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开放式平台的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创新研究*

2015-05-10 08:41,陈
图书馆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个性化图书馆微信

张 真 ,陈 勤

(1.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浙江 杭 州 3 10002;2.杭州师范大学图书馆,浙江 杭 州 3 11121)

1 移动开放式平台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现状

2000年9月,日本富山大学图书馆开始基于手机终端的信息推送服务。通过i-mode手机向图书馆用户推送书目查询结果[1]。 笔者在Web of Science中以主题=(“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OR”personalized service” OR “information service”)AND “library” AND “mobile”进行检索,共检索到 1,267 篇文献(时间2003—2013年)。如图1所示,国外从2006年开始就关注移动开放式平台下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且文献量逐年上升。

图1 国外移动开放式平台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文献

图2 国内移动开放式平台下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文献

国内开展基于手机或移动终端的信息推送服务稍晚一些。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于2003年率先开展了基于手机的图书馆信息服务[2]。笔者利用CNKI数据库,以主题=(“个性化信息服务OR个性化服务OR个性服务”)AND“图书馆”AND“移动”进行检索(时间范围2003—2013年),发现2009年相关研究文献大量增加,并一直处于高增长的状态(具体见图2)。服务模式从起初的手机短信息服务到后来的WAP网页服务再到APP客户端程序服务。服务终端也从最初的普通手机拓展到后来的电子阅读器、掌上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3]。可见,移动开放式平台下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方兴未艾。这对高校图书馆在移动开放环境下如何应对读者需求变化,创新服务模式,使读者通过无线移动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方便灵活地获取图书馆资源,带来了启示。

2 基于微信平台的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创新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推出的一款快速发送文字和照片,支持多人语音对讲的手机聊天软件[4]。高校图书馆从微信公众平台推出的第3个月起,就陆续开通微信公众账号。2014年10月,笔者以“图书馆”为关键词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搜索,发现有126家高校图书馆开通了微信公众账号。图书馆微信平台已成为我国高校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深层次个性化服务的主要途径。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号的功能由低到高可分为3个层次:(1)信息推送;(2)馆藏资源查询;(3)社交互动、用户体验。大多数“微信图书馆”只是实现了前两个层次的服务,如只是简单地将图书馆网页链接到微信服务号上,通过网页跳转方式来引导读者获取服务。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微信平台,应该是在提升信息推送与馆藏查询的基础上努力实现微信社交互动功能,创新图书馆读者体验服务。

2.1 图书馆微信平台服务原则

2.1 .1以用户为中心的泛在服务原则

以人为中心、高度智能化、无所不在是服务泛在化的重要特征[5]。美国学者Neal·Kaske于2004年在《泛在图书馆在这里》一文中首次提出了“泛在图书馆”的理论[6]。其基本思想是图书馆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都是可存取的,图书馆应真正地从用户及其需求出发,遵循用户新的需求,适应用户的行为变化,将图书馆的服务融入用户科研和学习的一线,嵌入用户的科研和学习过程之中,用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拉近与用户的距离,消除与用户之间的隔阂,模糊和淡化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边界,创造图书馆服务与用户空间和过程有机融合的一种新的平衡状态[7],为用户提供一种到身边、到桌面、随时随地的服务。如表1所示,基于微信的图书馆具有泛在服务特征。

表1微信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数字图书馆的特征比较

2.1.2 基于大数据个性化定制原则

“大数据”是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源。在移动开放式平台下的高校图书馆大数据主要包括馆藏资源信息和读者行为信息。馆藏资源大数据是指集传统馆藏资源、数字资源与网络资源为一体的文献信息数据资源库。读者行为信息大数据是指读者使用图书馆所产生的行为数据信息,包括进出图书馆门禁的流水信息、借阅图书馆信息、参考咨询信息等。移动开放式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和挖掘大数据信息、发现和优化读者个性化需求,并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分析,向读者推送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定制服务,以满足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

2.1.3 基于社交化阅读互动原则

社交化阅读是指以读者为核心,强调分享、互动、传播的全新阅读模式。社交化阅读更加注重人、注重基于阅读的社交,倡导共同创造、共同传播。在多方互动的基础上,实现阅读价值的无限放大[8]。在移动开放式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应创新移动阅读新模式,注重读者与读者、读者与馆员、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动、交流、分享与共创,注重读者个性化服务体验。

