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创作分析

2015-05-11 21:17王敏
艺术评鉴 2015年8期
关键词:枫桥夜泊创新创作

王敏

摘要: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由作曲家王建民作曲,此曲具有独特的技巧与旋律,能够充分展现诗人内心的惆怅。本文主要是对此协奏曲创作方面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指出了此曲的创新之处,以此希望帮助演奏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乐曲的音乐内涵,在演奏时充分展现筝曲的魅力。

关键词:枫桥夜泊 创作 创新

古诗《枫桥夜泊》所描绘的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至苏州城外的枫桥处,被江南水乡的秋夜美景所吸引,进而领悟到一种隽永的诗意之美,作下此诗。王建民先生所作的筝曲《枫桥夜泊》的取材根源正是此首同名古诗。筝曲首先在创作取材上便极富文化底蕴,能够促使人们在欣赏作品时有根据地进行联想,实现共鸣。与此同时,筝曲在创作时也实现了古筝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给予听者新意感。诗曲结合,充分展现古诗意境。

一、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的创新所在

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的创作背景为同名古诗,乐曲题材较为新颖。而在创作手法上,在融入古典式音乐素材的同时,还加入了一些昆曲风格,从而使得整个乐曲的音乐素材极为丰富。作曲家王建民在乐曲中对人工调式的定弦进行了精准运用,对传统古筝的定弦进行创新,对弦序进行了改变,以此突出乐曲的创作风格及个性所在。此曲的旋律如歌一般,具有极为突出的现代音乐作品风格。与其它筝曲相比,此曲对于古筝及钢琴的协作极为注重,复调旋律的出现率极高,主旋律一直出现了听者的耳边。而且各类音响效果的交互出现使得乐曲的歌唱性也得到突显。在乐曲快慢板的连接之处,极为创新地运用了双声部共同演奏的过渡方式。在演奏技巧方面,此乐曲所运用的创新的演奏技巧极为丰富化,轮指、轮抹、琴码左侧等技巧使得整个乐曲的现代感极强,同时也能够凸显曲目意境的真实表达。乐曲《枫桥夜泊》的创作可以说是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是东西方的有机结合。

二、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创作分析

(一)引子的创作分析

此乐曲为整首乐曲的第1-2小节,在创作时一定程度上的借鉴了昆曲音乐所具有的紧打慢唱特色。整个引子由两句组成,两句为三度的模进进行,较为自由化,力度变化在于C羽音之上。在引子中,乐曲技巧并不是很多,主要为一些点弹、摇指、泛音等。在演奏时,能够充分展现江南秋季的清新自然美景。

筝曲《枫桥夜泊》引子的主要特点为安静、自由,作者运用伸缩的方式对乐曲的速度进行处理。因此,在乐曲演奏时,对于演奏者而言,其难度稍高。演奏者在演奏时,需要对整个乐曲内涵充分理解的同时,自身还需具有较为优良的控制能力,能够正确地运用泛音,从而促使筝曲演奏实现虚实相合、清新雅致。

(二)慢板的创作分析

慢板段为3-37小节。在此乐曲中有添加偏音的七声雅乐调式。雅乐能够使人从心底产生一种忧伤的情绪,加上舒缓的节奏则会进一步突显乐曲的忧伤情感。具体化而言,慢板乐曲的调式变化主要在于G羽、C商、C羽上。在筝曲的3-8小节,运用钢琴对寒山寺的钟声进行模仿,极其自然地完成了引子至主题乐句的过渡。在9-16小节,整个乐曲的速度较为缓慢,音调也较为清雅,6/4、4/4节拍的交替式出现,赋予了乐曲一种律动感。而17-24小节则是上一阶段乐曲的变化延伸。在25-35小节,整个乐曲的节奏较前面而言较为整齐,古筝、钢琴前后呼应。在最后的36-37小节则是慢、行板的连接段,整个乐曲的节奏较为自由,情绪表达也较为突出。在钢琴的演奏衬托之下,乐曲情绪实现了完美的转变。

(三)如歌行板创作分析

此乐曲的速度较为多变,主要有行板、小快板、慢板、散板等多种速度变化,从而促使整首乐曲的情绪变化较为明显,对比也较为强烈。在C羽及F羽的转换中,其情绪表现更为突出,时而激烈,时而舒缓。

38-52小节是本段的第一部分,其中38-40小节为运用钢琴演奏的过渡句。而从41小节开始,则进入至主旋律,整体为8小节。

本乐曲主要采用传统的“鱼咬尾”式的作曲技法,主要是指前一句的乐曲旋律结束音与后一句旋律的首音结构相同。第一句前四小节古筝的主要演奏旋律,而在第二句后四小节则为钢琴的主要演奏旋律,两者呼应。在乐曲的53小节后,乐曲开始发生转变,演奏者用右手进行骨干音的演奏,左手完成琶音的演奏,双手交错完成乐曲的演奏直至60小节。61-82小节乐曲运用了点音技巧,点音的跨度达到了两个8度,因此在演奏时加大了难度。在70小节后,整个乐曲速度加快,速度把握难度也有所提升。

乐曲的83-93小节属于情绪激动且较为自由的散板,同时也是整首乐曲的华彩段。乐曲的音乐情绪饱满,古筝、钢琴彼此联合实现了音乐高潮的展现。

(四)再现段及尾声创作分析

此段的乐曲音乐又再次转为慢板速度,钢琴同音的固定化节奏,体现出了幽远的情绪。在此乐曲中,最为重要的音乐主题在最开始便呈现出来。在完成了梦幻般的陈述后,在高音区摇指的演奏方式促进了情绪的发展。但是在乐曲演奏时应注意的是,需对演奏力度进行控制,不应过强,以此更好地表达出惆怅的音乐情绪内涵。演奏者在琴码左侧的刮奏也需注意对力度的控制,以此帮助更好地表现秋夜萧瑟的意境。

在乐曲的尾声处,古筝持续性的演奏出泛音,究竟表现的是幽远的钟声还是水面的涟漪引人遐想。在此乐曲泛音演奏时应注意的是,对于力度进行科学把握,对音色也应进行准确处理,以此更好地展现出船儿载着满腹愁思的诗人越走越远、慢慢离去。

三、结语

《枫桥夜泊》是传统与现代筝曲的完美融合,充分体现出古筝艺术在今后发展将会逐渐趋于多样化,相信其表现方式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古筝艺术才能够得到更为良好的发展,其发展空间才能实现开阔。虽然《枫桥夜泊》的创作称不上完美,但其所富有的艺术价值确是每一个人音乐家都不可忽视的。

参考文献:

[1]张钟升.古筝曲《枫桥夜泊》的本体和内涵分析[J].音乐时空,2014,(10).

[2]陈娟.古筝曲《枫桥夜泊》蕴含的音乐美学思想[J].音乐创作,2014,(10).

[3]陈晓梅.浅析古筝曲《枫桥夜泊》的创作特点[J].黄河之声,2011,(23).

猜你喜欢
枫桥夜泊创新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从及物性角度分析《枫桥夜泊》及其三种译文
对唐代古诗《枫桥夜泊》意境的赏析
例谈写景类古诗词的教学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