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越
东汉开国将领冯异,虽为武将出身,却文质彬彬,为人谦逊,每逢打了胜仗的时候,别的将军都为自己的功劳争得面红耳赤,冯异却常常端坐在大树之下,绝不参与这种争论,久而久之,人们便称冯异为“大树将军”。后来军队中重新分配兵力,按规定士兵们可以自己选择营属,结果所有的士兵不约而同地聚集到一个人的营帐之下——这人正是“大树将军”冯异。光武帝刘秀因此事对冯异青眼相加,尊崇异常。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冯异因为不争,反而得到了众人的尊重和爱戴。冯异的经历完美地诠释了老子“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名言。
但,天下有多少人能做到冯异的虚怀若谷、淡泊名利?从小到大,我们耳边所听到的都是,如果你“不争”,你就会落后;如果你“不争”,你就会被时代淘汰。甚至很多俗语也在暗示着“争”,所谓“人争一口气,佛受一柱香”,“争”在很多时候被反复强调。
那么究竟是争还是不争呢?
清末重臣左宗棠有自己的看法。左宗棠在发迹之前一直沉沦下僚,但他胸怀大志,懒于应酬。如果有人对他稍有轻慢,他就奋然而起,一定要为自己争一口气才罢休。但后来他官位显赫后,却变得谦逊有礼,“争”字仿佛从人生字典中删除了一般。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因为之前贫困,为人所轻视,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所以要事事据理力争;现在发达了,不会有人故意看轻自己,尊严已经建立,所以要谦逊忍让,免得被人说是仗势欺人。
可见,在左宗棠看来,人生并非完全不争,而是有所争,有所不争,争与不争,取决于自己的尊严是否被认可。左宗棠的观点不无道理,但也有偏颇之处。一个人的尊严怎么才算被认可呢?沉沦下僚不一定没有尊严,庄子一生最高做到漆园吏这样一个小官,但却照样傲视王侯,最后扬名千古,“天下莫能与之争”;而那些汲汲于功名利禄的人,即使获得了高官厚禄,却依然为斗筲小利蝇营狗苟,争得不亦乐乎。对这种人来说,人生无所谓贫困贵贱,“争”是一生意义所在。
在争还是不争这个问题上,孔子则说:“君子无所争。”一个人如果有操守,有自信,有抱负,有胸怀,一般来说,不会在生活中是一个剑拔弩张、随时准备争斗的人。反而是那些心灵空虚、无所寄托、自信不足的人,容易为小事动怒,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人,是不是
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