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栋才
【关键词】 数学教学;课堂导入;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5—0112—01
一个巧妙而又正确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动机,同时还能起到联结知识、沟通师生情感的作用。但用什么样的导入方式,却是应当认真推敲的。绝不能采用某种固定的模式,也不能机械照搬套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要选用不同的导入方式。如何设计课堂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已成为教师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笔者结合数学教学实践经验,对几种有效的导入方法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一、 利用教学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是指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运用语言、图片、音乐等手段,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气氛,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学习新课。这种导入方式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情境的创设,把生硬的灌输变为生动有趣的探索。
例如,教学“等可能事件”一课时,笔者是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导入新课:明天降雪的概率为80%,明天会下雪吗?然后从多个生活实例中让学生初步体验等可能事件,从而引出新课内容。实践证明,这样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新知,符合探求知识的规律。这样安排,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亲身经历了数学问题的产生过程,体会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无限趣味,逐渐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巧妙设计问题导入新课
问题是开启科学大门的钥匙,是学习的根本动力。没有问题,就难以诱发求知欲。而提出适宜的问题,就能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进入学习状态。初中生对具体生动的事物兴趣最浓,尤其对他们熟悉的生活问题极为感兴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应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引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圆周角定理推广的应用”时,可这样设计:1.大家知不知道“破镜重圆”这个成语?它是什么意思呢?2.小梅不慎把一个圆镜子掉在地上,打成了碎片,其中有一块碎片带着大半个边缘。小梅想重新买一个同样的镜子,你能想办法帮助她由这块碎片重新画出这个镜子的原型吗?这样课堂内容就在学生的生活基础上鲜活地呈现出来。然后引发学生探究画出镜子原型的方法,即已知圆弧的一部分如何确定圆心和圆的半径。这为最后利用圆周角的推广打好了基础,并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三、通过类比、联想导入新课
类比就是当两个对象都有某些相同或类似属性,而且已经了解其中一个对象的某些性质时,推测另一个对象也有相同或类似性质的思维形式。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采用类比、联想导入新课简洁明快,同时能高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可以从全等三角形性质为例类比。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对应线段、对应周长等相等,那么相似三角形的这几组量是否有相同的性质?这种方法使学生能从类推中促进知识的迁移,发现新知识。
事实上,在数学解题时,也常采用类比、联想的方法,即根据命题的具体情况,从具有相似特点的数、式以及相似的内容、性质或相似的图形进行类比、联想,寻求解题途径。
四、利用实践导入新课
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实践和认识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操作、实验去发现规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教学,学生印象会更深刻,掌握知识会更牢固。
例如,在讲“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时,可让学生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剪下拼在一起,在实践中总结出内角和等于180度的结论,使学生体会到发现真理的乐趣。这种导入新课的好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克服懒惰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实践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回答和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使他们成为知识的发现者,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