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秀 (宜兴中医医院口腔科,江苏 宜兴 214200)
牙体牙髓病是口腔科常见、多发的疾病之一,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自发性剧烈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及日常生活。开髓和拔髓是治疗牙体牙髓病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患者往往因惧怕疼痛而不愿意接受和配合治疗。因此,在牙体牙髓病治疗过程中采用无痛麻醉技术是确保治疗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1]。本研究旨在探讨阿替卡因和利多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 年12 月~2013 年12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8 例牙体牙髓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牙体牙髓病的相关诊断标准,其中男72 例,女56 例,年龄为18 ~65 岁,平均为(42.37±8.68)岁,患牙共156 颗,其中包括上颌牙84颗,下颌牙72 颗。排除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心脏疾病、糖尿病等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患有精神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具有口腔治疗禁忌证或对利多卡因或阿替卡因麻醉过敏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并签署治疗同意书,按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64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牙颗数、患牙位置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进行颊黏膜下的局部浸润麻醉,使用同规格的专用加压注射器和配套的针头,根据患牙的具体位置选取注射点。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前牙每个注射点给药1.0 ~2.0 ml,后牙每个注射点给药2.0 ~3.0 ml;观察组患者采用阿替卡因进行麻醉,前牙每个注射点给药0.8 ml,后牙每个注射点给药1.5 ~1.7 ml。两组麻醉药物注射速率不能超过1 ml/min,最大剂量不能超过5 mg/kg。
1.3 疗效判定:根据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情况进行麻醉效果判定,即效果完全:患牙感觉完全消失,无痛觉,患者对冷热无反应,手术操作可以顺利进行;效果良好:患牙稍有感觉,能够感觉到疼痛,患者对冷热反应迟钝,手术操作可以顺利进行;效果差:患牙感觉灵敏,疼痛较为剧烈,患者对冷热反应敏感,需要强加忍耐才能进行手术操作或不能进行手术操作。总有效率=(效果完全+效果良好)/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结果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为95.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13%,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麻醉效果比较(例)
牙髓病是指牙髓组织的疾病,主要包括牙髓炎、牙髓坏死和牙髓退变等。由于牙髓组织中分布着大量的神经纤维,这些神经纤维对疼痛及其他来自外界的刺激反应均较为敏感,当患者在进行开髓、拔髓手术过程中往往由于惧怕疼痛而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致使手术操作不能顺利进行[2]。因此,在牙体牙髓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无痛技术是确保手术操作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目前临床上通常使用局部浸润麻醉的方式作为牙体牙髓病治疗的主要麻醉方式,利多卡因和阿替卡因同属于酰胺类局部麻醉剂,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药理作用机制与其他局部麻醉药物相似,在以往的牙体牙髓病治疗中多采用利多卡因作为局部麻醉药剂,但临床研究表明,利多卡因的麻醉起效时间较慢,麻醉效果不是很理想[3]。本研究显示,阿替卡因用于牙体牙髓病手术中的麻醉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利多卡因组。阿替卡因是一种新型的口腔局部麻醉药剂,它可以有效阻断注射部位神经纤维的传导,起到局部麻醉的作用,而其中所含的肾上腺素能够收缩血管,从而延缓麻醉剂进入全身循环,起到维持阿替卡因在局部组织的浓度、延长麻醉时间的作用[4]。
综上所述,在牙体牙髓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阿替卡因进行局部浸润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利多卡因,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疼痛感及恐惧心理,为临床医师营造良好的手术操作环境,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1] 朱彦红.阿替卡因用于牙体牙髓病治疗的麻醉效果[J].中国药业,2012,21(13):84.
[2] 孙 萍.阿替卡因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0):66.
[3] 陈 敏.不同麻醉药物对牙体牙髓病的麻醉效果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33):46.
[4] 黄 芳.利多卡因与阿替卡因治疗牙体牙髓病麻醉疗效的对比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6):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