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迅小说到今天生活中的“看客现象”

2015-05-12 05:35:39王媛
科教导刊 2015年10期
关键词:鲁迅

王媛

摘 要 在鲁迅的文章中,有很多都是讽刺现实中的“看客现象”,不论是小说还是杂文都有体现。本文以《示众》为出发点,简析鲁迅部分小说中所表现的“看”与“被看”的现象。且引申到今天生活中的社会现实,指出了鲁迅笔下的“看客现象”从古至今都未改变的事实。希望我们学习鲁迅的精神,用“韧性的战斗”“执着于地上,执着于现实”,逐步改变“看客”这一现象。

关键词 鲁迅 “看与被看” “看客现象”

中图分类号:I210.6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5.04.064

From Lu Xun's Novel to "Spectators Phenomenon" in Today's Life

WANG Yuan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100)

Abstract In Lu Xun's article, many of which are in reality satire "spectators phenomenon", whether fiction or essays are reflected. In this paper, "Public" as a starting point, Analysis of the "look" and "be seen" as part of the novel phenomenon of Lu Xun's performance. And extended to the social reality of life today, pointed out Lu Xun's "spectators phenomenon"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fact that none of the changes. I hope we learn Lu Xun's spirit, with "tough battle", "clinging to the ground, clinging to reality", and gradually change the "spectators" of this phenomenon.

Key words Lu Xun; "look" and "be seen"; "spectators phenomenon"

在《彷徨》中,有一篇颇为独特的小说:《示众》。它没有一般小说都会有的故事情节、人物刻画、景物描写、心理描写,也没有主观抒情与议论。就连小说中人物也没有名字,只有外形特征简洁的勾勒。如“赤膊的红鼻子胖大汉”“挟洋伞的长子”等等。在小说中,所有的人都只有一个动作“看”!人们之间也只有一种关系:一面“看别人”,一面“被别人看”。构成了一个“看与被看”的二元对立模式。

《示众》的独特让它不足以称为文学概论严格定义的小说,但这种看似尴尬的位置却有其非同一般的意义。它以其强烈的象征性成为鲁迅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不着意刻画人物和描写,主要写一种象征意味的氛围、情节,反而使它具有了极大的包容性,甚至可以把《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都看成是它的生发与展开。从而构成一个系列,如《孔乙己》《药》《阿Q正传》《祝福》等等。

鲁迅在《娜拉走后怎样》的演讲里,有一个重要的概括:“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中国人在生活中不但自己做戏,表演给别人看,而且永远把别人的所作所为当成戏来看。看戏和演戏就成了中国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也构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关系。”《示众》中所隐喻的就是这样一种生存状态:每时每刻都在被别人“看”着,自己也在时时刻刻地“看”着别人。

在鲁迅的小说中,看客与被看者的关系是鲜明的。有品赏者与不幸者,麻木的群众与先驱者的“看与被看”的关系。跳出小说文本本身,还有一种是作者看小说人物的模式。作者的看不仅是看文章中的人物,更是在看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众生,也带领大家一起看。

被看者中的不幸者,有《祝福》中的祥林嫂。她的不幸没有引起真正的理解与同情,却通过品赏者的“看”转化为可供消遣的“故事”。又因故事不断重复与陈旧而遭到众人的唾弃。受害者的痛苦没有得到缓解,品赏者的“品位”却在无形之中有了提高。

《孔乙己》中的孔乙己作为一个“人”,它的价值已经失去了。对酒客们来说,有他与没他都是一个样子,他只能当作人们的笑料。对掌柜来说,只有想到他还欠钱时才会提起,并且还一直好奇地打探他的消息,来给生活增加味道。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只能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他的可悲与可笑滋润着所有看客。看客的麻木与无情把小说中的叙述者小伙计也同化了,事情只能向着悲剧的方面发展,这是由“看与被看”的关系注定的。

同样,在《阿Q正传》里,阿Q的不幸也是人们的谈资,他的一言一行和一切动向都被当作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料一样,被人们追寻着咀嚼着。临行前的阿Q在幻觉中看见饿狼的眼睛“像两颗鬼火”“穿透了他的皮肉”“咬着他的灵魂”,把看客的残忍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的一声“救命”阿Q也没有说,只有作者自己的心声在呐喊。

