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李培
2014年,首都基础教育绘制了一幅幅以公平、优质、均衡为特征的“北京教育新地图”。2015年,服务学生,让学生更多享受优质教育的“实际获得”,将成为“北京教育新地图”的主题。
横向联合,放大优质资源效应
2015年“北京教育新地图”的首要特点,是坚持“存量盘活,增量推进”发展。
抱团发展,优质教育资源重组扩大
东城区今年新建9对深度联盟学校,将继续探索联盟一体化下的学校管理及中小衔接对口直升。此外,东城区今年还选取了北京二中、五中、广渠门中学、史家小学4所改革项目校作为试点,在盟、贯、带多校区相互集成的基础上,形成教育集团式管理模式,四大教育集团将激活优质教育共同体的内生动力,形成优质教育品牌的辐射推广与合成再造。
西城区针对今年即将启动的第二轮教育改革,将在扩大重组优质教育资源上继续发力,通过名校办分校、学校资源重组、引进高校资源合作办学、纯初中校不再单独办学等方式进行初中资源整合,进一步扩大初中阶段优质学位数量,新增优质学位不低于1000个。西城区将进一步完善学区制,将小升初学区由7个调整为与小学对应的11个,确保义务教育阶段的每个学区都配置有优质中、小学以及特色学校和教育集团成员校。此外,西城区还将通过新增和调整,扩大教育集团规模。截止目前,西城教育集团数量已达到17个,涉及70余所中小学。
朝阳区今年将继续通过名校整合薄弱校的方式,整合10-15所相对薄弱学校,大约有9800名学生受益。这样的整合包括“校长为同一人,课程一体化设计、教师统筹使用”。
丰台区将继续内联外引,新增优质资源校20所,新增优质资源学位近3000个。通过多种举措,实现每个片区有3-6所优质校;初一和小学一年级优质资源学位数将达到总计划近七成。
石景山区今年将进一步扩大教育集团规模,组建京源教育集团和苹果园中学教育集团,届时全区将共有京源、实验、古城、苹果园中学、九中等五个教育集团。同时,以集团为支撑,划分东南部、中部、北部、西部四个学区,今后四大学区内的小学生可实现在学区内就近升学,以此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特色探索,打造教育品牌新名片
在市级统筹下,各区县将立足区情,因地制宜,走特色化综合改革之路。
朝阳区按照“促进均衡、辐射品牌、资源共享、提升内涵”的基本思路,形成了以“名校办学”为主、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办学为辅的优质资源扩充的“四大模式”:一是“名校+新校”;二是“名校+薄弱”;三是“名校+民办”;四是高校、科研单位合作办学。仅在2014年一年中,就有二外附小、中国传媒大学附小、附中等7所高校附中附小在该区相继建立。四大模式相互补充,成为该区横向扩大优质资源规模效应的发力点。
今年,远郊区县也将通过内升外引、名校办分校、打造教育联盟等形式,继续提升区域教育质量,打造有区域特色的教育新名片。
通州区以城市副中心建设为契机,将进一步扩大示范高中总量,加快引进市中心区优质示范高中北京二中、首师大附中、北京五中、景山学校、人大附中到通州举办校区,形成“3+5”的示范高中办学格局。
房山区在引进北京四中、北京小学、北京四幼等35所优质校的基础上,继续引进黄城根小学、丰台十二中两所优质校。
平谷区已完成了北京师大附中平谷第二分校和北京一师附小平谷分校建设,今年9月份正式开学。
大兴区确保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附属实验学校竣工投入使用,推进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中学、北京育才学校大兴分校建设与师资、招生调研等前期准备。
昌平区采取了进一步推进名校建设工程,3所名园建成并开园,包括沙河大学城北师大附属幼儿园、未来科技城北师大附属幼儿园、回龙观首师大学前教育学院幼儿园;3所名校开工建设,包括未来科技城北师大附属第二小学、未来科技城北师大附属第二中学、沙河大学城高中部等。
延庆县还将继续深化学区化管理,积极探索构建由城区优质中小学、幼儿园牵头,川山区中小学、幼儿园共同参与的横向教育联盟,形成全县“一、三、五、四”学区制管理格局(高中组建一个教育集团,初中建成三个学区,小学建成五个学区、幼儿园建成四个学区)。
纵向贯通,为学生成长锻造
“无缝培养链”
2015年的“北京教育新地图”上,优质教育资源贯通的立体网络将成为一个新的显著特点。
对口直升,学业进阶的“无缝培养链”
