毛泽东为什么那么有底气说:“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使我们学生朗读后心潮澎湃,潜移默化的有课堂融入内心对祖国的热爱。

四、通过语文这个载体,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初中的名作佳句不仅容纳丰富的知识,还包括文明的精髓和智慧,每给学生洗礼一次,都会使我们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获得升华,使道德观念的形成发生质变。例如《藤野先生》,鲁迅先生看了电影后,人生观发生的改变,弃医从文,为什么?让我们先身临其境感受一下看幻灯片:看到中国人被日本人杀死而欢呼雀跃场景,说明一批中国人精神麻木,心理变态,极大刺痛了鲁迅那颗爱国之心,觉得即使医治好身体,不能医治好灵魂,也不能挽救民族的危亡,所以改变初衷——人生观,价值观。这篇文章给我们学生的启示是,要实现中国梦,不仅要学好本领,还要有一颗对祖国忠诚、勇敢的心。再看《孔乙己》这篇课文,课后我要求学生每人写一篇读后感。孔乙己是时代的悲剧性人物,在他身上是病态社会的缩影,穷酸,虚荣,可怜。鲁迅对孔乙己的评价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我们学生从孔乙己身上感受应该树立一个什么样人生观,让学生讨论,辩解,从中汲取一些做人的道理。

五、结束语

我们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高度契合,对教学方法适度调整,对学生思想适度把握,可以使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德育教育作用。文道统一,文以载道,要求老师善于抓住文体故事,拓展学生发散思维,把学生引入艺术境界,改变陈旧的理念,创设师生和谐、温馨的心理气氛,师生合作,小组研讨,让初中语文成为学生一块乐园,成为学生思想净化的主阵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只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的,语文老师就会因势利导,分层教学,因材施教,使所有的学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赵春梅.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6).

[2]周光林.试论中学语文教学如何强化道德教育[J].三峡大学,2007(S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语文新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编辑:董娇)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载体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TiO_2包覆Al_2O_3载体的制备及表征
创新德育教育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