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燕,苏中锋,2
(1.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2.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3)
组织学习对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创业导向的调节作用
孙 燕1,苏中锋1,2
(1.南京大学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3;2.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93)
本文分析了组织学习与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关系及创业导向对该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探索性学习和管理创新正相关;应用性学习与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都正相关。创业导向正向调节探索性学习与技术创新及应用性学习与管理创新的关系。
探索性学习;应用性学习;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创业导向
现有研究发现,组织学习对技术创新有重要作用[1],但对组织学习与管理创新的关系缺乏研究。由于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存在显著差异,针对技术创新的研究结论难以应用于管理创新[2]。因此,组织学习对管理创新的影响就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作为组织的一种行为,组织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受到创新动机的影响。现有研究对创新动机的作用却缺乏分析,这不仅妨碍在理论上认识组织学习对创新的影响作用,而且也不利于指导企业通过组织学习来开展创新。因此,本文将分析探索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对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以及创业导向这一企业主要创新动机在组织学习与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关系中的调节作用。本文将利用212家企业调研数据对上述关系进行检验。
2.1 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
管理创新是有关整个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的创新,与管理直接相关;技术创新是关于技术、流程、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与技术直接相关[3]。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存在显著差异。首先,技术创新和技术紧密相关,涉及范围窄,通常只有技术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如研发部门及相关人员;管理创新与企业各个方面密切相关,涉及企业各个部门,不仅包括研发、制造部门,还有后勤、财务等部门。其次,技术创新的发起者和实施者一般是专业技术人员,是自下而上的创新;管理创新一般由高层管理者发起并实施,是由上至下的创新[4]。最后,管理创新是一个相对漫长并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需经历问题发现、解决方案开发、现有管理体系的解构、新管理体系的建立等过程,复杂性高于技术创新。
2.2 组织学习
根据组织学习是沿着原有轨迹还是全新轨迹进行,可以将组织学习分为探索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5]。其中,探索性学习涉及搜索新实践及发现新技术、新事业、新流程和新生产方式等活动。通过探索性学习,企业可以搜索全新的知识、技能并将其应用于现有或未来的业务领域,创造全新产品或技能,开辟新市场从而摆脱竞争对手的威胁[6]。应用性学习指企业对现有知识、技能和工艺的提高和延伸,其建立在现有知识和加强已有技能、流程和结构的基础上,能拓宽组织知识和技能,改善现有产品和服务性能并提升现有销售渠道效率等[7]。
管理创新要将新知识引入到企业中,实现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的变革和创新[3]。探索性学习可以使企业获取全新知识来改善对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的认识,增强采用新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的能力,促进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的变革,进而推动管理创新[6]。应用性学习帮助企业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发展[7],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当前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完善组织结构,提升管理运作理念和方法,从而促进管理创新。
假设1:探索性学习和管理创新正相关,应用性学习和管理创新正相关。
通过将新知识或知识的新组合引入到企业中,可以使企业革新技术、流程、产品和服务等来实现技术创新[3]。探索性学习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新的技术、流程,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进而推动技术创新;应用性学习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7],可以使企业进一步深化和发展已有的技术、流程、产品和服务,从而促进对现有技术的创新。
假设2:探索性学习和技术创新正相关,应用性学习和技术创新正相关。
2.3 创业导向
作为企业家精神在企业层面的体现[8],创业导向体现了企业的创新动机[9]。现有研究指出:预期结果的取得需要动机和行为的匹配。作为组织的一种行为,组织学习能否促进创新会受创新动机的影响。作为企业主要创新动机,创业导向必然影响组织学习与创新的关系。
