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凤,黄希彤,阮焯坪,图 雅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 卫生服务 ·
广州市社区居民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与需求情况调查
林玉凤,黄希彤,阮焯坪,图 雅
(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于心理咨询的认识与需求情况。[方法]自编心理咨询认识情况及需求情况问卷,对社区235名居民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女性较男性更关注心理健康;超过70%的居民认为去做心理咨询的人就是变态;对心理咨询价格估计普遍偏低,对其价值和功能不了解;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的机构中,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站的知晓率是最低的。[结论]广州市居民对于心理咨询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应积极开展宣传工作。
心理咨询;认识;需求;社区调查
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使人们的心理健康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国已有1600万人有心理问题[1]。居民寻求心理帮助的方式主要为心理咨询,对于咨询的认识了解情况,会影响到居民进行心理咨询的相关行为[2],而对心理咨询的态度,进一步影响到居民心理问题的解决率,对居民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有着关键的影响。广州作为我国三大一线城市之一,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及需求更应该引起关注。为了解广州市社区居民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与需求情况,对广州市某社区235名居民进行抽样调查。
1.1 研究对象
广州市黄埔区某社区及越秀区某街道,随机发放问卷240份,有效回收235份,回收率为97.9%。
1.2 研究方法
采用自编心理咨询问卷,问卷内容简单易懂,共21个条目,包含人口学资料、对心理咨询作用、价格、方式途径、态度等的理解,以及心理咨询需求状况。
1.3 数据处理
采用Excel表格录入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1 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对象的具体情况见表1。其中,男性116人,女性119人;18~30岁和31~45岁人群为主;已婚137人;超过一半的人有大专及以上学历;月收入3000~8000元的人数最多。部分选项数据有缺失。
2.2 居民对心理咨询的认识
2.2.1 对象
72.0%的居民认为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心理变态、精神病患者;63.4%的居民认为是存在性格缺陷的人。
表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n =235)
2.2.2 价格
31.5%的居民认为心理咨询的价格在50元以下,47.7%认为在50~100元,12.3%认为在100~200元,2.1%认为在100元以上。月收入与期望的心理咨询价格存在显著差异(P =0.017<0.05),月收入高的居民与能接受的心理咨询价格也相应比较高。对不同身份的居民对心理咨询价格的接受程度进行单因素分析显示,有心理学相关专业背景的人能接受的价格显著高于普通居民(F =3.397,P =0.035<0.05)。
2.2.3 功能
20.9%的居民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聊天;7.2%认为心理咨询可以解决所有问题;63.8%的人认为心理咨询能够解决部分问题;4.7%认为心理咨询的效果不明显。
2.3 居民对心理咨询的需求
2.3.1 对心理咨询的需求情况
13.6%的居民想做心理咨询但是没有去。对此部分人进行交叉分析,发现28.1%的人认为“心理问题是个人隐私”,21.9%的人“不知道有这方面的咨询”,说明了居民想要寻求帮助,但是却对心理咨询不够信任,或者求助无门。
在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上,情绪问题、工作压力、人际关系、经济压力排前四位。而不同婚姻状态的选择体现出显著差异,未婚的主要困扰来自情绪问题(41.8%)、工作压力(38.5%)和个人发展(38.5%);已婚的困扰主要来源于情绪问题(35.3%)、家庭矛盾(33.1%)和经济压力(31.6%);离异人群主要心理困扰来源于家庭矛盾、婚恋问题和个人发展(均为33.3%),详见表2。
表2 心理困扰的主要来源
2.3.2 不去咨询的原因
50.0%的居民认为自己可以克服心理问题,31.3%认为心理问题是个人隐私,不想向咨询师透露,18.3%担心别人认为自己有病;不知道有相关咨询、认为咨询不起作用的居民分别占了17.8%、17.4%。在“是否去过心理咨询”的问题上,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身份的居民显示出了显著不同的行为特点(F =5.156,P =0.006<0.05)。有心理学相关专业背景的居民更多的会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而普通居民和精神疾病亲友没有显著差异。
2.3.3 遇到烦恼的解决方法
2.5%的人会寻求心理咨询帮助,42.1%找人倾诉,35.3%是自己想办法处理,12.8%选择不理它,3.4%选择压抑自己。男性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想办法处理(44.9%),女性更倾向于找人倾诉(55.3%),单因素检验出现显著差异(F =11.159,P =0.001<0.01)。
2.4 心理咨询的相关行为
2.4.1 认为心理咨询的主要途径
在调查对象所了解的可以进行心理咨询的机构中,专业心理咨询机构的知晓率为58.1%,综合医院或精神专科医院的知晓率为33.2%,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站的知晓率为26.3%。
2.4.2 选择的心理咨询服务方式
66.2%的调查对象愿意选择面谈为心理咨询的方式;绘画沙盘等艺术治疗的接受度为25.0%,超过60%的人愿意选择电话、QQ、微信等不直接接触的咨询方式,新兴媒体带来的影响也值得引起关注。
3.1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知晓率过低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在居民的精神卫生建设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对于一般居民来说,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在人际关系问题、子女教育、重大创伤性事件、孕妇关怀、青少年性教育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3];对于精神疾病康复者来说,它有利于患者心理康复,有利于患者回归社会,同时也为了减少患者的医药费用支出,减轻患者家庭和社会的负担[4]。而调查结果显示,在居民了解的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机构中,社区心理服务中心的知晓率是最低的(26.3%)。大部分人还不知道社区是有提供相关服务的,这使得居民的相关问题得不到及时观察解决,也说明我国的社区心理健康服务资源存在浪费。