《药》中的夏瑜是启蒙者,先驱者。却被麻木的群众当成了被看的对象,成为茶客们闲聊的话题。群众争先恐后地赶去“看”杀夏瑜,很像久饿的人见了食物一般,眼里闪出一种攫取的光!夏瑜的血浸透了满头,被华小栓吃掉,更是把“看与被看”发展成为“吃与被吃”。启蒙者的一切崇高理想与真实奋斗全都成了表演,全都毫无意义、空洞、无聊又可笑!被启蒙者的玩笑态度显得永远是那么残忍与恐怖!“所以真正恐怖的不是一个有价值的生命被杀害,而是即使牺牲了性命,其价值也得不到社会的认同,只能成为人们的闲聊和看戏的对象!就连启蒙者的鲜血也要被无知的民众利用!”

其实关于“先驱者的命运”几乎一直贯穿着鲁迅的一生。他在很多文章里都谈到了先驱者“要救群众,而反被群众所迫害”的悲剧。先驱者语群众的关系,本来应该是一个“启蒙者与被启蒙者、医生与病人、牺牲者与受益者”的关系,但在中国的现实中,却变成了“看”与“被看”的关系。而这样的“看”与“被看”的关系,也会变成“杀”与“被杀”的关系,这是鲁迅充满苦涩的一大发现。

鲁迅的反思和质疑是双向的,既批判看客们群众的愚昧、麻木与残忍,又反思启蒙者自身的弱点。然而鲁迅自己也是一个先驱者,启蒙者,他对启蒙者的悲剧命运的发现都是指向自己的。他受过年轻人的打击,这对鲁迅是几乎残酷的。如他自己所说“我先前何尝不是出于自愿,在生活的路上,将血一滴滴地滴过去,以饲别人,虽自觉渐渐瘦弱,也以为快活。而现在呢,人们笑我瘦了,连饮过我的血的人,也来嘲笑我的瘦弱了。甚至视我为血的债主,临走时还要打杀我”。

通过这“看与被看”的模式,可以印证鲁迅说中国是一个“文字的游戏国”。因为中国没有一个真正的坚定信仰,我们的民族就是一个“颇有做戏气味的民族”, 一切真实的思想与话语都落入戏场,变成了供看客鉴赏的“表演”。所谓“戏场小天地,天地大戏场”,这句话写尽了中国的特点,中国人不但自己做戏,也把别人的言论和行为都当作戏来看,也就是说,整个中国就是一个“大游戏场、大剧场”。

鲁迅在多处谈到先驱者“要救群众,反而被群众迫害”的悲剧,这是何等的悲惨!先驱者的躯体死掉了固然是一种损失,但是连他的精神都不被群众所认可,还要被群众的口水以及行为践踏上去,那么先驱者的死真的是一丝价值都没有!他是真的死掉了!这样一个不懂得尸体沉重的民族,希望在哪里呢?进步又从何而来?

鲁迅本人“看”这些小说人物,关注的是他们的不幸。不论是以上的所说的被看者还是看客,在鲁迅看来都是不幸的!鲁迅关注的是这些不幸的人在病态社会所受的精神毒害,他要进入到他们真实痛苦的精神层面来。揭示这精神病态,以引起疗救!鲁迅作品的深度就在于他能穿透现实的表象去开掘更深的内在本质来。这种对精神的关注显示了鲁迅的“精神界战士”的特点!

百年以前的鲁迅关注着看客现象,百年以后的今天这种现象依旧存在。在近几年,许多媒体都曝光了一系列的公交车看客现象。大多数事情的状况是由车内有小偷行窃或其他无理乘客的不正当原因引起的,接着是公交司机被无理乘客或小偷殴打,整个过程中只有司机一人在抗争,车内其他乘客无一人上前制止恶行,都只是袖手旁观,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有的是要求司机开门立马走人,当然老人妇女儿童的这种要求我们还可以理解,但是车内四肢健全的成年男性却无动于衷,反而品观起这种现场的“电影”,品赏这赤裸的人肉“宴席”。 一具体事例:在某城市一公交车上,一男子亲眼看到女乘客手机被抢便挺身而出,却遭到旁边几个劫匪同伙围起来拳打脚踢。车上所有的乘客无一人吭声,没有人敢站出来与这股恶势力作斗争,而当时的公交车司机称“这种事情经常发生”,他也没有以一名见义勇为者甚至是公共场合服务协调者的身份出来解决事情,只以一句“这种事情很正常”轻描淡写地带过。