管理创新是有关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的创新,与企业管理各个方面密切相关,涉及企业各个部门[3]。因此,管理创新常会面临内部阻力。尤其有较大变革性的管理创新,会对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产生巨大影响,面临巨大的内部阻力[2]。探索性学习可以改变企业对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的认识,增强企业采用新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的能力,促进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的变革,进而推动管理创新。当企业有较高创业导向时,会有很强的创新动机。强的创新动机和探索性学习所获取的全新知识相结合,会使企业努力尝试具有较大变革性的管理创新,甚至尝试改变整个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这些具有较大变革的管理创新会使企业面临巨大的内部阻力,甚至导致内部动荡,使企业难以完成管理创新的努力,妨碍管理创新目标的实现。相反,当创业导向较低时,企业也会努力使用探索性学习所获取的知识来开展管理创新,但这些管理创新的变革性较弱,面临的阻力会小很多,管理创新成功的可能也会提高。
假设3:创业导向负向调节探索性学习与管理创新的关系。
应用性学习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和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改进和完善组织结构,提升管理运作理念和方法,从而促进管理创新。当企业具有强创业导向时,创业导向会激发企业利用应用性学习所获取知识开展管理创新,提高应用性学习对管理创新的影响;当创业导向弱时,企业利用应用性学习获取知识开展管理创新的动机也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应用性学习对管理创新的影响较弱。同时,应用性学习帮助企业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推动的管理创新是在原有组织结构和管理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所面临的阻力较小[2]。因此,应用性学习推动的管理创新不会面临巨大的内部阻力,其对管理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容易实现。
假设4:创业导向正向调节应用性学习与管理创新的关系。
通过沿着全新轨迹学习,探索性学习可以帮助企业发现新的技术、流程,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推动技术创新。当具有强的创业导向时,企业有很强的创新动机[11]。强的创新动机和探索性学习获取的全新知识相结合,会使企业努力开发技术创新。同时,技术创新涉及范围窄,面临的内部阻力小。企业即使开发突破性技术创新,也不会产生巨大的内部阻力妨碍探索性学习对技术创新的贡献。
假设5:创业导向正向调节探索性学习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应用性学习帮助企业改进和完善现有技术、流程、产品和服务,促进对现有技术的创新。但企业具有强创业导向时,其更加注重开发具有突破性的新技术、新流程、新产品和新服务,而不是对现有技术、流程、产品和服务进行较小的改进和完善[11]。这导致应用性学习难以满足创业导向对技术创新的需求。相反,当创业导向弱时,其对技术创新突破性的要求也会降低,使得应用性学习可以满足创业导向的要求,提升应用性学习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作用。
假设6:创业导向负向调节应用性学习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3.1 数据收集
本文通过问卷调研方法获取数据。调研对象为北京、河北、江苏、广东、河南、陕西等省市的制造业企业。我们依据现有文献开发调研问卷,并与企业管理者讨论进行修订。随后对15家企业进行预调研进一步修订问卷。然后,选取1000家企业作为样本,通过电话邀请企业参加调研。263家企业初步同意参加。最后,面对面调研获取数据。为保证收集数据的准确性,每家企业由两位管理者分别完成相同问卷。调研时,调研者先说明调研目的并承诺对调研数据保密。随后,要求两位管理者独立填写问卷。度量指标均采用两位管理者回答的平均值。自2009年10月到2010年3月,调研团队共对241家企业进行调研。通过剔除含有大量缺失值的问卷、只有一位管理者回答的企业及两位回答者的回答明显不同的企业,最后获得有效企业样本212家,有效回收率21.2%。为测量未回答偏差,对参与与未参与调研企业基本特征进行比较,没有发现显著差异。同时,根据同意参与调研时间将企业分为两组进行比较,没有发现显著差异,说明不存在未回答偏差。
3.2 变量度量
本文变量均采用李克特5点计分法度量。依据Birkinshaw和Hamel及Damanpour和Aravind[2-3],管理创新用6个指标度量。参考Li等[11],技术创新用5个指标度量。根据 Atuahene-Gima、He和Wong[1,6],探索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分别用5个指标度量。根据Covin和Slevin[8],创业导向用9个指标度量。具体指标见表1。控制变量有:企业年龄、规模、技术不确定、市场不确定及竞争强度。企业规模通过5点计分量表衡量员工人数测量(1=少于50人,5 =多于1000人)。技术不确定、市场不确定和竞争强度的度量指标来自Jaworski和Kohli[12],具体见表1。
表1 变量的度量指标及信度效度
续表1
3.3 信度和效度检验
信度常用Alpha系数验证,其中Alpha值超过0.7就是有效的[13]。本文所有变量的Alpha值都超过0.7,通过了信度检验。聚敛效度通过因子载荷检验。载荷大于0.7被认为是合适的[13]。表1中所有指标载荷都大于0.7(除技术不确定的第三个指标载荷为0.686)。同时,本文对所有多题项变量进行因子分析,发现一般方法误差没有出现。
本文分析结果见表2。模型1B和2B表明探索性学习和管理创新正相关,应用性学习和管理创新正相关,支持了假设1;探索性学习和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关系,应用性学习和技术创新正相关,假设2得到部分支持。模型1C和2C表明创业导向对探索性学习与管理创新的关系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假设3没得到支持;创业导向正向调节应用性学习与管理创新的关系,支持了假设4;创业导向正向调节探索性学习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支持了假设5;创业导向没有显著调节应用性学习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假设6没得到支持。
表2 回归分析结果
本文发现,探索性学习和应用性学习与管理创新都正相关;探索性学习和技术创新没有显著关系,应用性学习和技术创新正相关。该结论表明组织学习可以促进管理创新,而且组织学习对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影响并不相同,支持了针对技术创新的研究结论难以应用于管理创新这一观点。同时,本文发现创业导向对探索性学习与管理创新的关系没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但正向调节应用性学习与管理创新的关系;同时,创业导向正向调节探索性学习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但对应用性学习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没有影响。该结论表明创新动机会影响组织学习和创新的关系,而且对于不同类型的组织学习和不同的创新目标,创新动机的调节作用有所不同。所以在开展组织学习促进创新的过程中,企业要实现组织学习、创业导向和创新目标的匹配,使组织学习能够发挥最大效果来促进创新目标的实现。
