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
摘 要:该文主要从学习共同体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入手,主要从社会学视角深入分析人际关系、社会交往、共同的社会文化背景,思考在学习共同体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学习者通过公开个体知识实现知识的共享,然后相互对彼此的见解进行评价、质疑、改进、丰富和汇总,并延伸出新的问题和学习领域,实现知识的社会建构过程,并从组织与管理视角提出学习共同体促进学习者知识建构的环境创设、角色定位、规范与文化、团体学习等几种策略。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 社会动因 公共知识空间 角色定位 知识建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c)-0234-02
学习共同体作为促进学习者信息交流和社会强化的学习方式,对促进当今学校教育及学习者的知识有效建构具有重大价值。学习共同体是知识的建构性、知识的社会性、知识的情景性、知识的复杂性、知识的默会性的提出。它作为人类知识建构的社会结构早已存在,从古代的集体狩猎到今天的各种社团、行会,他们扮演着知识的社会性建构角色,只是人们把关注点仅仅集中在学校情境下的学习活动,而未给予这个古老的社会结构日常化、生活化学习正式的承认和足够的重视。随着学习理念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人们才重新意识到学习共同体所具有独特的学习价值,并开始在实践中运用和实施。
1 学习共同体的社会动因分析
1.1 从人际关系、社会交往互动关系角度分析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需要以群体的方式生活,需要与他人交流,并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完成知识的有效建构,例如在学徒制中,学徒们聚集在以师傅为核心的群体中进行生活、学习,学徒通过观察和被观察而学到东西,学徒之间通过彼此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同时和其他师傅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将学习机会组织起来进行分工明确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早期形成并一直沿用至今的一种社会学习方式。而人们正是需要这样一种空间区域、环境作为物质条件来支持人的各项社会性实践活动。
在任何教与学的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群体为达成一定的目标,需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或某种情境中展开一定的交往互动,交往互动是教学活动的社会基础。在学习与社会实践中,学习者要不断地对知识进行转化,比如将某些知识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做出解释,生成新的理解;对某些问题进行分析、做出假设并进行检验等。学习作为一种知识建构活动,知识建构本身就应该是教学的着眼点。教学活动应该直接关注学习者面对各种问题所进行的思想生成和持续改进过程,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主要的心理活动应是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而不只是记忆。因此,设计学习环境或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时首先应该努力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而不只是信息的传递和接受。
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由学习者和助学者组成的学习团体,每个人都在学习的文化氛围中,他们彼此之间在学习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初步的见解,并将这些见解作为观念对象在公共知识空间之中公开,而后互相对彼此的见解进行评点、质疑、改进、丰富和汇总,共同推动公共知识空间中的知识的增长,同时也借助公共知识空间促进自己的知识的增长,这样每个参与者都会互相学习从而共同受益。因此,相对于传统的班级授课来说,学习共同体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建构空间,有助于学习者学习高级知识与技能,特别是非良构知识的建构,同时在培养学生高水平思维活动及知识的有效建构与迁移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2 共同的兴趣与社会文化背景
学习者的共同愿望和兴趣来自于学习者的内在需要,我们正是要激发他们的内在需要。依靠个体的独立学习有时不能实现学习的目标和任务,这就需要通过协作进行知识意义的共同建构。从社会学角度看,不同的人们愿意相互依赖,并在共同参与建设中产生持续的社会互动,这是任何社会生活共同体得以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共同的愿望和兴趣是学习者能聚合在一起进行对话、分享、合作的前提,在问题与目标相近的学习者中更能有效地建立起稳定合作、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社会文化认知观认为,心理活动是与一定的文化、历史和风俗习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知识与学习都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知识的来源。学习者在学习知识或解决问题时都处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而处于相同或相近的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学习者,不论是在面对问题的心理上还是在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上都更有助于学习者团结在一起进行沟通、交流、达成共识、共同进行社会实践,形成稳定的长期合作关系。因此,共同的兴趣和社会文化背景是学习共同体形成的又一因素。
2 学习共同体中知识的社会建构
知识建构是建构主义学习理念中的一个核心术语。它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学习者简单接受或复制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社会建构论把知识的获得基于共同体中各成员间的对话或交流这一社会关系层面上。共同体中的知识建构,可以定义为思想的形成和持续改进过程,共同体知识的构筑将超越个人贡献的总和。
