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利 林雯 田园
摘要:为了解混合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现状,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CNKI的相关论文进行了文献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和稳定期;混合学习主要在高校应用,并且在计算机学科的应用相对较多;混合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的研究内容在“应用模式”、 “应用策略”方面涉及较多,在“应用效果”方面研究较少。
关键词:混合学习;学校教育;应用模式;应用策略;内容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5)08-0098-03
● 引言
随着数字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资源从过去的简单课件、精品课程,发展为网络公开课、MOOC,到现在处于热潮的微课程,这些新型学习资源使得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变得多样化,混合学习逐渐深入到学习者的学习、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师生和专家学者对混合式学习展开了积极的应用实践,并取得了不少经验和成果。那么,目前混合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现状如何?混合学习在哪个教育阶段、哪个学科应用得比较多?关于混合学习的研究范畴主要有哪些?这些都是有待研究的问题。因此,本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近十年的相关论文进行了内容分析和文献研究,以期了解目前我国混合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和研究现状。
● 研究方法及研究样本
本研究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对CNKI近十年的相关论文进行研究,笔者选取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为样本来源,在CNKI中输入“篇名”为“混合学习”并且“应用”、或者“篇名”为“混合式学习”并且“应用”、或者“篇名”为“Blended Learning”并且“应用”、或者“篇名”为“B-learing”并且“应用”作为检索条件,选择来源类别为“全部期刊”进行检索。截止到2014年6月30日,共检索到151篇文献,剔除不相关的26篇文章,将剩余的125篇能够明确确定与学校教育相关的文献作为研究样本。
● 数据处理及分析
1.混合学习应用研究的发展概况
截止到2014年6月30日,混合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数量如图1所示。由图1看出,混合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根据图1的数据,笔者将混合学习应用研究的发展大概分成三个阶段:萌芽期、发展期、稳定期。
(1)萌芽期(2005—2006年)
在这个时期,混合学习的应用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学者、教师等把混合学习试探性地应用于教学中,对其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等方面的应用进行论述,指出混合学习将对我国教育实践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这个阶段的混合学习在教育中的应用更多偏向于理论的初步探讨。
(2)发展期(2007—2010年)
在这个时期,混合学习的应用研究处于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学者及教师关注混合学习,探究混合学习的起源、内涵和模式等。很多教师对课堂教学从设计、开发、实施到评价等过程进行混合教学实践研究,试图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教学模式。这个阶段的研究表现出混合学习理论渐趋成熟。
(3)稳定期(2011—2013年)
在这个阶段,研究者更关注混合学习环境的构建、混合学习课程的建设、混合学习在教学中的模式和方法等几大主题。[1]所以,这个时期混合学习的应用已经在实践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
2.混合学习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应用情况
为了分析混合学习在不同教育阶段的应用情况,笔者将教育阶段划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学和高等教育,然后对125篇文章进行归类、统计,可得出如图2所示的数据。
由图2可以看出,混合学习在教育阶段的应用中,应用于高等教育阶段的论文数量为116篇,占92.8%;应用于中学教育的论文数量为8篇,占6.4%,小学教育的比例是0.8%。
分析其原因可知,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者本身是最主要的因素。一方面,在混合学习中,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相对较强,他们会更自觉、更有目的地进行网络学习。而且,大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大,需要在网络上填补、扩展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源。另外,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这为开展混合学习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条件。
另一方面,从2003年开始,我国启动了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各高校开始建设各类网络课程,高校教师将网络课程引入到课堂教学中。同时,随着近些年网络公开课、MOOC、微课等事物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教师以及教育管理人员为教学设计、开发大量的教学视频。所以,高校教育在混合学习的应用相比于其他的教育领域更具优越性。
3.混合学习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情况
为了解混合学习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情况,笔者将能够明确确定所属学科的116篇文章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科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作为类目表进行归类,可得出图3的数据。
由图3可知,在不同学科的应用中,混合学习应用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的论文数量有51篇,约占43.97%;应用于语言学学科的论文数量为22篇,约占18.97%;应用于教育学学科的论文约占12.93%。
