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课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015-05-12 18:10曹晓兰
甘肃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创造思维兴趣语文教学

曹晓兰

【关键词】 语文教学;对课;兴趣;创造思维;语言

训练;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7—0043—01

对课即为对对子、对联,是汉文化在社会生活中贯古通今,应用范围最广泛,生命力最强,最精炼也是最经济实用的文学艺术。它是古代私塾的必修课,是最能体现我们汉语文字特色的游戏活动,是中国人的专利,也是一种高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将对课引入其中,对提高教学效率十分有效。

一、对课能激发学习兴趣

1. 游戏导入。一堂课的开始非常重要,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的关键。汉语言本身就有许多有趣的元素,教师只要精心设计出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对联趣谈——回文”这一课的导入时,先让学生进行成语接龙的游戏,再出示卡片进行回文成语接龙,促使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

2. 图片引路。鲜明的形象给学生以真切之感,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如,兰州人都熟悉五泉山,笔者便将五泉山的景点照片和景点处的对联展示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做有心人,游山玩水之间别忘了欣赏景点处的对联。

3. 音像结合。多媒体的应用综合形、声、色、文字等于一体,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九岁县太爷》《铁齿铜牙纪晓岚》等热播电视剧中均有精彩的对对子的片段,把这些片段截选回放,学生们兴趣盎然,记忆犹新。

4. 讲故事、猜谜联。许多千古流芳的名联佳对背后都隐含着有趣的故事,尤其是像鲁迅、冰心这些文化名人,小时侯对对联的故事最吸引学生。对对联以它独特的艺术性、趣味性、娱乐性而赢得所有人的喜爱,学生也不例外,教师可以将讲故事、猜谜联等引入课堂,促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知识。

二、对课能增强学生的创造思维

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以创新性、开放性、实践性为主要特征,以语文能力培养和泛化的审美素养熏陶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模式。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好奇心,求知欲被激发后,教师就应做好搭建平台的角色,让学生自由地表现自我、展示个性、尝试成功,在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去大胆创造,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稳定和提高,真正做到高效教学。对此,教师可以组织“对对乐园”的活动,由简单的一字对、二字对到复杂的多字对,有层次地训练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对联的答案并不唯一,所以教师应留给学生一个创造的空间,让学生留心观察、发挥想象,给出标新立异、异彩纷呈的答案。

三、对课能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

对课这样的综合实践课程,基本的落脚点应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上。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以对课的形式识字,一边采用“接词”游戏与学生巧对,如,七上(对八下)、走马(对观花)、花好(对月圆),一边有意识地出示生字,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得正确、流利,熟读成诵。随着年级的升高,对课的内容和练习题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应先挖掘学生学过的课本中关于对课的内容,如,成语中的对子、古诗中的对子、课文中出现的对子、“日积月累”中背诵的对子等,再适当拓展一些学生饶有兴趣、朗朗上口的对子,使对课不完全脱离课本,又可以以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保持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在学生了解对课、爱上对课的同时,词性、修辞、音韵等这些语文中难以理解的知识,便悄然在他们心中有了轮廓。

四、对课能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

合作交流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课堂上的小组合作交流,应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享受学习的过程。语文教学不仅要高效,还要有长效观念,包括对课这样的综合实践课程,不能课上热热闹闹,课后置之不理。生活中随处可见对联,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自愿结合、自主分工,准备智囊袋、摘抄本,随时随地收集整理看到的、听到的对联和对联故事,并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成果。久而久之,学生会对对联特别敏感,逐渐形成积累的习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合作,培养了其获得、处理信息的能力,课堂上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使学生享受着快乐和幸福。所以,有效的合作交流,才能促成高效的课堂。

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对课使我们上溯汉语的源头活水,掬得这灵性的水,来滋养学生的心灵,丰富他们的感知,使他们做一个儒雅少年,使校园散发书香气息,使中华文化永续不绝,何乐而不为呢?

编辑:马德佳

猜你喜欢
创造思维兴趣语文教学
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