3.2 居民对心理咨询收费估计偏低
调查的结果中,超过85%的居民认为心理咨询价格在100元以内。而认为合理收费100~200元的有12.3%,认为200元以上的有2.1%。这相对于国家卫生部规定的收费标准偏低,这反映了居民普遍不愿意为心理咨询付较多的费用的现状,心理咨询价值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高。同时,在“对心理咨询的功能认识”的结果上,有相当一部分的居民(20.8%)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聊天,反映出对于心理咨询存在价值认识上的偏差,这也就不难理解价格估计偏低结果的出现了。
3.3 居民心理健康需求情况在性别上体现出差异
调查中显示,女性存在心理困扰的频率高于男性(P =0.003<0.01),也比男性更加关注心理健康,52.2%认为关注心理健康“十分需要”。有调查研究显示,广州市某区的女性精神卫生知识的知晓率普遍高于男性[5],这从侧面印证了本研究的结果。女性的神经系统具有较大的兴奋性,对任何刺激反应都比较敏感;并且女性在一生中,特别是成年之后,会经历恋爱、孕期、产褥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6],这些时期处理不当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3.4 绝大部分居民对咨询不了解
居民对于心理咨询的对象和咨询本身都存在诸多的误解。调查显示,超过70%的居民认为去做心理咨询的人就是变态;需要咨询但是不去的原因中,18.3%的人选择了“担心别人认为自己有病”,这一现象在大学生中同样存在。陈昱文等对广州十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关于心理咨询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不去做心理咨询的原因中,“接受心理咨询易在周围人群中造成议论”排在前四位[7]。这可能是因为我国早期的心理咨询机构都设立在精神病院和综合性医院的精神科,到这些机构求助的主要是一些神经症患者[8]。因此居民对于去看心理医生就是“精神病”的普遍认识尚未纠正。调查结果也显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机构中,精神专科医院或者综合性医院的知晓率也相对较高。另外,我国在普及精神卫生方面力度不足也是原因之一,知道禁毒日的居民远比知道精神卫生日、自杀预防日的居民多[9-11]。
本次调查也发现,在需要心理咨询但是没有选择去做的原因中,31.3%的人认为心理问题是个人隐私,不想向陌生人包括咨询师透露;17.4%的人认为咨询不起作用,在平时遇到困惑的解决方法中,只有2.5%寻求心理咨询帮助,这都提示了居民对心理咨询本身的不信任、不了解,缺乏对咨询的一些基本认识,比如保密原则。潘孝富对城市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居民不去咨询的最主要的是怕得不到保密(49.3%的人担心咨询员会把您的个人资料或者隐私告诉别人)[12],这与本研究的结果一致。
心理咨询想要起到良好的效果,首要前提便是来访者跟咨询师之间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不去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原因便是对心理咨询效果的不信任,以及不相信咨询师会帮自己保守秘密,这都出于对心理咨询相关职业道德及要求的不了解。
4.1 加大心理咨询相关内容宣传力度、开展相关活动
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可将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编写成小册子,内容包括对心理问题性质的区分、心理咨询定义、对象、程序、原则、效果等,社区范围内每户发放,让居民对与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系统的认知。另外可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等方式,加大心理卫生知识及心理咨询知识的宣传,纠正居民认知。
有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社区中开展多样的、针对各人群心理特征的心理健康服务对提高社区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是有效的,可以促使家庭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稳定[13]。社区心理健康工作者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咨询相关的小游戏、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的方式,来提高居民对于心理咨询的认识,减少心理咨询的神秘感。鼓励人们勇敢面对自己的问题,及时寻求帮助,以防发展成为严重的精神疾病。
4.2 完善服务系统,提高服务质量
目前我国社区心理卫生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心理卫生服务的范围不够广泛、方式比较单一,心理咨询开展的情况也不容乐观[14]。这主要与我国目前社区服务的模式尚处于探索之中,人员、技术、资金投入都不足够有关。社区服务工作者,应该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心理健康服务;另外可以参照国外完善的社区服务模式,不断探索适合我国社区的工作模式。4.3 政府应加大对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扶持
据统计,我国二三十年来每年在精神卫生领域的投入,只占到卫生总投入的1%。而这与精神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20%的比例极其不匹配[15]。在经济如此发展的今天,政府应该调整重点,加强精神卫生建设,2011年《精神卫生法》(草案)的出台具有巨大的进步意义。
对于居民身边的心理卫生资源——社区心理健康服务,政府更应该加大投资力度,为社区工作者提供相应的专业培训,定期指派专业人员对社区工作进行指导;提高相应场所和设备建设;提高社工的福利待遇,吸引更多的专业人才投入社区心理卫生行业等,提升社区服务水平上升。
4.4 加大监督力度,同时出台相关奖励政策
相关卫生监督部门对社区服务的工作制定相关标准,定期进行检查,评选季度优秀或者年度优秀社区。比如规定一个月举行一次卫生知识讲座,定期上门走访记录等。将这些工作记录上交,卫生监督部门不定时抽查,检验社区服务情况。服务情况达标或者较好者,进行相应的表彰,提高社区心理健康工作者的成就感和归属感。
4.5 利用媒体的力量,进行科普宣传
政府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制定科普宣传视频、公益短片等,在电视台广告宣传,更容易普及相关知识。
