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文学欣赏策略探析

2015-05-18 00:53虞小琴
中学课程资源 2015年1期
关键词:策略探析中职语文

虞小琴

摘 要:文学欣赏是以艺术的形式把握世界,是对世界富于情感的理解与把握。文学欣赏作为中职阶段学校教育的基础性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发展学生的人文情怀、激发学生的语言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中职语文 文学欣赏 策略探析

文学欣赏,简而言之就是一种通过听或阅读文学作品而产生审美体验的精神活动,它是人们以艺术形式对世界富于情感的理解与把握。在中职阶段开设文学欣赏课程,不仅是时代的呼唤、教育改革的要求,同时也是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其教学地位可见一斑。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中职阶段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文学修养与语文水平都较为薄弱,要在他们中间大力开展文学欣赏教学并非易事。这种状况不仅对文学欣赏的课程设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出了一道令人头疼的难题。因此,文学欣赏课的教学策略就显得格外重要了。那么,我们该如何上好这门具有精神食粮之称的文学欣赏课呢?作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文学欣赏教学经验,总结如下:从“赏”字下功夫,从“读”“写”“议”这三个角度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中,在抒情达意的习作训练中,在智慧碰撞的小组讨论中,激发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最终达到“欣赏文学”的境界。

一、以读促赏,在朗读中感悟文章生命

“读”是文学欣赏的主要形式,古语有“读破万卷书”“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立学以读书为本”等,说的都是“读”在文学感知与欣赏中的重要性。“读”的形式有很多种,有以“阅”为主的默读、精读、速读;也有以“发声”为主的朗读,而作者想强调的便是朗读。所谓朗读,一言以蔽之,就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造过程,它比以视觉性为主的“纸上阅读”更加活泼,更加具有参与感,更加适合用来“应付”这些读书兴趣不高的中职学生。作者认为,在文学欣赏教学中,要有意识地丰富文学朗读的内容,将纯粹的感官欣赏转化为声情并茂的语言表达,同时,还要创造性地活化朗读的形式,打破以传统的教师示范读、个人读、小组读、集体读、角色朗读为主的朗读方式,巧妙地在朗读中加入新的元素,如配乐诵读、伴舞诵读、情景剧、舞台剧、朗读游戏等,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让文学欣赏既充满温情,又不乏活力。

大家都知道《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的代表作,这首诗将诗人的离愁别绪刻画得淋漓尽致,描绘得唯美动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作之一。因此,在讲授《再别康桥》这一课时,要想欣赏这首诗,就必须从“读”开始,作者引导学生将诗人的感觉读到位,将诗句的唯美之处化为言语。基于这样的教学把握,在教学中,作者以“初读—细读—创读”贯穿课堂。在初读中,作者要求学生尝试跟随音频跟读,在读不好、不理解的地方做出标记,并鼓励他们在小组中讨论;在细读中,启发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深入剖析诗句,跟随诗人“寻梦—彩梦—梦醒”的脚步共同欣赏诗篇的“音律美、建筑美、绘画美”,指导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朗读活动;在创读中,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初读与细读的基础上,开展具有小组特色的创造性朗读活动,可以是配乐朗诵,也可以是小组分角色朗诵等,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独特体验融入创造性朗读活动中。

二、以议促赏,在讨论中深化文章表达

中职阶段的文学欣赏课是学生汲取精神食粮的体验活动,是一门强调个体独特体验的互动式课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以各种“读”的形式激发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同时又要以各种“说”的形式实现文学欣赏的有效互动,实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实现学生之间的智慧碰撞,从而达到“共赏”的教学目的。作者认为,“说”是语言输出最基础最直接的方式,在文学欣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用心感知与体会文章的“情感”,还要教会学生表达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作者以“议”入手,创设讨论平台,通过小组探究、班级辩论赛、文学报告厅等形式,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积极的文学阅读中,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并在小组讨论与分享的过程中取长补短,丰富自己对文章的认识。

例如,在讲授《警察与赞美诗》这篇课文时,作者考虑到这篇小说有着浓厚的“欧·亨利式的讽刺味道”,虽然故事简单,但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欧·亨利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讽刺,对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与结局四个部分进行了剖析。在教学过程中,作者对故事的开端做了一场“开场秀”,介绍了欧·亨利的写作风格、写作背景,随后,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开端的环境描写理解主人公苏比六次为非作歹的原因,体会美国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下层人民的痛苦生活。在欣赏指导的基础下,作者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故事的发展部分,也就是“苏比为了实现自己‘冬居监狱的想法做了哪些努力,结果如何”这个问题展开探索,引导学生对苏比六次“失败”的犯罪经验进行小组讨论。

三、以写促赏,在习作中领悟文章蕴意

习作是语言输出与应用的主要渠道之一,它在“读”与“说”的基础上对学生的语言表达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是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检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的“练兵场”。然而在日常的文学欣赏教学中,作者发现很多教师由于“怕麻烦”,一味强调我们的学生基础薄弱,只要在“读”与“说”上面多下功夫即可,写倒是可以稍加放松。其实不然,作者认为,正因为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薄弱,在中职文学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要有意识地借助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为学生创设表情达意的习作平台,让学生在尝试性仿写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写作,以此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为学生今后继续升学或进入社会奠定基础。

《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语言优美且质朴,感情丰富而深沉,意境唯美而深远,符合中职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欣赏价值取向,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在拓展实践环节,作者创设了一个由欣赏到创造性仿写的实践活动。在这个创造性仿写活动中,作者启发学生在欣赏《再别康桥》的基础上,学习它的诗句结构,尝试写一篇小短诗,短诗的内容可以围绕“离别、友情、亲情”等主题展开。为打开学生思维的大门,在仿写之前,作者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了从网上搜集的仿写案例,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跟着徐志摩写一篇独具个性的《再别××》。

总之,文学欣赏是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与社会适应能力的教学平台。在中职阶段的文学欣赏教学中,教师应立足于中职学生的实际语文水平与心理适应能力,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尽可能丰富文学欣赏的形式,打破以“读”“听”“讲”为主的欣赏形式,创设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欣赏平台,强化欣赏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参考文献

[1]何红梅.学生文学欣赏能力培养新途径[J].文学教育,2011(9).

[2]左晓丽.课改背景下中职文学欣赏教学现状分析及思考[J].语文学刊,2013(8).

[3]王斯蓓,王英栋,李旭,等.高职院校文学欣赏选修课程研究综述[J].当代职业教育,2014(6).

猜你喜欢
策略探析中职语文
国有文化企业分类改革政策解析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中知识可视化的策略探析
小学低段语文教学方法探析
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探析
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初探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