过去小学、初中、高中,学生在学业上是“分段消费”,如今,学段资源贯通将成为纵向扩展优质资源的新形态。其中,九年一贯是主要方式,目前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本校直升;一种是品牌初中联合普通小学组成九年一贯对口直升学校。
据了解,今年东城区新增了3对对口直升校。对口校实行“老生老办法、新生新办法”,于9月1日入学的新生在6年后毕业时,将按一定比例直升对应的中学。同时,对口的两所学校将在课程、教学、学生活动和综合评价四个方面深度联盟。至此,对口直升校数量已增至8对。
西城区今年也将重点锁定对口直升改革。该区将正式出台《西城区小学直升中学对口工作方案》和《西城区小学直升中学办法》。一方面,明确直升范围和方式,从2015年开始,12所小学30%的符合条件的小学应届毕业生按照自愿原则,直升对接优质中学,之后逐年递增,6年后直升对口中学的比例将达到80%;另一方面,加强对口中小学学段间的衔接,完善对小学优质校不足的学区的资源配置,强化对口直升学校的管理。
朝阳区在名校整合薄弱校过程中,着力扩大九年一贯制,在课程设置上,将对英语科目进行探索,划分每一个学段,实现课程衔接的一贯制,使学生不出区县,完成9年或12年的教育。
海淀区也瞄准小学、中学的学段衔接。2014年海淀区已整合24所中小学,成立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或建立对口直升机制)。今年海淀区还启动学区制改革试点,在现有12个小学学区的基础上,将学区地域范围内的中学也纳入学区管理。合理调整学区规模,增加学区数量,逐步实现由学区统筹所在地区范围内的各类教育资源,努力满足“让老百姓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需求。endprint
学段贯通,资源服务一体化
要在“北京教育新地图”上构建公共服务的立体化版图,最终是要打通学生的“培养链”,实现师资、课程、教学资源的一体化,增强服务学生成长的软实力。
东城区今年9月将在部分学区探索“学院制”,未来的东城区中小学生将拥有一张可在全区范围选修的课程菜单。学院学生将实行“双学籍”,在现有学籍管理系统基础上,将学生在学院内的学习记录纳入综合评价评定指标,实现学院内的学段贯通,探索跨年级、跨校的全区范围自选课程。
丰台区将以集群或集群组为单位,实施片区入学,充分释放优质教育活力。今年小学入学共有12片区,初中从原5片区调整为7片区。在片区内,采取单校划片对口入学或多校划片派位入学方式,满足多样化入学需求。此外,丰台区将实施薄弱初中对口直升优质高中计划:今年将有两所薄弱初中校,3年后整建制直升入优质高中,每年惠及学生190人。有关入学政策不分区域、不分学段,让学生当年即可直接享受政策红利。
大兴区今年也将继续加强学段衔接研究,以8个教育协作区为主要对象,以课程为主要载体,以一贯制学校建设、对口直升入学方式、师生互相走进课堂等多种形式的衔接为研究内容,建立幼小、小初、初高衔接工作机制,加强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促进学段融通。
均衡配置,学生共享优质师资
2014年11月以来,北京市先后颁布《中小学学科教学改进实施意见》和《北京市高校、教科研部门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要在软环境上,为学生开拓丰富、优质的教育生态资源。
借助外力,壮大基础教育师资队伍
在2014年“北京教育新地图”上,呈现了在市级统筹下,联手高校、社会机构、教科研机构,助力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协同发展的一大批改革亮点校,其中包括高校及社会机构支持体美特色建设的140多所小学,教科研部门对口支持的19所中小学,以及对口支援英语外教的160多所学校。2015年,这项工作将进一步扩展和深入。
石景山区今年将与北京教科院合作成立北京教科院附属学校,与北方工业大学合作成立北方工业大学附属学校,在鲁谷地区增设爱乐实验小学分校,调整西黄村小学为外语实验小学分校。此外,该区还把师资合作的触角伸向民办校,如将在西部地区引进一所高质量的民办中杉学校,该校的30名教师将进入五里坨小学等周边公立小学兼课,担任主要学科的老师,全面带动教学质量提升。
通州区在去年与首师大、北京教科院合作建立11个学科工作站以及23个名师工作室的基础上,组建通州区名校长、名教师专家指导团队,建立通州区特色、优质中小学评价指标体系,将一批优质中小学分布到各乡镇,从而扩充优质师资的覆盖范围,最大程度提升区域内的整体教师专业素养,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了有力的队伍保障和人才支撑。