与其他学科相比,混合学习在计算机科学技术学科中的应用研究相对较多。因为计算机学科的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相关,并具备在线学习的硬件设施,所以,其教学过程既保持传统教学的特点,又反映信息技术的优势。[2]而且,很多学习网站提供了丰富的与Flash、Photoshop、3D等内容相关的教学资源,使师生能够充分地开展混合学习。另外,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必修基础课程,在全国高校的应用比较广泛,这就为混合学习在计算机学科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研究群体。
笔者查阅其余的文献,发现混合学习也应用于教育学、艺术学等学科。这些学科主要都是教育技术应用的传统优势学科,而且在网络上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所以运用混合学习相对容易。
4.混合学习应用研究的内容特征分析
为了解混合学习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笔者将研究内容的类目表划分为“应用模式”、“应用策略”、“应用效果”和“其他”四个维度,然后对这125篇相关论文进行归类、统计。
分析相关文献,可以总结出混合学习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的几个基本特征:
(1)混合学习的应用模式呈现多样化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应用模式有以下几种类型:第一,黄荣怀教授提出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过程,主要由课程导入、活动组织、学习支持和教学评价这四个关键教学环节所组成。[3]第二,余胜泉教授总结的混合教学的过程模式,主要有建构性学习环境设计、课堂教学、在线教学和发展性教学评价四个环节。[4]第三,Purnima Valiathan提出的技能驱动型模式、态度驱动型模式、能力驱动型模式。[5]其中,黄荣怀教授、余胜泉教授提出的应用模式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来提出的,注重学习资源、环境的选择和设计,也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而且,表现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特点,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观察者、引导者,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成为知识的建构者。而Purnima Valiathan提出的应用模式是主要从学习者的角度来提出的,侧重技术在学习过程中的使用,并强调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
(2)混合学习的应用策略具有实践性
总结文献中所提出的策略,可以看出这些策略强调了以下几点:第一,应注重混合学习环境、资源的建设。构建的混合学习环境既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媒体,具有稳定的学习支持服务,也具有监控管理功能,还要实现师生之间及时的交流反馈功能。第二,学习方式要多样化,突出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过程中,课堂学习、在线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有机组合使得学生可以进行协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等多种学习活动,通过与教师、同伴之间充分的合作、探究,学生能促进学习的生成。第三,学习评价采取多元化方式。混合学习更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情况,如在线学习时长,参与实践的情况,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的情况等。另外,还可以采用网上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3)混合学习的应用效果相对较好
查阅相关文献发现,经过混合学习,“58%的学生认为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而且,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让“73%的学生认为混合式学习能从多个角度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7]”。另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协作学习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混合学习虽然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81.4%以上的学生对网络平台中的某些功能模块的使用不是很满意[8]”,说明平台在使用上仍存在一些问题。而且,“38.8%的学生认为混合学习会给他们带来一些负担”[9],主要原因是学习者经常要花费很多时间在网上查找资料或使用搜索引擎等。另外,有的学习者在学习时缺少自控力,经常上网聊天、娱乐等,网络也缺少监督管理机制,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 结语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不断发展,网络教育资源由专题学习网站、教学平台与资源、电子书包逐渐转变为视频公开课、慕课、微课等新事物,而现时的学习者主要通过学校教育、网络教育和在线学习三种模式进行学习。所以,对混合学习在学校教育中的应用进行研究,能为以后开展混合学习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俞显,张文兰.混合学习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7).
[2]汪材印,张家喜.混合式学习理念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5).
[3]黄荣怀,周跃良,等.混合式学习的理论与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余胜泉,路秋丽,陈声健.网络环境下的混合式教学——一种新的教学模式[J].中国大学教育,2005(10).
[5]Barnum C, Paarmann W.Bringing introduction to the teacher:A blended learning model[J]T.H.E Journal,30(2),56-64.(2002).
[6][8][9]高卓.混合学习在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中的效果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07(4).
[7]徐红.基于C-class和E-class的B-learning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