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民佑 杨建明 高永双
帕利哌酮缓释剂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曹民佑 杨建明 高永双
目的 比较帕利哌酮缓释剂与利培酮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帕利哌酮组与利培酮组, 每组30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12周, 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 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症状, 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12周, 帕利哌酮组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病理评分低于利培酮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5、2.58, P<0.05)。帕利哌酮组治疗12周后PSP评分高于利培酮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5, P<0.05)。结论 帕利哌酮缓释剂在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与社会功能方面优于利培酮。
慢性精神分裂症; 帕利哌酮缓释剂 ;社会功能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疾病, 功能残疾率高[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9年初提供的数据显示, 精神疾病造成的社会负担位列中国疾病总负担排名的首位。社会功能的退化是精神分裂症病程的核心。慢性精神分裂症的主要特点为阴性症状突出, 社会功能逐渐衰退。因此, 慢性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给社会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批准帕利哌酮缓释片用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和维持期的治疗, 而且能显著改善社会功能。但帕利哌酮缓释剂用于慢性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尝试探讨帕利哌酮缓释剂对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在本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入组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慢性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③病程≥5年;④患者自愿参加研究或其监护人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排除严重躯体疾病、药物或酒精依赖。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帕利哌酮组和利培酮组, 每组30例。帕利哌酮组男19例, 女11例, 平均年龄(43.5±9.5)岁,有配偶24例、无配偶6例, 平均发病年龄(23.2±3.8)岁, 平均病程(20.5±8.7)年, 家族史阳性11例、阴性19例;利培酮组29例, 1例因药物不能耐受退出研究。男20例, 女9例,平均年龄(44.5±10.3)岁, 有配偶21例、无配偶8例, 平均发病年龄(24.7±4.9)岁, 平均病程(19.6±7.5)年, 家族史阳性10例、阴性19例。两组年龄、发病年龄、病程与性别、婚姻、家族史、药物使用情况等一般资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案 经5 d药物清洗后, 开始给药, 共治疗12周。帕利哌酮缓释片组起始剂量6 mg/d, 根据疗效或副作用情况使用1周后调整剂量, 最小剂量为3 mg/d, 最大剂量为12 mg/d。利培酮(西安杨森)组起始剂量1 mg/d, 严格按照用药原则,根据病情调整至推荐治疗剂量4~6 mg/d。研究过程中禁用其他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心境稳定剂及抗惊厥药物。可视情况给予抗震颤麻痹药物或苯二氮卓类药物等。
1.3 临床评价标准 以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2]总分评价精神症状, 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3]评价社会功能情况, 分别于入组前及治疗后6周末、12周末进行评定;并以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2]、实验室检查等对治疗的安全性进行评定。量表评定由2名受过专业学习与培训的精神科主治医师负责, 并且通过一致性检验(Kappa>0.8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PANSS评分比较 帕利哌酮组治疗后12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及一般病理评分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55、4.70、2.59, P<0.05)。利培酮组治疗后12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3、2.15, P<0.05)。治疗后12周, 帕利哌酮组阴性症状评分、一般病理评分低于利培酮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PSP评分的比较 帕利哌酮组治疗前、治疗后6周PSP评分与利培酮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利哌酮组治疗后12周后PSP评分高于利培酮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
2.3.1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帕利哌酮组治疗前后未发现血象、血尿素氮、肌酐、钾、钠、氯、尿常规的异常。利培酮组存在1例因肝功能异常退出研究, 其他也未发现明显异常。
2.3.2 两组TESS评定药物副反应的比较 药物副反应主要出现治疗后1~4周内, 后逐渐消除, 两组不良反应出现频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帕利哌酮组与利培酮组PANSS评分的比较
表1 帕利哌酮组与利培酮组PANSS评分的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利培酮组比较,b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 治疗后6周治疗后12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帕利哌酮组30 23.3±8.1 29.5±9.7 42.5±14.6 21.8±12.8 24.5±12.9 39.5±13.5 18.1±7.7ab18.5±8.4ab33.5±12.3a利培酮组29 24.6±7.3 30.2±8.3 43.1±15.4 21.2±13.4 25.5±11.3 43.4±14.7 18.5±8.5a25.7±7.6a42.6±14.7 t 0.65 0.30 0.15 0.18 0.32 1.06 0.19 3.45 2.58 P 0.5203 0.7673 0.8785 0.8610 0.7529 0.2927 0.8503 0.0011 0.0124
表2 帕利哌酮组与利培酮组PSP评分的比较
表2 帕利哌酮组与利培酮组PSP评分的比较
注:治疗后12周, 两组PSP评价比较, P<0.05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6周治疗后12周F P帕利哌酮组30 49.1±9.8 52.5±8.6 73.6±10.3 57.43<0.0001利培酮组29 51.7±9.4 54.2±9.2 60.4±11.5 5.92 0.0039 t 1.04 0.73 4.65 P>0.05>0.05<0.0001
表3 帕利哌酮组与利培酮组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的比较 (n)
现在, 越来越多学者认为社会功能的退化应该作为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而加以重视, 这带来了治疗理念的转变,即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终极目标是社会功能的改善。传统抗精神病药物在治疗精神分裂症时, 对社会功能的改善作用较小,可能与药物不良反应、对阴性症状疗效欠佳等因素有关。本研究尝试探讨新型药物帕利哌酮缓释剂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 帕利哌酮组与利培酮组治疗后12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帕利哌酮与利培酮均能有效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与阴性症状。治疗后12周, 帕利哌酮组阴性症状评分低于利培酮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帕利哌酮缓释剂改善阴性症状方面优于利培酮。两组患者在治疗6周后症状改善不明显, 提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阴性症状更为突出, 药物疗效需要更长治疗时间。结果还显示, 帕利哌酮组治疗后12周后PSP评分高于利培酮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帕利哌酮缓释剂改善社会功能方面优于利培酮。这与有关学者的研究结果类似。
相比于利培酮, 帕利哌酮对多巴胺D1、D2、D3和D4受体的亲和性略高, 对去甲肾上腺素α2受体和5-HT7受体的亲和性较高。前额叶皮质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在认知功能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可改善患者的工作记忆和注意功能。5-HT7受体在昼夜节律、睡眠、心境、学习记忆和内分泌调节中发挥较重要的作用, 其对认知功能及情绪改善方面更有优势。而情绪和认知功能是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主要因素。这可能是帕利哌酮缓释剂改善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优于利培酮的原因。
研究结果显示, 帕利哌酮组与利培酮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出现治疗后1~4周, 后逐渐适应或使用对抗药物后消除,提示帕利哌酮与利培酮药物副反应较少, 大部分患者能够耐受。利培酮组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的人次高于帕利哌酮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研究显示帕利哌酮与D2受体半数解离时间(60 s)低于利培酮(27 min), 提示帕利哌酮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率可能更低。但本研究并没有观察到, 这可能与本研究病例数较少有关。
综上所述, 帕利哌酮缓释剂改善慢性精神分裂患者的阴性症状及社会功能具有较好效果, 且副反应较小, 临床可尝试使用。在今后的研究中, 应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及延长研究时间, 以观察帕利哌酮缓释剂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的长期疗效。
[1] 赵靖平.精神病学新进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7.
[2]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编委会.行为医学量表手册.北京:中华医学会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5:8.
[3] Goldman HH, Skodol AE, Lave TB.Revising axis V for DSM-IV: a review of measures of social functioning.Am J Psychiatry, 1992, 149(9):1148-1156.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5.105
2014-12-30]
528451 广东省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