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振音
【关键词】 洋思中学;观摩学习;校园文化;高效课堂;
理念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5—0083—01
洋思中学所做的与我们同等的细小、实实在在,但是“积沙成塔,积小溪成大海!”诸多不起眼的小事因其长时间的持之以恒,最终变成了人人瞩目的大事。他们在教学等方面的实施策略,我们或多或少都用过,但我们缺少的往往是他们持之以恒和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
一、校园文化元素应该成为学校的营养品
洋思中学的校园里,我们时时处处可以体会到“文化育人”的无穷魅力,那些无声的语言激励着学子拼搏争先,激励着洋思的老师们敬业奉献。教学楼门厅里的校长寄语给人们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老师们,请记住:你自己就是一部教材。”“同学们,请记住:你自己就是一座金矿。”也许,我们缺少这种认识和理念,我们更缺少对校园文化元素的经营。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后来被洋思人发展经营成为一种理念。几乎所有学校都喜欢用文化格言装点校园的角角落落,但是这些元素只是化妆品式的堆积。一个学校,应该重视经营自己的校园文化,让校园文化成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营养品。
二、课堂是质朴、务实、高效的课堂
洋思课堂的特点是教师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学生在自学、思考、讨论、交流。高效不是要教师高效讲,而是追求学生学习的高效。教师不会为听课而作秀,而始终思考的是如何使学生高效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课堂的朴实、高效,体现如下:
在“导”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策略。只有真正做到“不学不教,先学后教,以教导学,以学促教”,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的方式,都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教师肯定;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更正。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让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教师只作评定、补充、更正。洋思学生真正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做”中学。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是洋思课堂教学的又一特点。在洋思中学,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自学。但自学并不只是单纯地看书,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到这些活动中,让他们亲身感悟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在“紧”中学。洋思的课堂上学生都像考试一样学得特别紧张。所谓有了压力必有动力,好的学生在紧张、有限的时间内会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他们的小徒弟(即后进生)在自学时也会有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看完了例题能够做练习,自己不会做会感到没面子,这就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所以,这样让学生真正紧张的课堂,应该是师生“教”、“学”高效的又一原因。
三、高效教学的三件法宝
第一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理念和模式。
第二是“三清”制度,而且是以调动内需为前提和保证,持之以恒的“三清”。所谓三清即日清、周清、月清。“清”的对象不是全班都“清”,只“清”倒数十五名同学。谁去“清”他们,洋思的做法是由班主任指定十五名小师傅去“清”。“清”的内容,“日清”即考查识记当天所学的知识内容、重点和基本点。“清”的目标应该以中下学生为主,三年如一日坚持到底,洋思中学就没有了差生。“周清”即为一周的学习重点,洋思的做法是班级互清,各班互有十五名小师傅去“清”同级某班的小徒弟。“月清”是由各科的备课组命题的考试。考试结果重新确定下月清的对象。因此,洋思的学生都在努力,尤其是中差生们,为“清”努力。“清”这样的检查督促手段我们都用过,为什么效果不好呢,答案是,首先我们没有坚持到底,更重要的是我们没有去调动学生的内在需要。洋思中学下午有一个近两个小时的课外活动,没有完成“清”的小徒弟和小师傅不能去参加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可都是每个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确定的活动,踢足球、打乒乓球、学乐器、下棋、绘画等等,所有这些活动都是对初中生有着无穷魅力的事情。于是,完成“清”成了学生自己的需要,被“清”者会尽力,而小师傅们也一定会尽心做好提醒和帮助。
第三件法宝是“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理念。洋思人不怕差生。洋思中学教学的特色在差生转化。老师关注的是差生,教室里最好的座位给差生,课堂上得到最多回答问题机会的是差生。差生,在洋思中学得到了最大的重视和肯定。他们认为,“差生是老师教出来的”。对照更多的学校和教师,不给差生关爱,不重视他们的学习,不帮助他们学习,造就越来越多的差生便成为可能甚至必然。有位教授在报告中大声地呼吁:“请多关注差生,请给差生更多的关爱,因为他们的成长关系我们每个人老年生活的质量。”这值得每一位教书人深思。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