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栋基(毕节市第一人民医院,贵州551700)
随着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健康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医疗安全问题成为了社会关心的焦点之一。本院消化内科是患者人数较多的临床科室之一,医生每天开出的药物种类多、用量大[1],而药物的成分复杂,名称也多有相似,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出现不合理用药问题。不合理用药问题一旦出现,轻则使患者的治疗效果下降,增加患者痛苦,重则甚至可能造成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同时也会对医院的整体形象和声誉产生不良影响,加剧医患关系的紧张。特别是这几年来,我国进行医疗改革的力度和覆盖面都越来越大,对医疗安全的要求更是日益提高。鉴于此,在本院消化内科日常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过程中,注意用药的合理与安全性便显得十分重要。对本院消化内科出现不合理用药问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中常见的不合理用药问题种类,所得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且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的患者51例,对其临床用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9例,女22 例,平均年龄(38.0±3.8)岁,平均体质量(61.0±2.8)kg,平均病程(6.0±2.1)年,所有患者均无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正常。
1.2 方法 对选取的51例患者的临床用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用药档案,详细记录患者的处方、用药名称、用药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出现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总结问题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经分析,本院消化内科存在的不合理用药问题主要分为4类,其中药物用量过大10例,占19.6%;重复用药20例,占39.2%;联合用药产生拮抗作用6例,占11.8%;联合用药产生毒性反应15例,占29.4%。见表1。
表1 患者不合理用药问题分布(n=51)
3.1 药物用量过大 消化内科临床用药中常见的药物用量过大主要包括药物使用剂量过大和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其中最常见的还是剂量过大[2]。以临床上常用于抑制胃酸分泌的H2受体拮抗剂类药物为例,其口服1次,作用可维持12 h,因此每天给药2次即可,不需要多次重复给药。在临床中也存在因药品规格改变,而医生习惯性计量时,出现过量使用的情况[3]。
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也是造成药物用量过大的一个常见原因。抗生素是微生物(细菌、真菌、放线菌等)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拮抗病原体或其他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其相关制品的种类有上万种,在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各种感染。但是临床研究也发现,长期使用抗生素不仅会影响体内正常菌群的作用,还会造成致病菌的抗药性,不仅达不到预想的治疗效果,而且还会引发其他不良反应[4]。
3.2 重复用药 随着医疗和制药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出现了许多效果相似但名称不同的药物,这些药物中大多含有相似的成分,稍不注意就会造成重复用药,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相同药理作用的药物同时使用也容易造成剂量过大的问题,使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
本院消化内科临床中出现重复用药情况的原因主要有2种,一种是医生在对患者使用药品前没有认真阅读说明书,对药效还没有一个详细的了解就片面根据药名给患者开药,造成重复用药;另一种是患者由于对药物作用机制的不了解,错误地认为重复用药就能使药效加倍,更快促进康复,但是不了解这样做不仅达不到用药效果,而且也会造成不良反应[5]。
3.3 联合用药产生拮抗作用 因为消化系统疾病常伴有其他部位或全身症状,所以在消化内科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会联合使用多种药物。其存在的不合理之处多为药物联用后降低药效,致使药效之间存在拮抗作用[6]。临床中经常出现在给患者口服阿莫西林分散片的同时,又给患者静脉滴注大环内酯类或四环素类抗生素的现象,但是这样做反而会使阿莫西林的抗菌作用大大降低,以至于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胃溃疡的过程中,有的医生还会同时给患者使用铋剂和抑酸剂奥美拉唑,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却发现没有达到预期的疗效,这是由于铋剂虽然会在胃酸的作用下在胃黏膜及溃疡层表面形成一层铋盐保护膜,但奥美拉唑进入体内会破坏胃酸环境,进而破坏铋盐保护膜,使疗效大大降低。因此,在临床上应避免让患者同时应用铋剂和奥美拉唑,必须联合应用时,最好可以分开并间隔一段时间服用,以保证二者的药效都能得到充分地发挥。
3.4 联合用药产生毒性反应 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能会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但有时还会产生一定的毒性反应,对患者的生命造成威胁。联合使用克拉霉素缓释片和西沙必利就是一个危险的例子。克拉霉素常与阿莫西林、奥美拉唑等配伍使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疾病;西沙必利则可用于治疗胃轻瘫综合征、胃食管反流和慢性便秘等。2种药物分别使用均能产生良好效果,而一旦联合使用却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使患者出现心室颤动、室性心动过速、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律失常症状,威胁患者生命[7]。
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多发病,主要包括消化不良、腹泻、急慢性胃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各种肝炎及胆囊炎等,因此消化内科通常是医院里最大的科室之一,每天前来就诊的患者多,涉及使用的药品数量和种类也多,因此,该科室用药是否合理,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如何直接影响患者对医院的印象[8]。临床合理用药指的是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状况和疾病类型,在药学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制订和调整给药方案,在有效性、合理性、安全性及经济性同时具备[9]的情况下达到所预期的治疗目标。但是随着医药科技水平的发展与提高,药品种类不断增多,发生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也越来越多。有资料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3的患者死于不合理用药,而非疾病本身[10],可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危害之大。
通过对本院消化内科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存在不合理用药问题的患者的临床用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可以发现,本院消化内科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不合理用药问题,分别为药物用量过大、重复用药、联合用药产生拮抗作用以及联合用药产生毒性反应。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1)完善医院合理用药制度。规范所有医护人员的用药行为,增加临床药师在患者治疗中的参与度,对常见的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预警并及时干预,使临床的药物治疗更加安全、有效。(2)加强医护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定期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举行培训和讲座,更新医护人员的药品知识,提高医院整个医疗队伍的专业水平[11]。(3)加强医护人员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心,加强职业道德及医药相关法律知识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不合理用药问题的严重性,鼓励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树立“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将保护患者的身体健康作为自己工作的最终目标。(4)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教育。在诊疗过程中注意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向其详细讲解所用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帮助其养成正确的用药习惯,避免不合理用药情况的发生。
综上可知,不合理用药问题可以引发许多不良后果,因此,在本院消化内科的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提高医护人员对药物的熟悉程度及用药水平[12],倡导全体医护人员树立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同时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合理用药知识和必要性的宣传教育,以期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出现,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减少医疗资源不必要的浪费。
[1]张秀浪,任沈霞.胃炎、胃溃疡治疗中的不合理用药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2):3130-3131.
[2]周兴武.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的研究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 ,7(11):118-119.
[3]朱乐亭,韩容,赵志刚.奥美拉唑注射剂使用过程中变色原因及对策[J].中国药房,2008,19(10):800.
[4]黎勇.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不合理用药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6):138-139.
[5]吴仕静.探析消化系统疾病常见的不合理用药现象[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1,9(11):442-443.
[6]姚增奇.消化内科常见不合理用药问题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3,9(1):202-203.
[7]李继拴,刘晓红.消化系统疾病的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J].江西医药,2008,43(7):688-689.
[8]张磊,常刚.消化内科临床药学服务案例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23):50-51.
[9]陈琳芳.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29):933.
[10]杜炜龙,蔡娜.临床常见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1):125-126.
[11]娄颖,钟小溱.消化内科常用口服药物应用指南表的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118-119.
[12]张勇.简述消化系统疾病常见不合理用药的探析[J].当代医学,2014,20(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