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语文常态课堂的美学因素更美

2015-05-13 14:15:24毛仕明
科技创新导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常态课内在美美学

毛仕明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材选用的文章多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这就要求教师在常态课堂教学上从美学的角度深入挖掘其中的美学因素,课堂上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在语文常态课堂上教师力求从教材文本中的音韵之美、文字形象之美、修辞之美方面来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此外。还要求教师借助语言、表情、神态、动作等加以辅助表达,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有意识地设计,这样才能达到感染学生的最佳效果,从而将语文常态课堂变为生动有趣的文学审美活动。

关键词:美学 语文 常态课 内在美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1(c)-0160-01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教材选用的文章多是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倾向人文化的语文教材,就要求教师在常态课堂教学上从美学的角度深入挖掘其中美学因素,不但使枯燥的课堂能变得鲜活起来,还在课堂上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促使学生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以下是自己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1 充分利用教材文本中存在的美

1.1 常态课堂上运用诵读体现诗歌、散文教学中的音韵之美

在现在的语文教材中,诗歌是最具有音韵美的文学体裁,诗中的平仄押韵,句式的整齐,对仗的工整,四种声调再加轻声、变调之类已够复杂,还得讲究轻、重、缓、疾,抑、扬、顿、挫,诵读中无处不透漏出音律中的整齐美、抑扬美、回环美。如《桂林山水》一课中:“桂林的山真奇啊……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

书要七分读,文字不仅要出自口中,更要响在脑中。在语文常态课堂教学中,可运用老师富有魅力的范读、学生有表情的朗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听范读、自己亲自读当中感受文章的音韵之美。再如《桂林山水》一課,作者没有用彩笔和线条为我们作画,也没有用乐曲和歌声为我们演唱,而只是用语言文字作为唯一的物质媒介,为我们再现了一幅迷人而又优美的桂林山水图。笔者用“波澜壮阔的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与漓江作对比,写出了漓江水恬静柔美、亲昵平和的独特的美。在具体描写“静、清、绿”三个特点时笔者文笔优美,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读了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身临其境,进而创造出美。

1.2 字词教学中充分挖掘字形的形象之美

汉字的形美同样不可抗拒,足以让稍有想象力的人展开无尽的遐思:“笑”字,活泼可爱;“哭”字,愁眉苦脸;“巍峨”,山的高大顿显眼前;“妩媚”,少女的娇颜潜入心底;看到“大”字,就能想象到它像一个身材高大的人在甩开双臂阔步行走的形象;看到“山”字就能想到峰峦起伏的山脉;看到“川”字就会想到奔流不息的江河;看到“雨”字就似乎看到了雨点纷纷落下的样子;看到“从”字就会想象到两人前后相随的情景。在汉字符号中这些能触发人们想象或联想的潜在因素,不但丰富了它自身的形体美,而且也为我们指导学生学习写字,激发学生学习写字的兴趣,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在常态课的字词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把字词的形象美因素通过对汉字字形的分析揭示出来,来揭示其词义的内涵,通过联想或想象,会感到汉字的形体其构形真是如诗如画,美妙至极。

1.3 从审美角度讲解修辞的审美色彩和审美功能

修辞手法的分析要结合语境,从审美的角度对修辞色彩及修辞功能进行分析。课文中优美的一段文字就是通过众多修辞手法的恰切运用而巧妙地表达出来的。诸如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再如: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用“太阳有脚、挪移”,写出了时间在不经意间悄悄溜走;“快活地、眨着眼”,写出了乡村生活的美好,衬托出凡卡现实生活的痛苦和命运的悲惨。

2 语文常态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自身感染体现文章的内在美

2.1 教师的语言应生动富有感召力、体现幽默风趣之美

语言的感召力、幽默是教学语言魅力的重要元素之一。枯燥乏味的语言如同一盘忘记加盐的菜一样破坏着食欲,不会脍炙人口。幽默是教师智慧、学识、机敏、灵感在语言运用中的结晶,幽默风趣的课堂语言能缓和紧张气氛,创造一种使师生双方心理舒畅的教学环境。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需要有较好的语言基本功和广阔的求知兴趣,这样才能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并使课堂气氛趣而不庸,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笑话、故事、游戏、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顺口溜、民间谚语、俗语、歇后语、古语词、外来语等,只要和教材密切相关,均可引入教学语言,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知识易于理解。

2.2 讲解中辅助生动的表情和得体的肢体语言可体现文章的情感之美

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经过多年研究,指出:人们之间信息交流的总效果,7%来自言辞,38%来自语调,而55%来自表情。这说明体态语在人们交际中的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可以借助表情、姿势、动作等体态语来增强教学语言的形象性和直观性,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加深学生对教师有声语言内涵的理解。如教师讲授感情成分浓厚的观点的事件或课文时,就可以在情感、语气、语调、语速变化的同时,再辅以憎恶、睥睨或兴奋、喜悦的面部表情,或辅以相应的手势动作,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

《有的人》一课,其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树立崇高的人生观,正确的价值观。在范读的过程中,笔者就运用两种表情传导给学生。读:“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时,老师目光低斜,充满鄙夷之情;读:“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时,则目光深沉,饱含赞颂之情;“有的人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则用一个蛮横骑马的动作,把统治者欺压百姓、不可一世的丑态表现出来;“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则做一个老黄牛低头一心一意耕耘的动作,情动于中故形于声,亦形于体,这样就把以鲁迅为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类人的伟大形象呈现给了学生。

总之,常态语文教学中美学因素无处不在,有教材文本本身存在的形式美、内容美,也有教学过程中教师特意营造的环境美、语言美,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善于思考,善于挖掘,将美学知识应用于课堂,定能将语文课堂变为生动有趣的文学审美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参考文献

[1] 王金霞.有效课堂教学的实施与策略[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10:6-26.181-255.

[2] 任恩刚,张卫苹.成为最受欢迎的教师—有效教学[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9:45-80.

[3] 项家庆,潘海燕.教师怎样上好公开课[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86-132.

猜你喜欢
常态课内在美美学
仝仺美学馆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盘中的意式美学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在衔接教学中渗透数学内在美的策略
纯白美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亟待理性回归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
所谓内在美
中外文摘(2016年11期)2016-08-31 19:52:50
亲和:常态课的优雅
考试周刊(2016年29期)2016-05-28 09:19:37
“妆”饰美学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6:36
新课标下农村小语课堂的思考
成才之路(2016年2期)2016-02-01 11:42:26
解题中的数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