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说《孔乙己》中矛盾艺术的运用

2015-05-12 21:23秦江山
甘肃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堂设计解读孔乙己

秦江山

【关键词】 阅读教学;课堂设计;矛盾艺术;分析;解读;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7—0080—01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先生曾告诉生前挚友孙伏园: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他最爱《孔乙己》。的确,小说《孔乙己》以其巧妙绝伦的构思,高超精湛的艺术手法,深刻犀利的批判思想令无数读者执著着迷,赞叹不已。笔者执教此文十余次,颇有常教常新之感,通过仔细研读文本,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发现了解读本篇小说的另一突破口——矛盾艺术。

一、矛盾句子透露的特殊地位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主人公初次登场,作者就用了仅仅十七个字塑造了一个高度矛盾对立的艺术形象,点出了孔乙己的尴尬处境,也透露出了孔乙己现实处境与思想意识的矛盾可笑。根据前文“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的坐喝”,孔乙己是穿长衫的理应踱进屋里慢慢的坐喝,然而孔乙己却踱不进去,因为他“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只能“站着喝酒”,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与“短衣帮”没有两样甚至更差。他的悲惨命运既是那个等级分明、世态炎凉的社会逼迫的结果,也是他可怜可笑的矛盾性格所致。一方面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与封建文化的毒害,思想深处铭刻着那个时代赋予的教条: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他始终迷恋于自己头脑中虚幻的“高人一等”的身份,看不起劳动人民。即使处在穷困潦倒的境况下,也不肯正视现实,还要摆读书人的架子,不愿脱下那件自认为象征身份地位的“又脏又破”的长衫。另一方面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由于他的轻视劳动好逸恶劳,使他生活窘迫困顿,成了受凌辱被摧残的对象。他和酒店里的上下层人物都有距离,他成了孤独的、多余的、可笑的人。因此他只能成为“穿长衫”但“站着喝酒”的“唯一”的人,作者用高度凝练的一句话概括了孔乙己贫困潦倒而又总想保持读书人的架势,虚荣心十足的性格特征。

二、矛盾段落暗示的悲惨命运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对这一段文字的解读,好多人看到的是承上启下服务结构的作用,而忽视了深层的意蕴。表面看“这样的使人快活”的一个人,应该是酒店里人们所喜爱的,但作者却紧跟了一句看似与前文矛盾的话“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从这个矛盾的段落中,可以看出作者要为我们揭示的是人们对孔乙己的态度。没有进学的孔乙己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由于深受封建科举制度与封建文化的毒害,形成了迂腐可笑的性格特点,使他成为酒店食客的笑料。因此“店内外快活的空气”是建立在孔乙己深刻的寂寞与悲哀之上的。这句话一方面深刻说明了孔乙己可有可无、可笑可怜、无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的冷漠、薄情、麻木。暗示了他科场失意、穷困潦倒、受尽欺凌、悲惨死去的命运,体现出“作者写作的主要用意,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儿的凉薄”。

三、矛盾词语透视的社会凉薄

小说结尾“我到现在终于没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意味深长。作者又是“大约”,又是“的确”,岂不矛盾?其实不然。就是这对矛盾的词语让人深思。“大约”是揣测的语气,因为没有人亲眼见他的死,也没有确切的消息证明他的死,他是个可有可无的小人物,没人关心他。短衣帮关心也只是他来以后可以成为取笑的对象,掌柜的牵挂也只是牵挂他欠下的“十九个钱”,因此只能说“大约”。孔乙己是封建文化与封建科举制度孕育出的一个“怪胎”,他好吃懒做、自命清高又喜欢显摆,只要有一口气,就会到咸亨酒店来喝上一口,显示他读书人的身份,然而从初冬到年关,到第二年的端午,再到中秋,又到年关,始终没有见到孔乙己来,看来孔乙己并非“大约死了”,而是“的确死了”。身体健全的他由于受封建思想的毒害,鄙视劳动,穷困潦倒常受人欺凌,何况在被“打折腿”完全丧失了劳动力以后谁又会去关心他呢?面对心灵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他只有死路一条,他只能在这个凉薄的社会悲惨地死去,这是很合乎逻辑的。因此是“的确死了”。结尾处这看似矛盾的一对词语,更加含蓄深刻地表现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这也无疑加强了小说对吃人的封建制度控诉和鞭挞的力量。

从上述分析看,围绕《孔乙己》一文的矛盾艺术设计教学,可以起到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效果。

编辑:刘於诚

猜你喜欢
课堂设计解读孔乙己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