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

2015-05-12 21:23吴子萍
甘肃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德育学科教学

吴子萍

【关键词】 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渗透;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7—0113—01

素质教育以发展学生的各方面素质为宗旨,而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地理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主要科目,其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素材。

因此,地理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应注意结合地理学科的特点,把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充分利用地理课堂这一阵地渗透德育,做到既教书,又育人。下面笔者谈谈在地理教学中是如何渗透德育的。

一、进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国情教育,是向学生传授有关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人口等方面的最基本情况,并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促使其树立建设祖国的坚定信念和信心。地理作为一门科学,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都是从自然与人文等诸多地理要素所反映的客观事实出发,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进行论证。所以,进行国情教育,要始终抓住人地关系这一主线。从地理角度认识国情,即认识我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我国人地关系的基本状况。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始终贯穿反映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良性循环与恶性循环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解决这些矛盾等问题。在国情教育中,除了要遵循科学性原则、针对性原则、渐进性原则外,还要坚持以知国——爱国——报国为教学目标的正面教育,给学生讲清我国的国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激发他们的忧患意识和责任心。

二、进行学科知识的综合渗透,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地理是自然性、社会性与实用性相统一的学科,是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人文、历史、政治、经济甚至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中如果能把这些学科有效地整合起来,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趣味,而且还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并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价值观。比如,在讲到“洋流的运动”时,我会渗入历史课中郑和下西洋及中世纪欧洲三角贸易的知识;在讲“对流层分布规律”时我会引入一首诗:“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然后提问学生:如何解释这句话?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对不对?在讲到“热力运动的海陆风”时,我会提出80年代的一首歌《军港之夜》里的这么一句:“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尽情地摇”,然后提问学生: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这样的设计提问,能让学生形成用科学的知识解释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态度及求真务实的价值观。

三、抓住教学中的教育契机,适时渗透德育

对学生进行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的教育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任务,高中地理教材专门设计了资源专题、环境问题专题和可持续发展专题,这也正是我们进行大力推进德育的良好契机,但是往往教材的理论性较强,但只要教师巧妙设计就可以找到很好的切入点。

比如,在进行“陆地资源”一节的教学时,如果仅仅讲课本知识是很乏味的,于是我引入了许多有关中国资源的资料和数据,通过材料阅读、问题设置、分析讨论等教学环节,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还由陆地资源的基本特性引申到中国资源国情的教育,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意义,让学生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思想观念分析并思考现实社会中的现象等。这样本堂课不仅成为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的良好契机,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日常教学中应如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渗透德育的方法。

四、关注历史时事,延伸德育知识

适当、有机地补充历史故事和当前发生的时事要闻,让地理教学充满时代气息和活力,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帮助学生理解巩固地理知识,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国情国策和世界形势,从而延伸德育知识。

如,在讲“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时,可联系“钓鱼岛之争”向学生讲述关于钓鱼岛争议的历史由来、经过等,培养学生学会用历史的、客观的、发展的、全面的、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

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德育学科教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超学科”来啦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