2.2 图书馆微信平台框架

构建移动开放式环境下的微信图书馆平台框架,可依据图书馆馆藏资源大数据和读者行为大数据进行云计算分析,充分挖掘图书馆馆藏数据、读者数据、业务数据,分析统计不同层面下的数据信息,创建移动开放式环境下的基于用户-数据-社交驱动的高校图书馆三维互动微信平台模型(如图3所示)。

图3微信图书馆三维互动框架

2.2.1 微信图书馆平台的实现路径

基于泛在化、社交化和大数据化而构建的微信图书馆平台,在实际运行中还需要遵循从初级服务到高级服务,从简单服务到复杂服务的路径:(1)泛在化原则下的实现路径。微信图书馆平台具有跨平台性,全面支持IOS、WindowsPhone、Blackberry、Android和Symbian平台的智能终端,也支持将各种APP客户端程序逐渐成为微信组件或蜕化为微信账号,实现基于微信的一站式入口。(2)社交化阅读原则下的实现路径。高校图书馆可依据微信平台上读者的阅读点评、读书笔记等基础服务内容,逐步实现组织线上交流、线下读书活动,如图书漂流、二手书籍交换、科研小组和兴趣小组等多样化的社交互动方式。(3)大数据原则下的实现路径。从图书到期提醒、书刊续借等简单信息推送,到基于统计、兴趣和LBS的个性化图书、文献和活动推荐,最终结合云服务实现面向移动互联网的个性化、全面化的知识服务体系。

2.2.2 微信图书馆平台的运行机理

在泛在知识环境下,微信图书馆用户价值实现机制的运行,需要将用户基于兴趣的信息需求引导到微信应用上来,并通过内容共创实现社交互动和价值增值,提升用户体验和满意度。(1)随时随地的兴趣驱动信息需求机制。当用户喜欢通过互联网、手机等新型媒体来获取知识,随时随地产生由兴趣驱动的信息需求,可满足用户个性化、及时性、新颖性和多元化等潜在意愿。(2)内容共创机制。移动开放式环境下,图书馆微信平台能够实现社交化阅读,倡导共同创造、共同传播,在多方位的互动基础上(读者与读者、读者与作者等),实现阅读价值的无限放大。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可以利用微信图书馆平台功能将喜欢的文章收藏、分享给好友,还可对文章发表评论、点评,与好友或馆员互动。

2.2.3 图书馆微信平台的服务内容

高校图书馆微信平台个性化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活:(1)信息类。主要用于发布图书馆常用信息、最新消息、新书好书推荐等内容;(2)功能应用类。主要向读者提供馆藏查询、数据库查询、借阅查询、自修室座位预约等功能;(3)服务类。主要用于向绑定图书馆平台的微信群体提供文献速递、查收查引、教学服务等相关服务。在高校图书馆微信服务平台上,读者不仅可利用传统图书馆功能,而且可获得与文献信息衍生相关的社交、音乐、电影、书籍、生活等一系列体验服务。

3 图书馆微信服务平台的实现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以微信公众平台为典型的开放式平台,笔者提出了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系统设计总体原则,并对系统采用技术进行了概括,重点设计了系统架构(见图4),并对各个子系统进行说明,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典型业务在本系统中如何实现的。

图4微信图书馆平台系统构架

3.1 图书馆微信平台的技术可行性

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机构和个体都可以免费申请注册并拥有自己的公众账号。目前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的服务方式主要有基于查询的服务方式、基于注册用户的服务方式、基于LBS的服务方式和主动推送服务方式等四种[9]。从技术原理上分析,该系统由微信网关、智能客服(智能机器人)、微信WEB端和系统管理平台组成。其中,微信网关负责与微信系统及内部各后端系统进行通讯连接及信息转发,负责保证数据传输畅通、稳定、有序;智能客服组件隶属于微信网关应用,负责实现自然语言解析及匹配、智能应答、内部跳转控制、贴尾等功能;微信WEB端针对安全级别较高或复杂业务模型提供便捷的操作界面及安全保障;系统管理平台为系统管理员提供信息发布和参数维护入口,同时提供统计分析支持。

