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5-05-13 03:29刘艳
课外语文·下 2015年4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人生态度爱国主义

刘艳

【摘要】初中学生好奇心强,善于模仿,家庭、社会对他们的品德影响巨大,但他们很多的时间在学校度过,作为学校教育的主 体——教师承载着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任。

【关键词】民族精神;人生态度;爱国主义;行为习惯;感恩之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布夫勒说过:“道德应当成为科学的指路明灯。”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事业是影响子孙后代的工程,关乎几代人的事情。我们教师的职责也正是“教书育人”,教育工作者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应将育人这个中心任务作为关键。语文学科,作为承载着丰富育人因子的学科,我们教师在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应大力挖掘语文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一、渗透民族精神教育,唤起民族意识

著名作家陈祖芬说过:“丧失了自尊心的人,是一个没有出息的个人;丧失了自尊心的民族,是一个无望的民族。”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将其作为文化建设中的核心任务。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闪耀着民族精神光辉的课文比比皆是,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发挥其积极的引导作用,用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如九年级下册《生命与和平相爱》一课,就是一篇培育良好民族精神的典范:饱经风霜的犹太民族之所以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脱颖而出,就在于犹太民族那种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和平的向往与追求的精神生生不息,以及重视知识、重视信仰、重视文化的民族精神。教师在教学中,只有深入阐述文本,才能引领学生体会到,作为我们民族大家庭中的个体,只有自身强大了,保持优秀的品质,中华民族才能永远雄踞于世界的东方,屹立于世界之林。

二、渗透人生态度教育,教会学生做人

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由于认知、年龄、阅历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还没有形成稳定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容易被一些似是而非的社会现象所误导,甚至走入歧途,因此,作为主要育人功能载体的语文学科,有责任担当起引导学生的义务。

如在教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后,我安排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读后感,并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探讨生命的真谛,人生的价值。此外,在教学中,我开展课前一分钟演讲活动,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中外名人在成为名家造福社会、流芳千古的同时,如何敬老爱幼、关爱他人的事迹,如毛泽东向老师敬酒、周恩来向老师赠款、朱德给老师让座的故事,孔子、鲁迅等名人尊敬母亲的故事等。学生以这些素材开展演讲,“听众”听了演讲之后的感受联系生活实际再写成听后感,很多学生写出的文章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在课堂上,我遴选了一些与同学们分享,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更对学生进行了德育教育,提高了学生明辨是非、判断假丑的能力。

三、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爱国、爱家、爱党、爱人民是学生最基本的道德情感。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巧妙加以利用,从而让学生在获取语文知识,培养语文技能的同时产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道德情操,滋养浓厚的爱国情怀。如苏教版教材中《中国的土地》《美丽的西双版纳》《始终眷恋着祖国》《黄河颂》《展示华夏文化的魅力》等等都是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经典素材。教师在演绎课文时,配以现代手段,展示迷人的画面,辅以教师的真情诵读,带学生的心灵去旅行,让他们体会祖国的山河如此多娇:徜徉在阿里山风光里、徘徊在西双版纳的美景中,流连在云南傣族泼水节的神韵间……让学生陶冶在中华文化和美丽的景色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产生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

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成就个人素养

巴金说过:“孩子成功的教育是从好习惯的培养开始的。”的确,好习惯成就一个人的成功,坏习惯则会误导孩子一生。初中阶段,正是一个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将学生习惯的培养嫁接在课文之中,巧妙渗透习惯教育。如在初一语文教学中,我便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帮助他们改掉坏习惯,形成好习惯;如教学《皇帝的新装》时,教会学生任何时候要做一个真实的自我,如果自我膨胀,最终只能落得丑态百出,贻笑天下;教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我引导学生思考人在面对逆境时,是消极感慨老天对自己的不公,还是将这种困难作为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进行《斜塔上的实验》一文,我和学生讨论,大凡在历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巨匠,需要的首要素养是对真理的坚持不懈的追求以及孜孜不倦的探究精神。此外,针对学生平常生活中的一些小节,在教学课文《我的老师》时,我利用课堂,展开辩论,倡导讲礼貌,懂礼仪,做一个有修养的人。

五、渗透感恩意识教育,锻造完美人生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卢梭说过:“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在社会价值多元的今天,一些不良言行不断影响着孩子,很多孩子丧失了基本的道德底线,对父母、对身边的一切缺乏起码的感恩之心,一些触目惊心的事例让人在感到无比痛心的同时,更应引发我们的深入思考,培养孩子们的感恩之心已迫在眉睫。为此,我在教学中,利用一切时机,教育学生要懂得感恩,懂得反哺,懂得报答。如在学习课文《父母的心》《背影》时,我通过真情朗读角色表演引导学生去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在教学《七颗钻石》时,重点让学生体会小女孩用具体的行动来报答别人的关爱,让学生学会每天感恩一人,让感恩成为自己生活的习惯,用感恩的眼光审视周围的世界。

总之,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我们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让学生在获取文化知识的同时,更懂得如何做人。这样,才真正无愧“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人生态度爱国主义
默:从人生态度到审美心智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人生态度——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点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论伊拉斯谟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
浩然正气贯长虹 爱国主义谱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