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中坍方处理及施工技术

2015-05-18 06:39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5年9期
关键词:管棚浆液注浆

徐 辉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局)



隧道工程中坍方处理及施工技术

徐 辉

(黑龙江省高速公路局)

将某高速公路隧道施工坍方作为研究对象,在细致的分析工程及地质概况、施工工艺、坍方基本情况以及坍方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有效的综合处理办法管棚法融合坍腔注浆,通过一系列的施工处理,该路段坍方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可以在后续的施工过程中进行推广,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

隧道施工;坍方;管棚法;坍腔注浆

1 综合处理隧道坍方施工方案

(1) 坍腔回填。

充分利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泥渣对坍腔进行回填,回填的高度需控制在地表一下1m处,留有1m空隙的目的在于为植物生长留有一定空间,从而利用腐殖土进行全部回填。

(2) 腔内注浆。

在完成回填3 m之后,就需要对腔内的回填土进行注浆,保证完成回填以后的土渣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足够的强度与承载力。

(3) 拆除顶端设施。

将建在隧道顶端的蓄水池和空压机房进行拆除,从根本上消除诱发坍方的间接原因,也就是来源于机械和设备的持续振动。

(4) 引排水。

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设置截水沟渠等方法,对地表上的积水进行引排,防止其深入地层。

(5) 超前支护。

支护结构围为长管棚,按照I类围岩的相关要求架设钢结构支撑,从而保证围岩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 工艺及施工要点

2.1 腔内回填体注浆

腔内回填体注浆导管型号为φ423.5 mm,注浆浆液选用双浆液,注浆过程详细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腔内回填体注浆参数

2.2 地表注浆

由于坍方段位于F3断裂带,周围围岩极其破碎,由多种碎石结构和松软岩土构成,所以该断裂带几乎不具备任何承载力,受压就会发生形变。此外,地面覆盖黄土,偏压程度严重,为有效避免开挖过程中出现滑坡等事故,需对地表进行加固,加固方法为注浆。地表注浆导管为φ423.5 mm无缝有孔型钢管,按照梅花型进行布置,必将选用双液浆,具体的注浆参数与上述腔内回填体注浆基本相同,具体内容见表1。

2.3 管棚超前支护

在对该隧道进行二次开挖之前,需使用两种类型的钢管进行交错布局,钢管的类型为无缝和无缝有孔,从而完成长管棚超前支护。钻孔的仰角需控制在1°~3°之间,管棚之间的距离为30 cm,管棚实际长度为30 m,布局完成以后使用水泥砂浆进行充填。

2.4 导管注浆补强

在发生坍方的隧道岩壁上安装钢筋制成的网片,钢筋类型为6,规格为1 515(cm),与此同时,施加注浆导管,其型号与上述注浆过程相同,导管之间的距离为60 cm,浆液选用单浆液,具体注浆参数如表2所示。

表2 导管注浆补强参数

2.5 开挖及初期支护

隧道二次开挖与注浆应在一定程度上穿插完成,开挖过程中,上半部分断层应使用预留核心土法进行环形开挖,而下部分断层则需使用马口型施工法进行开挖,在下半部分断层开挖完成之后,还需设立仰拱,保证初期支护能够在段时间内实现封闭,确保开挖施工的安全性。初期支护体系为:锚杆+钢筋片(双层)+混凝土喷射层,其中锚杆的间距为50 cm,钢筋片呈1 515(cm)分布,混凝土喷射层的厚度为15 cm。

3 总 结

在管棚法完成之后,由于效果显著,隧道坍方开挖只用了20 d,处理坍方的过程较为顺利,结合相关单位提供的监控数据得知,形变最大值仅为5 mm。由本次案例可知,在对隧道施工进行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各个方面有可能诱发坍方的原因,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并制定一套完善的坍方应对策略,确实隧道开挖安全、高效。

[1] 关宝树.隧道工程施工要点集[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2013:15-16.

[2] 黄成光.公路隧道施工[M].北京: 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2:10-11.

[3] 贾宝林.青兰高速公路鼓山隧道施工技术[J].重庆建筑,2012,(7):35-36.

[4] 王坤.某高速公路双连拱隧道施工技术[J].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4):31-32.

[5] 刘尚雨.高速公路隧道路面调查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9):11-14.

[6] 万云.论高速公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2,(8):10-12.

2015-05-15

U445

C

1008-3383(2015)09-0111-01

猜你喜欢
管棚浆液注浆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脱硫系统用浆液循环泵汽蚀分析
断层破碎带隧洞管棚支护参数设计方法
不良地质条件下隧道管棚预支护技术研究
盾构法单液同步注浆浆液的对比分析
建筑工程注浆技术的应用
误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1例
注浆技术在房建施工中的应用
新型复合注浆材料研发与应用
曲线地段超长大管棚施工工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