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5-05-12 18:10张建荣
甘肃教育 2015年7期
关键词:反思途径小学

张建荣

【关键词】 小学;学生自主管理;理念;途径;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7—0030—01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那么对于班级的管理不应只依靠于教师对学生的约束,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自我约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但还不能达到自主进行独立思考并处理事务的程度。所以,教师作为引导者,应引领学生进行角色转变,从“被管理者”慢慢成为“管理者”,自己管理自己的班级,从而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和谐班集体。

一、 学生自主管理的基本理念及构成

1. 基本理念。学生自主管理,就是由学生自己来管理班级,改变传统教育模式中班主任为主导的管理理念,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自主自我管理,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在管理自己的班级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培养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发挥自身潜力,自主自觉地规划自身发展,从而成为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主人,形成学生的自我约束,进而能够健康发展,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2. 基本构成。增加班级管理岗位,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管理活动中来。做到每个学生都有可做之事,每件事都有可管之人。同时,教师作为引导者进行宏观调控,并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校内校外同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二、 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途径

1. 构建和谐班级文化,形成良好师生关系。一个有活力的班级,是学生校园生活最重要的环境。而保持班级活力的秘诀无疑是民主。构建一个良好的民主环境无论是对学生的人格养成还是对班级的凝聚力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转变为引导者,与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因此,作为教师应改变自身观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服务学生,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与学生做朋友,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形成一种和谐民主的班级氛围。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激发自身潜能,管理和约束自我。

2. 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调动参与管理积极性。亲身参与制定的规则更容易被接受和执行。鼓励学生共同拟定班级规章制度,激发学生自我管理和互相监督的自觉性,从而达到管理班级的目的。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翁,从“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者”,充分调动学生管理班级的积极性。

3. 构建民主管理机制,给予学生足够自主管理空间。在班级内建立民主的管理机制,举行民主选举,由学生来选出他们心中理想的班干部。日常的班级事务则由小组轮值来进行管理,这样一来,班级内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处理班级事务,制定班规、组织班级活动,参与班级建设,在这些活动中锻炼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同时创建了学生想要的班级环境。

4. 扩展班级集体活动,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除了班级每日的常规活动外,还可以开展各类课外活动,带领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养成。这不仅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还是对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开展活动时,要敢于放手,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做一个旁观者,减少对学生的束缚,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5. 设立多元评价机制,加深对学生的了解。建立多元的评价机制,挖掘每个学生身上不同的优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个性化发展,使其各施所长,为班级增光添彩。另外,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不仅是教师评,学生自评、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更有利于班级成员相互了解。我们应该创造条件鼓励每一个孩子,他们身上任何的优点长处都可以拿出来进行评比。时时评、事事评,肯定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实施学生自主管理需注意的问题

1. 学生自主管理虽初见成效,但依然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首先,学生的管理评价难以做到客观公正,学生间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容易造成矛盾;其次,教师工作的重心转变需要教师时时注意,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调整。

2. 自主管理应建立在班级稳定发展的基础上,依靠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能力并不足以管理好一个没有良好运转模式的班级,所以应在班级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再来实施学生自主管理。

3. 实施学生自主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唤醒学生作为单独个体的自主意识,教师应给予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此同时,教师需要付出更多耐心,投入更多的关注在学生身上,给予学生空间并不是完全放任学生自己发展,而是需要教师作为向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方向。

编辑:蔡扬宗

猜你喜欢
反思途径小学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