[1]Atuahene-Gima K.Resolving the Capability-rigidity Paradox in New Product Innovation[J].Journal of Marketing,2005,69: 61-83.
[2]Damanpour F,Aravind D.Managerial Innovation:Conceptions,Processes,and Antecedents[J].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2012,8:423-454.
[3]Birkinshaw J,Hamel G,Mol M.Management innov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2008,33(4):825-845.
[4]Daft RL.A Dual-core Model of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78,21:193-210.
[5]March JG.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rganization Science,1991,2:71-87.
[6]He Z,Wong P.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an Empirical Testof the Ambidexterity Hypothesi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4,15: 481-494.
[7]谢言,高山行.组织学习对企业技术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3,29(1):11-17.
[8]Covin JG,Slevin DP.Strategic Management of Small Firms in Hostile and Benign Environment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9,10:75-87.
[9]Lumpkin GT,Dess GG.Clarifying the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Construct and Linking it to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96,21:135-172.
[10]李翔,陈继祥,张春辉.动态能力影响创新模式选择的机理研究:市场导向与企业家导向的中介作用[J].中国科技论坛,2013,29:36-43.
[11]Li Y,Su ZF,Liu Y.Can Strategic Flexibility Help Firms Profit from Product Innovation?[J]Technovation,2010,30:300-309.
[12]Jaworski BJ,Kohli AK.Market Orientation: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J].Journal of Marketing,1993,57:53-70.
[13]Fornell C,Larcker D F.Evalua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with Un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Measurement Error[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1,18:39-50.
(责任编辑 刘传忠)
The Im pact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on M anageri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he M oderation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Sun Yan1,Su Zhongfeng1,2
(1.Nanjing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Nanjing 210093,China;2.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ies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 210093,China)
This study tests the relationships of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to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managerial innovation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on these relationships.It finds explorative learning ha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managerial innovation, and exploitative learning has positive linkages with manageri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positively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of explorative learning to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at of exploitative learning tomanagerial innovation.
Explorative learning;Exploitative learning;Managerial innovation;Technological innovation;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
F272.4
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1202107),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基金 (11YJC630184),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 (20120091120005)。
2014-02-19
孙燕 (1990-),女,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组织学习与创新管理。