综上所述,广州市社区居民的心理咨询服务需求较大。但是对于心理咨询的认识存在较严重的误区。
社区心理健康工作者以及政府有关部门等,都应该积极开展相关的心理健康以及心理咨询的科普活动,纠正国民对心理咨询存在的认知偏差,使居民能够“光明正大”的寻求心理帮助,及早解决问题,提高居民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1] GOH M,XIE BZ,WAHL KH,et al.Chinese students.attitudes to-ward seeking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help[J].Int J Adv Couns,2007,29(3):187-202.
[2] 吴家栋,王声湧,董晓梅.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和相关行为的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0,14(4):327-330.
[3] 郭梅华,张灵聪.国外社区心理健康服务及其对我国社区心理健康服务的借鉴[J].社会工作,2009,(1):58-61.
[4] 甘一方.积极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全科医师的重要职责[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3,2(3):129-130.
[5] 杨 春,李晓珍,陈庆良,等.广州市黄埔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3,29(4):377-379.
[6] 洪 武.女性社会心理特点[J].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5,4(4): 37-42.
[7] 陈昱文,吴东梅,赵钰蔚,等.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态度调查[J].医学与社会,2010,23(2):83-85.
[8] 李 丽.部分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与行为[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6):91-92.
[9] 陈 瑜,胡晓兵.武汉市江汉区居民心理状况及对心理咨询态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8(1):38-40.
[10] 蔡梅英,龚诚华,胡号应,等.2011年广州市越秀区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知识调查[J].预防医学论坛,2012,18(10):757-760.
[11] 王晓刚.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评估及其预测因素[M].重庆:西南大学,2013.
[12] 潘孝富.朱新田.城市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状况分析[J].湘南学院学报,2012,33(4):28-31.
[13] 傅素芬,陈红卫,夏 泳.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对社区居民心理健康水平的作用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05,21:42-43.
[14] 吴均林,周指明,巫云辉,等.城市社区心理卫生服务现状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4,20(4):389-390.
[15] 赵德余.中国精神卫生政策制定的渐进式逻辑——对立法过程的一种解释[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5(5):29-34.
(本文编辑:谢碧钰)
Investigation the cognition and demand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community residents in Guangzhou
LIN Yu-feng, HUANG Xi-tong, RUAN Zhuo-ping, TU Ya
(Economics and Manage
ment School of Guangzhou Chinese Medicine University, 510006, China)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cognition and demand to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MethodsSelf compiled questionnaire about cognition and demand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were used and answered by 236 sampled-community residents. ResultsWomen more concerned about mental health than men(P=0.003<0.01). Over 70% of the residents believed that to do counseling is abnormal person, the price estimates for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is generally low. The community residents do not understand the value and function of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The awareness rate of community mental service is the lowest in the institution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service.ConclusionsThere is a large deviation in the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for the residents in Guangzhou, and the publicity work should be carried out actively.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ognition, demand, community survey
R395.1
:A
1003-2800(2015)11-0687-04
2015-08-13
林玉凤(1992-),女,广东惠来人,在读本科, 主要从事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习。
图 雅 (1982-),女,内蒙古人,硕士,主要从事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