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学科中的教学细节研究

2015-05-11 10:17:02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15年4期
关键词:预设细节学科

何 卿

(上海市延安中学,上海200336)

与传统教学过于强调知识和结论不同,现代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而教师们也更加重视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问题。人们常说:“一滴水能折射太阳的光芒”,教学细节决定着课堂效率,反映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教师的教学水准,也能折射出教师的教学思想。

信息科技学科与传统学科相比,教学环境、教学方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明显的学科特征,侧重于实践,因而信息教师往往更关注学生实践能力、操作技能的提高,而容易忽略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与预设有差距。那么,信息科技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去关注教学细节,并在教学中把握细节,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思考。

一、信息课堂中的教学细节研究

1.学科教学细节研究及意义

所谓教学细节,其实就是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所产生的一系列连续不断的具体行为。信息学科中的教学细节可以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段互动对话、一个问题、一段操作或是一次学生活动环节。它在特定的教学环境下,具有独立的教学价值和意义。

重视教学细节,对信息科技学科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能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究去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在数字化学习过程中构建计算思维、信息意识,从而培养信息素养;二是能使教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从因材施教或分层教学角度思考,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施教学,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合理的发展;三是可以构建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互动、沟通、影响、补充中建立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的教学关系。

2.信息课堂中需要关注的教学细节

信息学科在教学环境、教学方式等方面虽然有别于传统学科,但课堂中的教学细节依然是需要教师去关注的。因为关注细节是提高教师自身教学水平、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一个有效途径。

有些教学细节是相对稳定的并且适用于各个学科的,需要教师经常关注并作为教学基本功进行修炼,而有些细节是信息学科所特有的,需要信息教师去观察、留意。除了稳定的细节,也有些细节是课堂中动态生成的,需要教师具备及时捕捉、正确处理的能力。由于教学细节数量繁多,不能逐一剖析,但有些教学细节具有共性,值得分析和研究。根据信息学科特点,可以挖掘并归纳出以下一些信息教师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表1 信息学科教学细节归纳表

课堂是由多方位的细节构成的,需要教师关注的细节还有许多。教学细节对提升信息科技课堂的效率有着重要作用,细节也体现了教师的素养。一节成功的课需要教师具有过硬的基本功,能处理好教学中的细枝末节。因此,教师要重视细节的效用,关注常规细节,也要学会把握细节的预设和发展,使预设和生成达到和谐一致。总之,虽然教学细节看似简单、平常,但平常中却蕴涵智慧,简单中孕育着思想,值得教师们去细细琢磨。

二、把握细节的一般途径:从预设、生成到反思

当教师意识到教学细节的重要作用后,随之而来的焦点便是如何来把握细节。既然课堂上出现的精彩教学细节有些是在课堂中即时生成的,也有在课前精心预设的,那么信息科技教师不妨从教学细节的预设、生成以及反思三个方面来把握信息课堂中的教学细节,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1.备课时注重细节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有预设的一面,精彩的课堂也来源于教师精心的课前准备。信息科技学科特色之一是学生实践活动较多,这就要求信息教师备课时不仅要做好常规的教学设计,而且在设计教学和活动方案时要对每一个细节进行认真的思考:给学生创设怎样的学习、活动情景;探究活动应该怎样进行;在每一个环节里,如何提问、如何引导、预期回答又是什么,等。

提前对教学过程中一些细节进行预设,能帮助信息科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如何有效地进行细节预设,不妨先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处理。

(1)预演教学活动细节

案例1:《利用网络DIY虚拟配置一台电脑》一课的教学预设

表2 《利用网络DIY虚拟配置一台电脑》教学预设

教育专家杨再隋教授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需知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利用学习环境,自主建构,实现知识、能力、方法、情感、价值观等多方面的发展。教学预设不仅要细磨教材、大纲,更要结合学情对教学过程进行预设分析。本案例的授课教师受到教学经验限制,没有意识到高中生考虑问题时会受到知识面、实践能力、环境因素等影响。等到预设与实际教学过程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偏差时,教师才意识到活动设计的细节缺陷就当时已晚了。

其实,如果教师在备课时能像电影导演一样把教学情节在脑海中预演一遍:思索教学活动展开时学生有怎样的反应、学生的活动结果会是怎样的等情景,充分预判教学情景就可以避免很多教学设计缺陷的产生。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重视学情,判断分析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本学段学生的认知程度、教学各环节的展开是否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同时,教师对关键环节的指导是否准备充分,也决定着学生活动的有效进行。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图1对活动进行较为简洁的预设:

图1 信息科技课活动细节预设步骤

当教师仔细分析活动设计和活动过程,完成活动结果预判后,不妨再细细琢磨一下活动结果与活动过程有什么直接关系,是否会有其他活动结果产生,又有什么因素可能对活动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等。当完成一个从过程到结果,又从结果回到过程的反复推敲分析后,许多教学细节问题的预设也就同步完成了。总之,对教学过程多作假设、模拟情境、估计情况,才能使预设更具有深度和广度,教师才能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2)细化课堂问题

课堂提问是教学活动中常用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好的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讨论、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因此,在备课时就应当反复推敲、精心设计课堂问题,细化每一个课堂问题对学生的影响和作用。