此类事情确实非常之多,在当今的中国,每个城市几乎每天都上演着这一种游戏,而游戏能继续排开下去就因为存在着这一群看客,以及暂时看来永不消失的“看客现象”。我们从中能看到看客们心眼里的冷漠和麻木。每一个“看客”的“冷血”行为都让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气愤不已。这种“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自私冷漠态度,不只是对事件的袖手旁观,而且是一种助纣为虐的帮凶行为。其实,过度的冷漠也成为了犯罪的一种。瑞士学者托马斯·弗莱纳曾说,“无数冷漠的、不准备为人类尊严和人权而站出来的人应该承担连带责任。……那些冷漠的人担心的只是自己的生计,他们构成了为独裁者和民族仇恨煽动者铺下的红地毯表层”。可见。冷漠形同凶手,或者说是对凶手的无形帮助,甚至他们比凶手更加残忍,让善良的人失去了对帮助和温暖的失望,或将人们推入永无底线的绝望。

鲁迅的时代已经过去将近百年,鲁迅的笔触不仅是针对当时的社会,更是痛斥了我们民族的长久历史。从我们民族的人类某个时期开始,无论时代怎么变换,也不管社会的现实境况是什么,而那个“看”与“被看”的动作却永远不会改变。这种现象出现在当今,也只是现代社会众多现象之一,人们不会觉得这类事情奇怪,只会当作非常平常的事情来看待。这只是中国大戏场上的一个小镜头而已。

当一系列的公交事件过去之后,当其他一连串的“看客”事件发生之后,媒体开始了讨伐,先是针对直接攻击者的批判,接下来开始了对间接的帮凶者的声讨。媒体批评看客们的道德沦丧,其他民众也在对这些看客指指点点,这些看客是应该受到责备,他们的一动不动确实比直接攻击者的行为更让人心寒,可是我们的批评、我们只凭口说的声讨又何以能立足呢?如果我们处于事发现场,我们自己会怎样做呢?真正能有几个人敢去帮助司机与小偷或是无理乘客搏斗呢?如果我们不敢,那么我们有什么资格去批评他人?把话语权交给那些真正敢挺身而出的人!等到我们有能力、有胆量去做的时候,等到我们已经做出的时候再去评判看客的行为。

百年之后的今天大众看到看客这一现象是一个小小的进步,然而这一个小小的进步也是寻着前辈们的足迹摸索出来的,也是踩着无数牺牲者的尸体得来的。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发现现实生活中的黑暗现象,并且尽量去探求出隐藏在现象背后的深层本质来。且要大胆地跨出那“做”的一步来,为真善美的行为去鼓掌,为违反它们的力量去斗争!鲁迅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鲁迅的精神还是要去学习。“我们要用一种“韧性战斗”的精神“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还要“执着于地上,执着于现实”,做些有益于现实的事来!同时也不要忘记先驱者的鲜血,铭记死尸的沉重,去寻觅那希望。”“看看”以后会是什么样子,“希望是在于将来的”!

参考文献

[1] 鲁迅.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2] 钱理群.鲁迅作品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 钱理群.与鲁迅相遇.生活·读书·心知.三联书店,2003.

猜你喜欢
鲁迅
鲁迅防窃
做人与处世(2022年4期)2022-05-26 04:43:14
鲁迅,好可爱一爹
文苑(2020年6期)2020-06-22 08:41:44
孔乙己
鲁迅虚拟(外一首)
天津诗人(2017年2期)2017-11-29 01:24:19
鲁迅《自嘲》句
鲁迅看书
鲁迅的真诚
阿迅一族
红豆(2016年9期)2016-05-14 10:14:47
鲁迅与西方现代主义
唐山文学(2016年11期)2016-03-20 15:26:03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海峡姐妹(2015年10期)2015-02-27 15: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