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围绕共同关心的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形成初步的见解,并将这些见解作为观念对象投放到公共知识空间中,学习者通过将个体知识的公开实现了知识的共享,而后相互对彼此的见解进行评点、质疑、改进、丰富和汇总,并延伸出新的问题和领域。这样,学习共同体中各成员通过对话交往过程促进了公共知识空间知识的增长,同时也促进了知识本身的改进和改造。学习共同体成员在共同推动公共知识空间的知识的增长时,同时也借助公共知识空间促进个体知识的不断增长,正是通过各成员之间的对话、交流、交往和互动促进公共知识空间和个人知识空间的不断提升,实现了知識的社会建构。
3 学习共同体中知识建构的几种有效策略
3.1 创建和谐、开放的共同体环境
学习需要和谐的环境和开放的气氛。每个学习共同体都有自己独特的环境与气氛,激烈的或是放松的,正式的或是非正式的,等级明确的或是民主的。无论学习共同体成员们建立什么样的准则,最关键的是形成一种提出问题式的集体氛围,不同的学习环境对于不同性质知识建构具有促进作用。组织者或管理者可以通过重视学习共同体成员的学习,为他们的学习与活动提供时间、空间和其他资源,鼓励参与,清除障碍等工作来为学习共同体创造成功的、和谐的学习环境。例如,在学习共同体中讨论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成员们也非常投入地进行讨论,这样产生意见、观点上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样共同体成员便在激烈的学习环境与氛围中进行知识建构,有效地利用观点上的冲突进行争辩、讨论,最终达成一致、解决问题,并深入发展成员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人际关系,因此,创建和谐、开放的共同体环境对于促进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是十分有效的。
3.2 角色定位、给予共同体成员合法的地位
我们可以看到在某些论坛中,总有一部分学习者只浏览别人发表的帖子,而自己不发表任何意。在以学习为目标的共同体中也存在这一情况。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微型社会,每个成员都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在讨论和其他学习活动中没有积极的参与,这样的学习者就不能被认同为学习共同体中真正的一员,甚至认为在学习共同体中这名学习者并不存在。积极的参与是判断学习者是否是学习共同体成员的核心因素”。在学习共同体中,成员必须为了自身在共同体中的存在而不断地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讨论。组织者或管理者可以用奖励的方式来鼓励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的参与。在形势上,可以通过角色定位、给予共同体中不同程度的参与者合法的职位、级别来鼓励学习者参与到学习交流活动中来,从而促进问题解决与知识建构;在内容上,可以通过分配给不同地位、级别的成员不同的特权来促进共同体成员深入的交流,从而使学习者产生归属感,加强学习共同体的凝聚力,进而促进学习共同体中学习者的知识的有效建构。
3.3 建立学习共同体规范、丰富的共同体文化
学习共同体规范是约束学习共同体成员行为的基本准则,也为将来所有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共同的价值观和规范是共同体赖以生存的基石。规范内容应详尽、易懂,如果学习共同体规范是共同体成员共同制定的,那么每个成员心中有数,并能够定期的评审规范,这样规范能够有效实施,成员很少出现违规行为。学习共同体规范是指导成员们学习与互动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另外,规范的建立有助于指导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能够把新的学习方式、资源、文化等带入学习共同体中来,在严格而又和谐的规范下进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增强成员们共同学习和工作的凝聚力和熱情。因此,规范化的学习有助于学习者的知识的有效建构。
3.4 通过学习团体进行学习
学习团体就是根据一个定期的计划,将具有相似的兴趣、水平和文化背景的人聚集在一起,就大家公认的问题进行学习。在学习共同体的各成员中间通常由管理者或助学者就某一主题为帮助学生发展,利用学习方法来进一步掌握学习内容而设立讨论组或学习团体。在学习团体中,助学者可以让每个成员依次充当领导角色。通过在解决问题的合作过程中,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按照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设想制定计划,领导成员们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学习团体的成员们能够在多个领导的带领下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不同的层面来建构知识,同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领导技能。因此,这样的学习团体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交流,有助于合作文化氛围的发展,促进学习资料的分享和学习者知识的有效建构。
参考文献
[1] 陈曼,张秀梅.网络学习共同体中知识建构策略研究[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5):23-28.
[2] 李德泉.信息技术条件下学习环境设计的原则[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4(4):84-86.
[3] 邱相彬.浅析社会建构主义对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启示[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20(3):98-99.
[4] 张建伟,孙燕青.建构性学习─学习科学的整合性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 Wenger Etiemne,著.实践社团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指南[M].边婧,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6] 兰格,科尔顿,戈夫,著.学生学习合作分析─促进教学相长[M].方彤,罗曼丁,罗曼佳,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