按问题思考水平的高低来汇总课堂上常见的问题形式,通常可分成如下三类,即记忆性问题、思考性问题、探索性问题。

表3 课堂常见问题形式表

如果信息教师在课堂中能游刃有余地用好这三种问题设问,课堂有效性无疑将有所提高。同时,这三种类型的提问都应该满足指向明确、符合学生认知程度这一条件。比如教师们经常提问“什么是具有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特征的计算机?”这一问题属于记忆性问题,但这个问题却常常将学生问住,问题指向不够明确,不如问清楚“具有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特征的计算机是由哪5个逻辑部件构成?”又如《信息压缩》一课在课堂导入时提问“信息是否可以压缩?”可以换成“信息为什么可以被压缩”,后者属于思考性问题,更具有开放性,更能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当然,好的问题也要获得理想的回答才能体现问题的价值。面对教师提问,学生会有哪些可能的回答?对学生的这些回答,教师又应怎样评价?教师又该怎样处理意想不到的情景?对这些问题也应该做到预设。

因此,只有当教师在备课时做到了对细节的思考,才能在课堂上用有备而至的行动从容不迫地、智慧地面对学生,在课堂中创造出一个个精彩纷呈的亮点,体现信息学科价值。

2.课堂中捕捉细节片段

教学细节的静态设计体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恰当、灵活地运用动态生成的教学细节则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与能力。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捕捉一些有价值的细节,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和动态发展的过程。

譬如:在学生活动或课堂讨论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备课时被教师遗漏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及时捕捉这些细节,让它成为一种生成性的教学资源,那课堂就会更精彩有效。来看案例2中的细节所反映的问题:

案例2:《程序设计》模块中的求班级平均分问题

表4 《程序设计》模块中的求班级平均分问题

教师在课堂上捕捉到此类问题时,若能透过细节看到反映出的问题,及时提出变量初值的影响,引发学生对计数器的初值、步长、终值等各种情况分类讨论,思考计数器的本质,将计数器、累加器等变量讲透,课堂有效性无疑将大为提高。

课堂教学中也会出现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内容,甚至是不够正确的比较尴尬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这样的细节,一个劲地奔向自己的教学目标,而有时这种错误恰恰是一种很难得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善于点拨、引导学生的偏差,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资源,也能把它变成很好的教学资源。

还是以前面所说的《利用网络DIY虚拟配置一台电脑》课为例,在展示与交流环节,又出现了一些耐人寻味的细节。

案例3:《利用网络DIY虚拟配置一台电脑》中的学生交流

表5 《利用网络DIY虚拟配置一台电脑》中的学生交流

教学过程也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对于课堂细节的正确处理无疑就是精彩课堂的点睛之笔,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一种体现。精彩的课堂细节能成为课堂教学的突破口,成为学生的兴奋点,化解疑难的转折点。及时捕捉教学细节,也反映了教师的睿智。当然,教师要掌握好这身“火眼金睛”的本领并不容易,不仅需要在课前好好地研修教材、课程标准等内容,打磨扎实教学基本功,还需要在课堂内能细致地观察学生的学习动态,这样才能有效利用教学细节,起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3.注重课后反思,提高细节效用

每堂课后的教学反思是细节储备的宝库。失败的细节能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能给人以借鉴。及时分析和反思自己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记录并交流教学细节,也是提高细节效用的有效途径。“教学”不是简单的两个动词组合,“教”与“学”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教学反思也应该从教与学两方面分别展开:“教”的反思可以包括教学策略是否科学、教学流程、预设是否合理、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等;“学”的反思可以包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参与度、学生的学习方式如自主探究、分组合作有无必要或是否有效,学生课堂学习效果、自我评价是否到位等。

每次反思不一定要面面俱到,若能抓住教学活动中某一细节进行深入剖析、认真思考就已经足矣。

案例4:反思课堂细节——学生共性错误

表6 反思课堂细节——学生共性错误

诚然,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在日积月累中不断增长、丰富的,但并非代表时间久了就一定能增长相应的经验,不断的思考是教学经验丰富的源泉之一。如果能持之以恒坚持课后反思,对教师自身进步与专业发展能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而教师在反思之后的教学改进对促进学生学习过程、改善课堂教学有效性方面会有较好的收益。

三、结语

“不积小流,难以成江海”,课堂就是由诸多小细节组成的,细节不一定决定教学的成败,但是细节能反映教学的品质。关注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也是使教学更加合理化、精确化的途径之一。

对于信息教师而言,我们要把握好教学细节,需要做到在备课时以学生为本,反复推敲、预设教学细节;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细节的动态生成、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细节,机智地捕捉每一个转瞬即逝的精彩瞬间或是有利于推动学生学习发展的小细节;课后更要及时反思加强对细节处理的思考。而这些本领的增长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充电学习从而提升教学功底。目前教师学习的途径、形式非常丰富,譬如:可以向优秀教师学习,思考并学习他们的教育教学智慧,提升自己的起点和教学品位;可以向书本学习,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的新著作,读一些教育名著,提高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及时更新教育理念;也可以通过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紧扣教学目标,正确定位教学细节,充分发挥教学细节的实效性。

英特尔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的摩尔定律告诉世人,“每隔18个月电脑性能便会增加一倍”,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作为一门在不断发展中的学科,信息科技学科一直走在课程改革的前沿,教材、教学环境也一直在与时俱进。要提高信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成精彩的课堂,就需要我们平时不断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出发,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

[1] 郑金洲.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中小学信息科技学科育人价值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2013.

[3] 彭钢.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预设细节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超学科”来啦
细节取胜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19:59:58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