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
乔森来自英国,他的父母有一个农庄。农庄里种着葡萄,每年采摘下来的葡萄用来酿造葡萄酒,产量虽不高,但可以在当地的商店里买到。在乔森的记忆里,这个农庄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么变化,他的父母也从来没有想过农庄会有什么变化。乔森自己觉得,他将来也会像父亲一样,喝一点酒,然后在太阳很好的日子里,躺在农庄的草地上睡觉。
到中国后,乔森成了一名民办学校的外文老师。
有一天,乔森正在上课,发现教室外有一个人影晃动。乔森以为是校工,没有在意。但他发现那个“校工”一直站在窗外,招着手,嘴巴动着……乔森再看教室里,有个男孩想站起来又不敢,呆呆地看着窗外。
乔森于是问:“窗外的那个人,是找你的吗?”
全班人突然哄堂大笑。
乔森非常纳闷。只见那个孩子站起来,跑到教室外,拉着那个人走了。
乔森后来才知道,窗外那个人是这个孩子的母亲,她给孩子送生活费来了。乔森还因为这个男孩知道了这所民办学校的许多事。
这是一所“贵族学校”,因为升学率非常高,而且有外籍老师授课,所以学费昂贵,一年需要3万元左右,这相当于很多中国工人一年的全部收入。但是每年招生时,这所学校仍然门庭若市,竞争非常激烈,大家都想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上学,有的甚至为此举债。那个男孩来自农村,家境贫寒,男孩的生活费经常不够,于是他的母亲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送钱到学校来。这些钱也不知是她刚发的工资,还是借来的。
乔森觉得非常不可思议:既然经济条件不允许,为何还要读这样高收费的学校?
后来,乔森与男孩有了一次交流。那个男孩说:“乔森老师,虽然我现在穷,但我有一个志向,我要好好读书,考上最好的大学,将来开公司,赚大钱,比班里那些嘲笑我的同学都更有钱,更有力量。”
眼前的“志向达人”令乔森大吃一惊。
乔森后来又问了不少孩子,发现这些孩子都有远大的志向——赚大钱、经营家族企业、娶美女、开豪车……而作为老师,他在祖辈传下来的农庄草地上晒太阳的梦想,显得太渺小。
乔森就这样被这些中国孩子的远大志向吓住了。乔森的父母从来没有告诉他,以后要成为了不起的人,他们自己也从来没有想过要把祖传的农庄做大,赚更多的钱什么的。他从小就觉得自己活着的目标,就是像父母一样,在庄园里过着平静的生活。
中国孩子在志向上的咄咄逼人,让乔森感到了文化上的强烈反差。乔森讲不出谁对谁错,但他从小所接受的教育告诉他:生活不应该是这样的,成功也不是这样的。
“不要成为志向达人!”乔森在他的课堂上一次次对他的学生们说。
(田龙华摘自《幸福·悦读》2015年第7期,魏 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