顺义区将加强名校长工作室与后备干部培训两支队伍建设,包括利用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资源,加强校长教育理念、研究能力、领导智慧等方面的培训;组织干部到名校挂职培训;积极开展后备干部专题和专项培训。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教育学院等高校合作,实施有效教学方式研究、班主任专业素养提升等合作项目,为教育改革和学校发展助力。
密云县瞄准扩充优质资源“增量”,充分利用高校资源,继续与首师大、北京教育学院合作实施“学校发展提升工程”“校本培训基地校建设工程”等项目;有效发挥吴正宪儿童数学教育思想推广研究基地、市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学名师工作站的作用,密切与海淀等教育发达地区的整体合作, 共享优质资源。
教师流动 内涵发展提升软实力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教师资源的均衡,而教师资源能否均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实现教师流动。教师流动并非简单的教师互换,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编制、岗位、学科、生源等诸多因素,亟需制度建设来保障教师流动有序进行。北京市去年已开始起草《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指导意见》,积极推进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区管校用”的管理改革,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实现区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化、常态化,为普通校补充和吸引更多优秀师资。
在市级统筹带动下,各区县也在软环境建设上继续发力,瞄准教师流动,重点建立城乡之间、区域内校际间优秀师资的对口交流制度,使学生共享区域内优秀师资。概括说来,一是进一步强化区域内优质校与薄弱校的师资互动、交流,发挥优质师资的辐射带动作用;二是强化教师流动的制度建设,以制度保障的力量实现教师流动的科学化、有序化、规范化。
海淀区已形成16个教育集团,多校合作、共同发展。如人大附中通过选派校长承办西颐中学、蓝靛厂中学、西山学校、北航附中和翠微学校,立足优质师资流动,助力教育水平提升。
门头沟区在立足四大教育带的基础上强化区域内16个城乡协同发展联盟建设,由城区优质校带动山区薄弱校共同发展,干部教师互动交流,实施网络同步备课、教学研讨等,选派一定数量的学生进行交换学习,实现城乡学校同步同质发展,全面提高山区学校教育质量。
怀柔区全面整合学区校师资力量,推进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帮教结对”活动,开展校际间公开课、研究课交流研讨,学科教法研讨等活动,探索“学区大备课组”统一备课机制。
朝阳区积极探索学区管理理事会机制,进一步推动优秀教育理念、管理模式、课程体系、师资队伍的合理流动与共享,在更高层次上推动朝阳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
顺义区今年将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城乡学校校长、教师工作任期制度和定期交流轮换制度,推动城乡学校之间校长教师有序流动、科学流动、合理流动。该区还将深化城乡联动和集团办学,深化以示范高中为龙头的三大教育联盟、九大教育组团办学,进一步加强组团校间在教师交流、学科建设、教研科研等领域的合作,充分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我们要继续努力,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新年致辞发出了新一年改革攻坚的总动员。用切实行动去回应人民的期待、实现人民的期盼,正是2015年首都教育人义不容辞的使命。新一年的“北京教育新地图”,期待更多教育改革者们一同绘就亮丽的新图景。
编辑 江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