3.2 图书馆微信平台功能

功能模块设计包括基础支持子系统、交互子系统、接口子系统、用户界面子系统。功能模块:微借阅包括我的借阅、馆藏查询;微助手包括新书推荐、图书导航、期刊导航、在线图书馆;微论坛包括馆员论坛、读者论坛等。

3.3 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关键技术

图书馆微信平台的关键技术主要源于开放平台(Open Platform)及其相关技术。自2008年起,天涯、康盛创想、51网、人人网等陆续开放了自己的API。2010年后,这股开放平台潮突然加速了,淘宝、开心网、新浪、腾讯和百度等相继开放平台,与此相关的长期处于弱势地位的开发群体也突然成为香饽饽,成为各大平台商热捧的对象[10]。开放平台是代表移动互联的核心要素,是实现真正的互联网的关键一环。开放平台的技术原理主要应用了基于消息接口的实现方案。目前常用的实现方案有基于PHP、J2EE、.NET和其他的网络编程的技术,常用的WEB服务器有APACHE,TOMCAT,NGINX,IIS等。微信官方提供了基于PHP/JAVA的接口实现方案,熟练的程序员可以实现基于其他网络编程技术的消息接口代码[11]。按照接口规范的格式可以实现消息推送、消息解析、消息回复和消息封装等实现步骤。

4 移动开放式平台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提升策略

4.1 完善开放式平台下大数据时代的信息资源体系

构建图书馆资源一体化保障体系。高校图书馆是高校信息资源集散地,在大数据时代移动开放式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需不断整合纸质资源、数字资源、网络资源;收集整理本校师生员工的分散的学术成果,如论文、报告、著作等学术信息,创建本校的机构知识库,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4.2 构建个性化服务信息资源组织机制

构建读者个性化服务信息机制。在大数据时代移动开放式网络环境下,用户的信息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读者需要“一站式服务”“个性化服务”。传统的信息资源组织方式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不能满足读者个性化的信息需求。高校图书馆在移动开放式网络环境下推出微信平台个性化服务,必然需要全新的能与之相匹配的信息资源组织方式。信息资源内容要求具备开放性、柔性,兼具时代感和专业性,有一定的广度、深度。读者个性化服务对信息资源组织的要求是构建一种便于高效访问和利用、能高质量生成、组织和提取的跨仓储信息资源。

4.3 建立与读者交流互动的移动信息服务机制

注重用户体验与读者开展互动是移动开放式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主要特征。泛在知识环境下图书馆必须站在用户角度,考虑到用户在移动开放式平台下使用馆藏资源和享受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的经历和感受,为用户提供良好的服务。为此,图书馆要不断地从与用户的交互过程中,根据用户的体验提升馆藏资源和服务质量,向用户提供更符合他们实际需要的个性化服务。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也正是为用户提供良好服务体验的重要手段,用户体验和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良好的用户体验能够有效地提升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的品质,这也是移动开放式平台下微信图书馆努力奋斗的目标。

[1]刘霞.图书馆手机服务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09.

[2]张爱科.现阶段我国高校移动图书馆服务调查探析——以“211工程”院校图书馆为例[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3(5):65-68.

[3]张希.移动阅读环境下的专利信息服务发展策略研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3(4):48-50.

[4]陈江燕.App的生存要素[J].中国电信业,2014(2):56-57.

[5]吴庆珍.试论图书馆服务泛在化的实现路径[J].图书馆界,2011(4):41-43.

[6]夏南强.美国泛在图书馆服务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7]阳娟兰.广州市公共图书馆用户社区信息需求研究[D].广州:中山大学,2010.

[8]李花蕾.论社交化阅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187-190.

[9]孔云,廖寅,资芸,等.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的图书馆移动信息服务研究[J].情报杂志,2013(9):167-170,198.

[10]互联网竞争的全新高度:开放平台[EB/OL].[2014-12-13].http://www.cyzone.cn/a/20111231/221098.html.

[11]王翠萍.基于个性化服务的信息资源组织浅论[J].图书馆杂志,2005(4):21-23.

猜你喜欢
个性化图书馆微信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图书馆
微信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微信
同桌宝贝
微信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