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静
【摘要】阅读教学占据着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部分,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后期语文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小学阶段就需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细读阅读习惯,在慢慢体会之中了解文章的含义,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精髓。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的细读策略,从而不断提高小学中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水平。
【关键词】中低年级;语文阅读;文本细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进行,因此就对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生能够通过细读来增加对文章的感悟,学生能够正确运用语文文字。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细读,能够理解文章中的意味和意境,从而能够更好地构建教学文本,深化教学内容,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在跟着教师进行文章细读的时候,学生能够在对反复斟酌之中获得阅读知识,语文素养也在反复的训练之中逐渐提高。
一、当前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文本细读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尽管阅读的细读教学已经提出了一段时间,但是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并没有取得其预期的效果,具体的表现主要如下:
(一)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浓
小学生的好奇心比较强,因此对于什么事情都是充满着期待,但是由于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使得学生并不愿意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学生参与文本细读的过程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学生的主动性就没有被激发出来,这样的教学自然就不理想。这就给教师的教学一个良好的启示,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出来,从而使得学生愿意参与到文本细读过程中,不断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过深
有的教师在进行文章的讲解的时候,喜欢从文章的各个角度来进行分析,希望学生能够对文章有更全面、更立体的理解,但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往往忽略掉了学生的理解水平,对文章有过深的理解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其次就是教师在对文章进行大量的解读的时候,势必会占用掉大量的教学时间,这样就不能够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来让学生进行思考,这就使得本末倒置,学生的文本细读的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发散性思维也不会得到锻炼。
二、改善中低年级语文文本细读的策略
(一)鼓励学生创新,尊重多元解读
教师在进行语文文本细读的教学过程中,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小学生的思维都比较发散,因此在进行语文阅读的时候,往往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就要尊重学生的这样一种多元化的解读,不要用统一的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实际上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读者和作者之间本身就是存在着不可逾越的距离的,不论读者如何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也是不能够完全体会作者的意思的,因此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在一种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进行阅读。但是必须要注意的是,学生在阅读的时候,无论思维多么的发散,都是需要在一个范围内的,不能够和作者的本义发生太大的偏差,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必须要注意无论怎么解读,文章终究表达的是和“哈姆雷特”有关的。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小鹿的玫瑰花》这课的时候,在文章的结尾处,鹿弟弟对小鹿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看来你的玫瑰花没有白栽!”教师此时就可以让学生来品读一些这句话里面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意思,“既然小鹿不能看到自己种的玫瑰花,那么为什么还是没有白种呢?”学生经过积极的思考,就会说“因为小鹿种的花给黄莺和微风带来了欢乐,帮助了别人,因此就是没有白种的!”学生这样的回答就是抓住了文章的精髓,这也说明孩子们怀着一个善良的心。但是有的小朋友就说“我觉得还是很惋惜,明明辛辛苦苦种了玫瑰花,没有看到就是白种了!”教师面对学生这样的认知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地引导,要引导学生用一种真善美的心态来进行阅读。经过这样的一个练习的过程,学生就会知道在进行细读的时候也不是没有限制地品读,而是要遵循文章最基本的规律的,学生在此基础上不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文章做出个性化的解读。
(二)注重整体阅读,挖掘文章空白
语文的文本细读就是让学生在进行阅读的时候能够放慢自己的阅读速度,使得学生能够细细品味文章的字句和含义,但是对于文章中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就会破坏文章的美感,因此在进行阅读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将部分和整体结合起来。在进行整体阅读的时候,能够获得完整的文章信息,对文章的整体感情基调和核心价值观能够做到完整的把握,一切细读都是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否则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就往往会纠结于个别字句,破坏了整个文章的美感。在整体把握文章以后,再对文章中细节的遣词造句进行品读,分段分层次地进行阅读,对文章的上下文的逻辑进行把握,品读文章的关键字词,来对文章中的空白进行解读,从而提出作者的用心之处。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中的《手捧花盆的孩子》的时候,文章中出现了一个细节,就是国王在走过孩子的身边的时候,“脸上没有露出一丝高兴的表情”,教师此时可以让学生来对这句话进行品读,“那些花盆里面的花明明就很漂亮,为什么会不高兴呢?”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来对文章中的这些留白进行品读,“是不是因为那些花并不是国王给的种子种出来的花,所以才不高兴呢!”在整个文章中就需要围绕“种花”、“开花”、“不能开花”这样的关键词,进行品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很快的把握文章的内容。通过这样的一个解读过程,学生在自己进行阅读的时候,能够自主地去品读关键词,在不断地练习中就会形成敏锐的语感。
(三)尊重学生认知,深入浅出教学
在进行语文文本细读阅读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观察能力还不足,因此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就需要辅助学生进行阅读,但是教师也不能够将自己的成人化的、专业化的理解完全传授给学生,这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学生直接接受教师给的答案是不能够享受到阅读所带来的乐趣的,因此教师在进行文本细读教学的时候就需要采用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来进行教学。所谓的深入浅出,指的就是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要深化文本的阅读,从而使得课堂教学浅化,通过浅白的语言来解读文章的内容,使得学生对文章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深入阅读的时候,让学生不仅要注重字词句的细化,还需要注重从文化背景、人生体验以及审美情趣等来进行细化。
比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中的《回乡偶书》的时候,在诗中出现了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为什么要“笑”,一个“笑”中蕴含着怎样的感觉。有的学生会说:“就是因为诗人的样子太奇怪了,觉得很搞笑,所以才笑!”教师再接着引导学生“诗人在看到这个‘笑的时候是这样的情感,难道也是高兴的样子吗?”学生回答不上来以后,教师就需要带领学生进行细读,“是不是一个‘笑字就表现出了诗人的无奈,诗人回到家乡以后对物是人非的状况已经感到无限感慨了,孩童不经意的一个‘笑是不是给了作者重重的一击,看似平淡的一句,戛然而止,有问无答,余音绕梁,将作者的惆怅表现得淋漓尽致。”
总而言之,对中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文本细读训练,能够使得学生把握文章的精髓,在对个别关键字眼或者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品读的过程中,能够对文章的内容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学生在不断的训练过程中也会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陈莲.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 读与写杂志,2014,11(4):194.
[2] 李兆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 新课程导学,2014(1).
[3] 贺梦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文本细读的策略研究[J]. 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